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霞
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至關重要,通過滲透勞動因素,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勞動對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學會勞動,熱愛勞動。
一、榜樣引領,感受勞動價值
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優秀學生的事跡,借助榜樣的力量來引導更多學生感受勞動的價值,例如在筆者開展的一次主題班會“我們愛勞動”中,在“媽媽請你夸夸我”環節,某位學生的媽媽在鏡頭前這樣說道:
“我在生他的時候發生了意外,脊髓損傷無法正常行走,傷得很厲害,恢復得也很慢。兒子兩歲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出門幫我拿鞋,拿拐杖,遇到有樓梯的地方,他會伸著小手拉我上去,走在前面會等著我。他早早就學會了刷牙洗臉,能夠自己吃飯、穿衣服,甚至逐漸自己疊衣服、疊被子,這些事情在幼兒園期間都是他自己親手做的。兒子上一年級后,就開始一點點學習家務,從掃地、擦桌子、洗毛巾到收拾書櫥、玩具,還有晾衣服、疊衣服、套被罩,等等。現在,每次出門,他會扶著我,保護我,幫我提東西。在家里,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他會拿著小按摩器幫我按摩,幫我拿藥倒水,幫我接洗腳水,平時會給我洗水果,有好吃的會分給我吃,真的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我經常告訴他,要做一個善良、懂得感恩的人,對那些愛你的、幫助你的人,要好好地對他們,要認真做人,學會生活,學習更多的本領。
孩子,媽媽希望你能照顧好自己,以后能有好的人生,這樣媽媽無論多么辛苦都值得!”
二、實踐參與,培養核心素養
勞動教育具有塑造健全人格、磨煉頑強意志、錘煉高尚品格的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加強勞動教育、重申勞動價值,是對勞動教育本質認識的回歸。
(一)家校配合,培養勞動技能
勞動能力的培養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需要家校配合,給孩子提供實踐平臺。家務勞動也是一個大課堂,有許多需要孩子去體驗、領會、學習的東西。例如學生很喜歡美食,于是我在班會課上講解了簡單的西紅柿炒蛋的做法,最后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讓孩子們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從采購到烹飪的全過程,并在朋友圈進行展示。這一新奇的作業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大家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朋友圈被孩子們的勞動場景所刷屏。這一活動的效果很好,于是我將此勞動實踐作為每周的例行“大餐”,活動內容也從烹飪擴展到疊被、洗衣、掃地等多項家務勞動。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孩子們在這樣的勞動活動中不斷成長著,收獲著。
(二)校園實踐,培養核心素養
筆者所在的學校利用校園中的部分空地,搭建了“班級墾牧園”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自留地”,這一良好的教育契機必須好好抓住。由于暑期的校園安全工程,基地里殘留著許多石子磚塊,于是我帶領學生齊心協力清理雜草。學生們花了兩個小時才清理完畢,親身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對于腳下的這片土地頓生熱愛之情。這時,我鼓勵孩子們參與班級墾牧園的名字、園徽的設計,學生們踴躍參與,運用美術知識設計園徽,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命名,最終我們的小菜園——“綠野仙蹤”誕生了!等到播種時節,孩子們分組合作,仔細丈量田地,運用數學知識計算,爭取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他們詢問家長,查閱資料,選取適合本地氣候的植物;種下植物后,他們認真澆水、除草、施肥、松土,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他們在精心照顧植物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勞動的不易,感悟到生命的頑強美好。最終,土豆出苗了,花生開花了,青菜收獲了……孩子們通過觀察,探究到了植物生長的奧秘,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這一勞動實踐有效實現了勞動教育與語文、數學、科學、美術等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成為孩子們學習、體驗、探究的成長平臺,實現了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整體提升,學生們在勞動過程中豐富了知識,積累了經驗,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自覺養成了珍惜食物的良好習慣,懂得了與自然和諧相處,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等得到了培養,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到了實處。
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教師要在最大限度上引導和輔助孩子將勞動教育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