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塑造孩子心靈的園地,校園文化在育人過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強化學生的正確行動意識,有著潤物無聲的作用。
校園文化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精神和風氣以及傳統。從其內涵上講,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這三個不同但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構層次。其中最淺層的是物質文化,包括人們創造的各種校園物質產品,中間層是制度文化,包括學校人際關系及規范化了的學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則是最高層面的文化,它包括學校價值觀念及辦學理念指導下形成的行為規范、群體目標及種種思想意識,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我校創作了激勵師生奮發進取的校歌《追夢清怡》,設計了校園吉祥物“美美”“正正”,用一系列文化符號豐盈校園文化建設的辦學目標,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提高校園文化的文化品位,激發了全校師生崇尚一流的熱情,使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一、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諸如校園的地理位置、校園建筑,校園里的樹木、花壇綠地、雕塑以及各種文化設施、教科研設施、生活設施等。它包含了設計者、建設者、使用者的價值觀、審美觀,具有相當的持久性。良好的、個性化的、高品位的校園建設,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裝飾環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獨特的物質文化形態影響學生,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在物質文化建設中,我校發動全體教師從校園規劃的整體化、人性化、開放化、多樣化和現代化等角度參與討論校園規劃,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努力使我們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體現地方特色。我校利用校園整體改造大修的機遇,精心構思高立意、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格局,注重以德立校,營造健康向上、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
二、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校園制度文化環境具有強烈的規范性、組織性、秩序性,屬于校園范圍內必須強制執行和嚴格遵守的文化類型,如培養目標、校規、校紀、教學及管理制度以及相應形成的嚴密的組織機構。這種具有強制性的制度文化環境,一經學校成員的高度認同,不僅能促進良好品行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更能凝結為一種無須強制就能在學生中自然傳承的精神文化傳統。一所學校必須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辦學方針,有嚴格完整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才能培養和鍛煉師生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才有可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三、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所要營造的最高目標。構建學校精神文化對內體現為創設出一個積極健康、團結向上的教育環境和組織氛圍,對外體現了學校的價值觀念和目標追求以及學校的精神風貌、個性特色和社會魅力。和諧寬松的文化精神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逐步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塑造優良的個性品格。
我校十分重視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從“素質教育”目標出發,積極推進課改,以“校本課程”為載體,以書、畫為主要內容開展藝術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開設書法課程,既是為了掌握寫字技能,又是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基本素養。書法是門藝術,練字需要毅力與恒心。學習書法,既可以使學生感受中國書法的獨特魅力,又可以陶冶性情、靜心養德。很多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軟、硬筆書法能力,而且改掉了馬虎浮躁、雜亂無章的毛病,逐漸養成循序漸進、認真踏實的好習慣。
繪畫藝術能激發綜合潛能,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繪畫藝術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校高度重視繪畫藝術的必修課、校本課程的開設,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現自己、成就自己的機會,都能放飛自己想象的翅膀,實現自己的價值。
總之,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應努力營造有凝聚力的、高層次的文化情境和氛圍,舉辦活潑新穎的各類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校園精神環境的構建中去,使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深層心理結構,進而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