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林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百年黨史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引導年輕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結底要靠培養一代又一代過硬接班人。要求年輕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具有歷史眼光和很強的針對性。年輕干部能否做到廉潔自律,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未來。不扣好“第一粒扣子”,就有可能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貽誤黨的事業。作為年輕干部,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把握住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守住拒腐防變的防線。
年輕不是與腐敗絕緣的金剛罩。近年來,腐敗呈現低齡化趨勢,說明腐敗問題的復雜性,同時也說明年輕干部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性。從近年來的典型案例看,違紀違法低齡化程度加重,部分干部參加工作沒幾年就開始犯案,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的部門和崗位成為“重災區”。央視播出的《零容忍》第五集,“95后”干部張雨杰的貪腐情節令人唏噓。他花五萬多元公款買一張全球限量的“青眼白龍”游戲卡,貪圖享樂、愛慕虛榮,蛻變為腐敗分子,這樣的年輕干部并不鮮見。因為涉世未深,相對缺乏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部分年輕干部定力不足,更容易被“圍獵”者捕獲。
“第一粒扣子”需要組織幫助扣穩。黨性強的干部不會是自然產生的。必須清醒認識到,腐敗和反腐敗較量還在激烈進行,并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這決定了要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長效機制,不斷增強年輕干部的免疫力。各級黨組織要對年輕干部嚴管厚愛,在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年輕干部的同時,還要加強紀律規矩教育,多扯袖子多提醒,使其在面對社會不良風氣和誘惑時,能夠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堅持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年輕干部的主陣地,讓年輕干部在基層多墩墩苗,充分摸爬滾打,通過遞進式培養、多崗位歷練,使年輕干部經歷更豐富、本領更高強、對群眾感情更深厚,夯實廉潔從政的品格基礎。
“第一粒扣子”需要監督之力扣正。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組織上培養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監督好,讓他們始終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好干部是培養出來的,也是監督出來的。各級黨的紀檢監察機構,需要對年輕干部從嚴教育管理監督,高標準、嚴要求,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反對和懲治腐敗的強大力量常在,心里有種警示。堅持從嚴要求,加強日常管理,及時“修枝剪葉”,促進年輕干部強化自我約束。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著眼早、立足小,強化對年輕干部的監督矯正,防止脫軌跑偏。
“第一粒扣子”需要自己學會扣好。人生有貪心有欲望,正欲是終身必修課。年輕干部的健康成長,關鍵要靠自己增強黨性修養,這是決定性因素。落馬年輕干部的懺悔,幾乎都提到理想信念不堅定這個問題。定力強不強,理想信念是基礎;“本”和“根”動搖了,腐敗因子就會乘虛植入。把對黨忠誠放第一,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解決好當干部為什么,應該怎么做的問題,才不會被燈紅酒綠所誘惑,才能時刻保持清醒,以自尊、自警、自愛、自省的常態做好人、當好官。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是拒腐防變的根本。有了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走得穩、走得正、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