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晗

牛耕畫像磚,西漢,隆平水稻博物館。這一件西漢牛耕畫像磚長107厘米,寬36厘米,高13厘米。畫像磚呈灰白色,有三層裝飾,皆為模印。第三層裝飾為二牛抬杠圖,圖上印有二牛一農夫。農夫頭束髻,身著交領短襖,一手扶犁把,一手揚鞭驅牛,前面二牛抬杠拉犁,犁鏵作三角形,單轅犁杠駕于二牛之間。
漢代是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技術迅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大片荒地的開墾利用,農田水利的興修,使耕地面積擴大,然而勞動力仍存在不足,為提高生產力,漢代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政府的提倡使二牛抬杠式的牛耕得以普及,這是漢代農業生產力顯著提高的主要標志之一。由此,漢代的耕作技術更趨合理精細,這一古老的耕作方式,至今仍可在云南及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見到。
此牛耕畫像磚所刻畫的內容具有相當的寫實性,真實地再現了漢代農業生產場面,生活氣息濃厚,是研究漢代農業的寶貴實物資料。該文物是隆平水稻博物館委托湖南文物交流中心從陜西征集的,是典型的北方出土器物。這充分說明了西漢時期南方稻作技術日趨成熟,稻作開啟了北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