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泉涌

在遼沈戰役紀念館里,陳列著五枚銹跡斑斑、形狀各異的爆破筒殘片,最大的一塊長9.99 厘米,最小的一塊僅有3 厘米。僅憑這幾塊殘片,人們很難還原出一只爆破筒的完整樣子。然而,就是這五枚看似不起眼的殘片,卻將一個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6 歲的花樣年華;也正是這五枚爆破筒殘片,見證了一名共產黨員生命中果敢而堅定的最后七秒。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就是在錦州攻堅戰中被授予“特等功臣”榮譽的革命烈士梁士英。
梁士英1922 年生于吉林省扶余縣一個貧苦家庭。童年喪父,他小小年紀就擔起了成年人也難以承擔的擔子。成年后,梁士英的孩子不到1 歲就夭折了,妻子在這一年也因肺病辭世。梁士英為此背了一身債務。家破人亡的困境,地主、偽警察的欺辱,使梁士英走投無路。
1946 年1 月,是梁士英命運的轉折點。他初遇八路軍,看到部隊軍紀嚴明,戰士善待百姓,跟以往接觸過的軍隊大不一樣。他認定,這是一支好部隊,是一支為窮人做主的部隊。于是,梁士英找到一個“長官”模樣的人,愣愣地開口就問:“我想當兵,行不行?”那位“長官”打量他半天,說:“你想參軍?行。但你得找個‘保人’。”梁士英很是激動,馬上回答:“好,我去找保人。”說完,撒腿就往大舅家跑。大舅卻死活不同意他參軍,理由是:你媽有病,弟弟妹妹還小,你走了家里咋辦?梁士英見說不通,便在夜里趁大舅熟睡之機自己寫了張字條,拿出舅舅的印章悄悄蓋上……就這樣,他以紙為“保”加入了部隊。從此以后,他開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入伍后,梁士英自覺接受軍事教育,從文化課程到政治理論,從隊列訓練到槍械練習,他都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其中,他最感興趣的課程就是射擊。白天,梁士英認真訓練,到了晚上,還要仔細思考動作要領。經過不懈努力,梁士英很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射擊手。
1946 年12 月,參軍不到一年的梁士英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教育下,他的階級覺悟不斷提高,在戰斗中英勇無畏。
1947 年6 月,在攻打昌圖的戰斗中,梁士英冒著敵人的炮火,用一挺機槍打退了幾十個敵人,為部隊打開了突破口。1947 年冬,在攻打彰武的戰斗中,梁士英所在的機槍連負責突破任務,敵人幾次進攻失敗后,組織了一個連的兵力,在強火力掩護下,瘋狂發動新的進攻。一時間,陣地上硝煙滾滾,敵人趁機壓制住了我軍火力,陣地上的戰士傷亡不斷增加。正在這緊要關頭,敵軍的左側響起了急促的槍聲,敵軍的機槍頓時啞了,進攻的敵軍倒的倒、退的退,我軍乘勢反攻,攻克了彰武縣城。直到總結會上,指導員才找到打側翼的戰士,他就是梁士英。這次戰斗,梁士英又立下了戰功。
經歷戰斗的洗禮,梁士英成長更加迅速。生活中,他經常激發戰友的戰斗熱情,促進全班團結向上;訓練中,他嚴格刻苦,是機槍連的特級射手、全連的模范標兵;戰斗時,只要他的機槍一響,就會有敵人應聲倒下,同志們都稱他為“神槍手”。梁士英常說:“打仗要勇敢、冷靜,不要驚慌。”“我們要正視敵人火力的輸出,戰場不像射擊場,你一定要穩住,如果你擔心害怕,槍不會聽你的。”戰士們都對他的教導心悅誠服。
1948 年9 月12 日,遼沈戰役打響。10 月14 日,東北野戰軍向錦州城發起總攻。
梁士英所在的連隊承擔了突破錦州的“尖刀連”任務,他們要率先沖上陣地掃清國民黨軍設置的重重障礙,為大部隊的總攻打開突破口。通過一連串的連續爆破,戰士們清除了敵軍周圍的鐵絲網、梅花樁、地雷網等障礙物,很快突破了錦州城外的第一道防線。當他們沖到第二道防線時,鐵路橋路基下的地堡突然開火,戰士們硬沖了幾次都被壓了回來,傷亡很大。要想成功沖破防御工事,就必須炸掉地堡,但排長連續組織了幾次爆破都沒有成功。此時,大部隊的沖鋒號已經吹響,主力部隊已像潮水般沖了過來,每拖延一分鐘,都意味著后續部隊更多的犧牲,不能炸毀地堡,將影響整個戰斗進程。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梁士英主動請戰:“排長,我是共產黨員,把炸掉敵人堡壘的任務交給我!”說完,便甩掉棉衣,別上兩顆手榴彈,抓起一根兩米多長的爆破筒,沖入槍林彈雨中。敵人的火力很猛,梁士英一邊向前沖,一邊眼觀六路,尋找合適的路線。突然,一陣機槍掃射,梁士英馬上臥倒隱蔽。趁著敵人短暫的火力間隙,他又一個翻滾,滾出路基。接著,他躲避著雨點般的子彈,在敵人的槍口下匍匐前進,距離地堡越來越近。地堡里的敵人很快發現了他,一挺機槍馬上調轉槍口射向他,梁士英發覺不妙,順勢又一個翻滾躲到了地堡前一處土坎后面,此時離地堡僅有10 米左右距離。但是敵人已經把他牢牢看住,不可能再給他機會繼續前進。梁士英嘗試了幾次,想從土坎沖向地堡,但是敵人的火力壓制得他連頭都露不出來。危急關頭,機智的梁士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兩顆手榴彈朝著地堡的方向丟出,“轟”“轟”兩聲,手榴彈在地堡前面爆炸。借著煙霧掩護,梁士英提著爆破筒在爆炸揚起的煙塵中沖到了地堡旁的火力盲區。到了地堡近前,梁士英立刻拉響爆破筒,順著機槍口,將爆破筒扔進地堡。正當梁士英轉身想隱蔽時,刺刺冒著白煙的爆破筒又被地堡里的守敵推了出來。情急之下,梁士英顧不得太多,撿起馬上就要爆炸的爆破筒再次塞進了機槍口,可爆破筒馬上又被敵人推出來半截。情況緊急,為了不讓敵人再將爆破筒推出來,梁士英堅定地用自己的身體頂住了爆破筒。不遠處看到這一幕的排長大喊:“梁士英,快回來!”但是梁士英回答:“不能回去……”他的聲音還沒落下,就傳來了山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堅固的地堡被炸掉了。從拉燃導火索到爆破筒爆炸,只有大概7 秒鐘的時間。沒有遲疑,沒有退縮,有的只是視死如歸的決心和人民必勝的信念。梁士英將他26 歲的花樣年華永遠定格在了這7 秒的時間里。
部隊進攻的通道打開了,戰友們高呼著“為梁士英報仇”,爭先恐后地沖進市區。經過31 個小時的激戰,全殲10 萬守敵,解放了錦州城。
10 月16 日晨,部隊召開追悼會,團政委宣讀了師黨委追記梁士英烈士為“特等功臣”的褒獎令。梁士英雖然犧牲了,但他的光輝事跡和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不斷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