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這是我們村在建的潞黨參新技術試驗對比種植基地,地面上鋪松枝、秸稈、銀灰膜、黑膜的是潞黨參育苗、栽培示范田,這些試驗示范田,可提高潞黨參種植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益。”6月28日,長治市平順縣玉峽關鎮黑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馬君君高興地對《科學導報》記者說。
近年來,黑虎村充分發揮潞黨參原生境保護區優勢,建立潞黨參標準化種植科研基地和文化體驗園,結合牡丹文化園改造、八路軍紅色遺址修繕,推動潞黨參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百姓幸福指數。
黑虎村位于平順縣城東南,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515戶1494人,有耕地2046.3畝,主要種植農作物有玉米、土豆,中藥材以潞黨參為主,黃岑、柴胡為輔。該村嶺后老莊、虎窯、石窯灘三個片區有4200畝荒山荒坡中生長有大量的野生潞黨參,為了制止人們私采濫挖,2019年,村里申請三片區為國家級潞黨參原生境保護區。
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夯實群眾增收基礎,去年以來,該村借助平順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山西省中醫藥品產業集群(東藥材商貿平臺)和太行山旅游板塊機遇,科學謀劃,提高潞黨參人工種植水平,不斷擴大潞黨參種植面積。今年4月初至5月底,村里購買2萬余公斤黨參秧苗、黨參籽,免費發放給農戶,在黑虎河周邊通過流轉土地的形式,初步建成潞黨參種子種苗繁育基地50畝,潞黨參有機旱作科技創新試驗基地500余畝、仿野生潞黨參種植基地2000畝,以及潞黨參鮮切產品加工中心廠房等一些深加工設施。
為提高潞黨參科學種植水平,村里針對村民在農業生產中經常遇到的難點,多次邀請省市縣相關專家,在小廣場或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有效提高了村民職業素質和黨參種植技能。通過擴大潞黨參種植面積和提質增效,從目前生長狀況來看,預估潞黨參畝產可達200公斤,按照往年市場價每公斤40元,一畝地可增收8000元。
“為了生產出地道的潞黨參產品,在栽培和育苗上,我們采用了多項新技術進行試驗示范。”順著馬君君所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緊傍太行紅色旅游線一側,幾塊整齊的河灘地中,上面覆蓋了銀灰膜和黑膜,還有的上面覆蓋了松樹枝和谷草。馬君君說這些都是他們正在進行的試驗田。
針對傳統栽培條件不優,導致生產的潞黨參個不大、參不長、品不優等問題,平順縣農業農村局抽調多位專業技術人員,專門成立了技術開發專家團隊,開辟了規模為55畝的“黑虎村潞黨參新技術試驗示范展示基地”。專家團隊經認真總結、醞釀、論證,在栽培上篩選出移植平栽黑膜覆蓋栽培技術、移植平栽銀灰膜覆蓋栽培技術、起壟栽培技術、傳統移栽技術。育苗上篩選出起壟覆膜打孔穴播育苗技術、遮陽網覆蓋育苗技術、松樹枝覆蓋育苗技術、谷草覆蓋育苗技術8項技術進行試驗、示范對比展示。
“由專家牽頭進行的試驗示范,可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新技術,提高大家種植潞黨參的技術水平。我們有信心推動潞黨參人工栽培取得實際效果,實現傳統產業真正轉型發展。”馬君君對開辟試驗示范基地寄予厚望。
在潞黨參推廣種植中,他們充分發揮潞黨參原生境保護區的優勢,黨總支組織開展“認領黨員責任田”活動,由支部書記帶頭,擅長潞黨參種植的黨員認領責任田,走進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勞作。共有60名黨員認領388戶500余畝潞黨參種植標準化基地,提升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助力老百姓把“責任田”變為“致富田”。
同時,提高產業融合度,厚植產業根基,修復完善黑虎村現存多處文化遺跡。加上新建潞黨參文化體驗園、數字化信息服務中心,形成多產融合發展喜人局面,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展現出一個“人在園中,園在田邊,田在山旁”的鄉村田園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