江之喬,付智曉
(1.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205;2.湖北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當前,人們日常生活、生產的模式受外界環境影響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化學習、辦公、參觀、瀏覽等,成為特殊時期保持溝通和互動的基礎平臺。為順應國家政策要求,博物館、展覽館、藝術館、音樂廳等公共文化場所,也因為當前的局勢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和虛擬平臺的建設。各大博物館開始創辦線上的文化展覽,并采用終端APP的形式,營造“展覽+商業產品+文化傳遞”的形式,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實現資源共享、文化交流和運營服務。本論文在APP營造“展覽+商業產品+文化傳遞”的形式中,以敦煌文化在特殊時期的推動和發展作為虛擬展示空間的創新設計項目,通過敦煌文化的歷史背景、虛擬展廳體驗、文化角色扮演、藝術符號創新、文創產品營銷等方式,達到特殊時期下堅持傳遞敦煌文明的目標,為敦煌文化的傳播建立數字化平臺,提供面向廣泛大眾的基于敦煌文化的跨地域、跨時區的文化交流機遇。
虛擬的數字線上展覽被通俗地稱為線上展覽、虛擬展覽、云端展覽等等,在虛擬的展示空間中,有實體展示空間中所擁有的模擬空間,同樣具有策展、布展、觀展和撤展等展陳的步驟。在特殊時期中,許多展覽的首次推出均在虛擬網絡空間進行,實現了虛擬展陳的常態化運行。在數字信息蓬勃發展的現下,世界各大博物館和藝術展覽館已經創建了自己的“虛擬展覽世界”。博物館運用虛擬現實的展示手段不僅可以提升觀眾參觀的趣味性和參與性,而且使展示的內容獲得了更多的普及度,在觀眾心理層面和認知層面上起到不錯的觀展效應。目前,我國的部分大型博物館已經實現虛擬展陳的數字化平臺搭建,其他的一些博物館也在嘗試建立虛擬現實展覽。
博物館空間根據參觀者的使用功能,可主要劃分為展覽空間、收藏空間、公共活動空間,其中對展品及展品信息進行展示的展覽空間,是博物館的主要空間功能。在博物館的虛擬展示設計中創建模擬真實參觀的路徑時,不得不考慮到參觀體驗流程的數字化轉換,并模擬真實展陳空間中可獲得的體驗情境,這為博物館虛擬展示空間的建設提出了高于信息陳列的要求。博物館虛擬展示空間的主要形式可分為兩類:第一類以圖形目錄、主要展品、動態模型、互動相冊、云數據庫等板塊外主要線上參觀流程,主要通過二維圖像和動畫實現信息傳播和互動;第二類是基于實景地圖、場景建模、真實場景再現等虛擬現實的方法引領觀眾在虛擬的三維空間中進行全景漫游。這兩種虛擬展示空間的構建并不對立,目前諸多博物館在線上展覽館部分都會結合這兩種方式,為不同需求的線上參觀者提供了不同的信息獲取渠道和文化互動體驗。
無論博物館用哪種媒體進行虛擬展示,“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回顧近年來的展覽,除了信息的陳列,人性化的服務設計成為虛擬展示空間設計中技術開發板塊的重點。特別是依靠網絡傳播的虛擬展覽,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云虛擬數字顯示模式以互聯網信息架構為基礎,為參觀者提供了獲取知識的便捷渠道,和一種更愉快的虛擬互動體驗。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新媒介,在展示的過程中,把靜態的文物進行數字化轉變,讓內容本身呈現出動態的情境。很多傳統手段無法清晰表達的效果,或者現實中無法直接表達的內容,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再創造可以賦予其活態化的語言,使博物館的虛擬展覽更好地發揮教育和娛樂作用。虛擬現實展示模式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展示內容的體驗感會越來越人性化,同時在對信息越來越高的需求上,提升虛擬展示空間中參觀者的信息獲取效率和質量。
虛擬展示空間有別于靜態的和無聲的實體博物館展示環境,它的關注點是基于界面中可以實現的自主操控、智能操作和隨需求而不斷變化的,具有將內容進行活態化呈現的虛擬展示空間。因此,虛擬展陳開始關注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情感設計和服務體驗板塊,這也是虛擬展示空間在交互設計中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在博物館虛擬展示空間中,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對虛擬的線上參觀產生主要的視覺影響,關注用戶體驗過程中的舒適度,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提高科學文化素養,然后關注應用程序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博物館在傳統文化的保護中扮演著守護者和傳承者的角色,這同時也是虛擬展示空間建設的基本前提。因此,將文物與文物信息進行數字化轉換、保存與傳播,成為虛擬展示空間的重要運行目的。保護文物的數字化資源是虛擬博物館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實物的現場展示,還是基于模擬場景中圖像,都是文化遺產的一種留存、表達和延伸的方式。盡管虛擬展示空間對于線上參觀者的體驗感受依靠VR和AR等技術,但對文物資源的數字化轉換和保護應放在重要位置。因此,開發更高質量的數字展示內容,以有效保護和傳承文物資源為前提,形成基于線上平臺的文化傳播平臺。
在傳統博物館的參觀中,因為受到空間流線的規定與限制,參觀者必須按照相應的秩序穿梭于流線組織的路線里,讓參觀的過程以時間軸的方式順應敘事的發展。虛擬博物館中的展示空間,采用數字模型和模擬攝像機的方式呈現物品及場景,雖然這個空間不一定有可以觸摸到的實體,但是進入它的人可以通過技術處理來感受到它,整個場景空間可以用三維的交互形式獲取。在虛擬展示空間的運用中,參觀場景和流線的途徑被賦予了更多自由和選擇的可能性。虛擬展示空間給予了打破常規和固定思維機會,參觀者擁有更多對于選擇空間動向的主動權。
博物館的虛擬展示空間多以文化遺產、文物展示、歷史知識等內容為展示對象。有別于傳統實體博物館中的展柜、展架、展板、沙盤模型等實物和道具,虛擬展示空間本身具有可數字化轉換、可多樣化選擇的優勢,除了提供展示信息外,更多的參與性和互動性的元素可以包容到界面服務和趣味性游戲設計中。提供符合虛擬展示主題的歷史人物或現代人物為角色背景,邀請參觀者扮演所選擇的人物,賦予其外貌、個性、特點、能力等特征,帶著角色的視角融入到虛擬展示空間的主題中,從而獲取體驗歷史、感受文化、融入情境的參觀過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博物館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中的分析,博物館加上互聯網之路將是大勢所趨。在特殊時期的狀態下,博物館的虛擬展示空間建設迎來的不僅是基本的線上陳列需求,而且呈現出對線上參觀品質的高要求。設計方案“敦煌趣味歷史展覽館”(如圖1所示)旨在利用游戲觀感的優勢,完成線上與線下展覽的結合,將敦煌歷史文化通過游戲交互的手段與參觀者進行線上和線下的交流與推廣。線下主要以實體空間為主,展陳內容根據敦煌文化的展示內容進行空間規劃,除了傳統觀展以外,觀眾可以下載手機端小程序進入博物館設置的游戲小程序界面,該界面與博物館的交互設備相連接,讓參觀者在離開博物館以后仍然可以繼續根據興趣追蹤展覽信息并參與到新的線上虛擬展示的環節中。在表現上,游戲的情景體驗會結合空間借助故事板的模式進行說明,采用非線性的敘述模式,同時與線下的敦煌文化博物館設計相契合,以實體展示空間的建設為依據,實現虛擬展示空間的設計創新。

圖1 敦煌趣味歷史展覽館設計方案圖
虛擬展示空間可以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設備許可的條件下進行跨地域、不限時的文化傳播、教育和研究。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博物館紛紛選擇暫時關閉以盡可能減小疫情的影響范圍,虛擬展陳空間的數字化優勢表現的立竿見影。在此期間,通過虛擬展陳空間舉辦的線上展覽和文化活動呈井噴式增長,大力推動了博物館新業態的高速發展。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后疫情時代下的虛擬展陳空間面對的不僅僅是互聯網的便捷和極速增長的用戶群,還有與機遇并存的競爭。本論文探討的虛擬展示空間所要面對的不僅是當下虛擬展示空間建設的需求,還有后疫情時代下“云觀展”的發展機遇,挖掘博物館在特殊時期通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對互聯網競爭中能夠獲得的實質性突破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