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黨委

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建海投公司”)作為中國電建集團專業從事海外投資業務的法人主體,響應國家“走出去”號召,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緊抓“雙碳”目標和“雙循環”背景下海外投資機遇,明確提出海外投資業務“三者定位”的發展方向,即做綠色清潔能源的優質開發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者、多元文化交流的積極推動者,助推項目所在國互聯互通更加有效,經濟增長更加強勁,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不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戰略機遇,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統籌合作和斗爭、統籌存量和增量、統籌整體和重點,積極應對挑戰。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復雜態勢,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做優做強,防范風險,以高標準建設結成責任共同體,做好海外清潔能源綠色環境的優質開發者。
一是在戰略選擇上,聚焦“一帶一路”重點國別。海外投資防風險首先要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堅持“危地不往,亂地不去”,深入分析海外區域市場形勢,根據風險等級相應調整經營策略,在風險可控、符合戰略需求的前提下,提升海外投資精準度,重點布局東南亞傳統國別市場和非洲及中東歐重點國別市場,提高海外優質經營性資產比重,形成更均衡的業務結構和盈利結構。目前,公司已在老撾、柬埔寨、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等16個“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市場,在建及運營電力項目17個,總裝機已達638.8萬千瓦,以投資為先導,帶動設計、施工、監理、運營全產業鏈一體化走出去。
二是在戰略重點上,聚焦綠色電力能源。“3060”“雙碳”目標是我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電建海投公司服務“雙碳”目標實現,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業務,配套拓展上下游相關產業,形成“水火風光”并舉的海外電力能源投資新格局。目前已投資建成巴基斯坦卡西姆、老撾南歐江兩個百萬級海外能源項目群,正在推進緬甸百萬級新能源項目群建設。投資建成的牧牛山風電場目前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裝機容量最大的風電項目,被譽為“改變州運的重大項目”。2021年12月,投資的波黑伊沃維克風電項目開工,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成果清單首個落地新能源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波黑最大的新能源發電項目。


三是在戰略路徑上,堅持綠地投資為主。在海外實踐中,堅持以綠地投資為主,采用BOT、BOOT、BOO、IPP等模式,有力帶動項目所在國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的增長。電建海投公司投資開發的“中巴經濟走廊”首個落地大型能源項目巴基斯坦卡西姆電站、中資企業首次在境外獲得全流域開發權的老撾南歐江梯級水電站等一批國際影響大、產業帶動強的標志性項目相繼投產運營, 成為第三方市場合作典型項目,獲得了中外各界充分肯定,樹立了標桿,塑造了典范,為中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起到了良好示范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我們始終恪守互利共贏的合作觀,營造包容普惠的發展前景,與世界分享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機遇,以可持續發展打造利益共同體,做好項目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者。
一是發揮能源支撐作用,推動屬地經濟社會發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則,一大批電力能源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開創共同發展的全新前景。2021年卡西姆項目年度發電量突破90億千瓦時,可滿足400萬家庭用電需求,已成為巴基斯坦發電最多、電價最低、效益最好的電站,為巴基斯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穩定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老撾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進入“大產出”階段,保障老撾全國12%的電力供應,助力電力出口創匯和電力區域一體化進程,為老撾經濟社會發展及中老鐵路建設運營等重大項目提供穩定優質的電源。
二是實施本土經營管理,拉動項目當地民眾就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真正讓項目所在國民眾長技術、促提升、得實惠、增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當地民眾。目前,中國電建海外投資業務員工本地化率達到了75%以上,為項目所在國培養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在工程建設高峰期,卡西姆電站和南歐江電站分別帶動1萬余人就業,很多是商務合同、資金稅務、工程技術等高級管理崗位。當電站進入運營期,又先后組織當地200多名大學生和外籍員工,赴中國同類型電站進行長達半年的學習培訓,學成后從事兩座電站的運維工作,成為電站運行的技術骨干。

三是深化多種形式合作,帶動各方實現共贏發展。我們充分發揮能源類項目投資大、周期長、資源廣等特點,努力帶動當地產業和企業實現共同成長。印尼明古魯電站作為明古魯省目前投資最大的項目,先后帶動14家當地公司參與建設,在當地采購設備及建筑材料金額超4000萬美元,每年從當地采購的燃煤100多萬噸,直接拉動了明古魯省煤炭產業鏈發展。在老撾南歐江項目移民新村建設中,選用當地施工企業,采用當地建造樣式,并將庫區清理、律師咨詢、安保等工作交予當地企業組織實施,扶持當地企業發展,帶動民眾就業,培養專業人才,提升了對中國企業的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中央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擔負著以企業公共關系豐富國家外交關系的責任,發揮著增進中外友誼傳承的橋梁紐帶作用,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同時,以惠民生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好中外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積極推動者。
一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彰顯企業擔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增進央企與所在國各界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和渠道。電建海投公司在項目所在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增添民眾福祉,成為滋潤民心相通的甘甜雨露。設置專項資金,依托海外項目開展各類社會公益事業500余項,極大提升當地教育、交通、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尤其是2020年以來,我們攜手全球抗疫,巴基斯坦卡西姆、老撾南歐江、印尼明古魯等海外項目,在確保安全平穩運行的同時,向當地政府、團體及民眾,捐贈大批善款、防疫及生活物資,舉辦防疫講座、心理輔導,為身處疫情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二是生動講好中國故事,樹立品牌形象。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講故事是拉近與當地民眾距離的最佳方式方法。面對復雜的海外形勢和競爭環境,我們打造國際傳播體系,增強國際話語權,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以更好地塑造國家形象,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們通過講好扎根當地、合作共贏、履行責任、綠色環保、傳遞真情、播種友誼的故事,展示誠信守諾、公開透明、擔當負責的企業形象。電建海投公司先后推出300多篇“一帶一路”故事,在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發布,拍攝推出的60余部宣傳片微視頻,在重要外事活動現場及項目所在國機場、商業街區循環播放,引發當地民眾的共鳴。
三是著力推進交流互鑒,深化文化融合。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理解、尊重屬地文化差異,積極與外籍員工、當地政府、社區組織、新聞媒介和合作伙伴等溝通互動,樹理念、建載體、抓宣傳、推經驗,逐步推進從文化差異到文化認同到文化共識,有效實現中外多元文化融合,推動海外投資項目公司更好地融入當地。電建海投公司連續三屆表彰24名優秀外籍員工,并邀請到北京總部接受表彰,充分肯定外籍員工對項目建設、企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并組織座談會分享其奮斗歷程,聽取其建議意見,體現集團海納百川、廣納賢才,實現中外文化的互融互鑒、美美與共。
東風浩蕩征帆滿,豪情滿懷譜新篇。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