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偉 朱晨光 郝徐進 黃曉洋
分布式能源系統( DES)是涵蓋各種發電、儲能和能源監控的解決方案。分布式能源站是指功率不大( 幾十千瓦到幾十兆瓦)、小型模塊化、分布于負荷附近的 清潔環保發電設施,是一種經濟、高效、可靠的發電形式 。冷熱電負荷綜合預測具有較高的預測準確度,是電力系 統規劃、電力系統經濟調度和能量管理的重要模塊。預測分布式能源站的空調冷熱負荷作為智慧能源建設的關鍵 點,通過設計建模,以達到較佳的智慧能源建設效果。現 就分布式能源站的空調冷熱負荷預測分析如下:
當前在智慧能源的建設領域,形成了一種以能 源產業為主導,互聯網技術及現代通信技術為手段,綜合 利用大數據技術及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方法,來滿足區域功 能目標的現實需求。分布式能源站在傳統供能形式的基礎 上,形成了一種集合“電、熱、冷、水、氣”等多形式的 供能。在實現大范圍供能上,更符合行業業態要求,也更 能在供能區域內負荷的增長及其分期建設中,提升供能經 濟性效果。分布式能源站冷熱負荷預測,能夠準確預測各 地塊及各供能分區未來的負荷增長情況,且適用于對尚未 開發的地塊和區域的預測。
(一)預測方法

表1 分布式能源站冷熱負荷預測方法流程
(二)預測中的關鍵問題
由于分布式能源站的供能面積較大,供能范圍 內道路、河流等分布情況復雜,為減少能源站和降低管 網施工難度,降低供能能耗,提高項目經濟性,要嚴格遵 守《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燃氣冷熱電分布式能源 技術應用手冊》等書籍規范。根據地塊建設進度確定地塊 現狀,該建設進度具體包括未拍地、已拍地、報建、設計 、施工和投產。對于已投產地塊,按照實際開始用能時間 計算。對于未投產地塊,根據地塊建設進度按照下文公式 推算開始用能時間,并預測各地塊負荷的逐年增長情況。 對于不同業態,其負荷增長的速度不盡相同。逐年負荷 數據具體包括:用能分區數量、用能地塊數量、用能建筑 面積、用能負荷。分布式能源站項目通常需要根據供能區 域內負荷的增長情況分期建設,其依據是供能分區內各地 塊的逐年負荷增長情況,通過環路流量與水溫將兩者進行 耦合,以總換熱量為指標,對室外溫度逐時變化系數加以 配比(β)。對于總供能負荷較小、地塊數量較少的供能 分區,前期采用臨時供能或共用臨近分區供能設施的方式 ,待分區內總供能負荷和用能地塊數量達到一定數值時, 則建設正式的供能設施,以此提高項目的經濟性。
(三)涉及的預測公式
1.確定用能對象的熱/冷負荷公式:
QS=S×Q (1)
式中,Qs為用能對象的基準負荷(單位:w) ;s為用能對象的用能面積(單位:m);Q 為用能對象所屬的建筑業態的單位面積冷/熱負荷指標(單位:w/ m);
2.外界環境溫度相關的熱,冷負荷相關負荷, 公式為:
Qwh =awuw(t-t) (2)
式中,Qwh為圍護結構負荷(單位:w);aw為圍護結構總的表面積(單位:m); uw為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單位:w/(m·℃)); t為室內設計溫度(單位:℃);t為室外溫度(單位:℃ );
3.對公式(2)進行變換簡化,結果為:
Qwh=aw×uw×(t- t)=awuwt- awuwt (3)
式中,k為圍護結構溫度變化系數(單位:w/ ℃),b為常數(單位:w);當外界環境溫度t等于室外設 計溫度t時的圍護結構負荷Qwh= pQs;當外 界環境溫度t等于室內設計溫度ta時圍護結構負荷Qwh =0;
4二次校正通過熱/冷負荷逐時使用系數確定 ,具體公式為:
Qsn =Qwh,n×Ri+Qel,n×Ri (4)
式中,Qsn為n時刻的熱/冷負荷(單位:w) ;Qel,n為n時刻除圍護結構熱/冷負荷外的其他熱冷負荷 (單位:w);Ri為一日中i時刻的逐時負荷系數。
(四)設計實現
本實驗通過應用一種區域供能冷熱負荷預測方 法,充分考慮了建設進度、業態類型、建成后用途等參數 的影響,更能準確地預測各地塊及各供能分區未來的負 荷增長情況,并且適用于尚未開發的地塊和區域。該方法 物理意義清晰、簡單且易于實現。以優選實施為例,通過 收集區域內各地塊的地塊編號、建筑名稱、業主單位、計 劃開工時間、計劃用能時間、地塊建設進度、業態、地塊 面積、容積率、計算建筑面積、設計建筑面積和建成后用 途等負荷相關參數,并以此選定各業態冷、熱負荷指標計 算各地塊的冷、熱負荷。受區域供能的供能面積較大,供 能范圍內道路、河流等分布情況復雜,需根據設計規苑, 充分考慮經濟供能半徑和負荷大小劃分供能分區,以減 少能源站及管網施工難度,降低供能能耗,提高項目經濟 性。同時使用中的系數計算是根據《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 冊》、《燃氣冷熱電分布式能源技術應用手冊》等書籍規 范,并結合同類型項目確定的經驗取值。即首先根據地塊 建設進度確定地塊現狀,該建設進度具體包括未拍地、已 拍地、報建、設計、施工和投產。
以計算而得的開始用能時間為起點,根據各地 塊負荷相關參數預測各地塊負荷的逐年增長情況。對于已 投產并且已達到設計滿負荷地塊按照實際負荷記錄,在計 算期內各年負荷相同。對于未投產地塊,以開始用能時間 為起點,分析業態影響具體因子如:居住、辦公、商業 、工業、學校、醫院、酒店、車站、航站樓和數據中心 等。對于不同業態,其負荷增長的速度不盡相同,例如醫 院和學校的負荷增長通常很快,而居住、辦公等業態負荷 增長相對較慢,因此其應當作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
(五)預測結果及其應用可行性分析
分布式能源系統負荷分析以指標法為基礎,通 過調研典型建筑業態具體冷/熱負荷特性,將指標法與 用能特性、外界溫度變化特性相結合計算用能對象的逐時 熱/冷負荷,此方法計算簡便且準確。對比現有的負荷計 算方法,分布式能源系統負荷分析在優化其系統裝機、 提高系統運行的經濟性上更具應用價值。
(六)實證分析
某地區規劃建設1棟供能面積 50000m的商場及1棟供能面積3000m的辦公樓,擬采用樓宇型分布式能 源供能,夏季冷負荷分析中,通過查詢該地區全年逐時 氣溫數據,夏季空調室外設計干球溫度ts為34.4℃,商 場室內設計溫度24℃、辦公樓室內設計溫度26℃。依據 計算結果確定商場冷負荷指標為300w/m 、辦公樓冷負荷指標130w/m;確定商場圍護結構負荷 占比0.17、辦公樓圍護結構負荷占比0.34。商場冷負荷15mw,辦公樓冷 負荷為3.9mw。商場圍護結構負荷與溫度擬合曲線為 Qwh=0.2452t-5.8846;辦公樓圍護結構負荷與溫度擬 合曲線為Qwh=0.1579t-4.1043;通過華電源、Dest等軟 件查詢a地區全年逐時氣溫數據,冬季空調室外設計干 球溫度為-2.2℃,商場室內設計溫度為18℃、辦公樓室 內設計溫度為18℃。確定商場采暖熱指標為 100w/m,辦公樓冷負荷指標為60w/m;確定商場圍護結構 負荷占比0.60,辦公樓圍護結構負荷占比為0.75;將得到的商場逐時熱 負荷曲線、辦公逐時熱負荷曲線進行疊加,疊加后即為能 源站供能對象的全年熱負荷變化曲線。
分布式能源站冷熱負荷預測方法,充分考慮了 建設進度、業態類型、建成后用途等參數的影響,能夠更 為準確地預測各地塊及各供能分區未來的負荷增長情況, 并且適用于尚未開發的地塊和區域。該方法物理意義清晰、 簡單且易于實現。利用上述技術,以實現對負荷的有效預測 。
在分布式能源站的系統布局中,對比常規分供 系統,其采用單位面積法估算冷熱負荷,按照以冷熱 定電的方式確定發電設備容量。借鑒其在財務凈現值 、動態投資回收期、財務內部收益率、節能上通過能量 當量法,建筑業態圍護結構負荷占總熱負荷比,圍護結 構負荷占總冷負荷比:寫字樓0.55~0.75,0.25~0.35 賓館0.55~0.68,0.45—0.6,商場0.45~0.65,0.1~ 0.18,住宅0.75~0.9。為保證能源站技術、經濟的合理性 ,綜合考慮了能源利用效率、系統經濟性、合規性、地區 限定政策等,確定了各部分能源形式的比例,并對其進 行了合理規劃。在測評層面,采用了江水直接冷卻技術 ,經測評,該系統相對傳統的供冷供熱系統,夏季節約 費用993.3萬元,冬季節約費用909.4萬元,具有良好的 經濟性。以APEC低碳示范城鎮建設指標體系為規劃導則, 依據基礎指標和應用指標中的能源結構優化指標評價 分數項,從APEC低碳示范社區區域能源資源供能潛力計 算出發,結合區域能源負荷預測進行低碳社區的區域能 源規劃,結合整個社區的規劃,在該低碳生態示范區內 設置四個能源站,基于能源供需比較和社區內用能特點, 提供多種能源形式互為補充、綜合利用復合能源系統,優 化區域低碳能源結構,在不同季節保證系統長年高效的運 行。采用地埋管與換熱水箱并聯的方式作為復合冷熱源 ,可同時實現紅外偽裝和節能要求。為探討該復合冷熱源 系統的運行換熱特性,基于TRNSYS軟件建立地埋管、換熱 水箱數理模型,首先對流體流速、進口溫度等影響因素 進行模擬分析,證實只要滿足流量配比控制適當,復合冷 熱源可滿足戰時空調系統的供冷需求,復合冷熱源之間 存在最佳流量配比,β值(β-室外空氣溫度逐時變化系 數)越大,最佳流量配比的值越小,且不受環路流量與進 口水溫變化的影響,當B為1.0、1.5、2.0時,最佳流量配 比依次為4/6、3/7、2/8。采用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經網絡的空調能耗預測與監控系統,將室外溫濕度、房 間冷熱負荷、空調維持溫濕度作為BP神經的輸入,利用 DeST分析并仿真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空調能耗,證實兩者 誤差百分比在區間[-1.319%,1.270%]。
預計應用后,根據空調運行情況,收集每個時 間粒度空調負荷數據,粒度至少到小時級,換而言之,每 個空調在每個小時要有一條負荷記錄。收集空調參數記錄 ,包括以下基本信息:冷劑類型、定頻\變頻、制冷量, 其中制冷劑(冷媒)類型包括:r22、r410、r32等多種類 型。根據所屬區域獲取環境溫度,建立環境溫度與時間關系 數據集,粒度至少到小時級。根據收集的具體參數,結 合獲取的環境溫度,基于多參數回歸模型訓練負荷預測模 型,將訓練模型參數記錄入庫;引入時間段維度,歷史同 期時間段內,模型參數波動有一定閾值,通過檢查離群點 ,篩選去除離群點,將訓練結果集進行收斂,存儲預測模 型參數。具體所述的多參數回歸模型訓練負荷預測模型 為:αx制冷劑類型+βX環境溫度+γx制冷量+δx定/ 變頻=y負荷,根據上述公式中收集的歷史空調負荷數據, 訓練回歸模型,擬合得出參數α、β、γ、δ;完成訓練 模型。完成的訓練模型,結合待預測空調參數與環境溫度 ,將回歸模型參數做離群點檢測,進一步優化多元回歸預 測模型,完成未來一段時間空調負荷預測。根據影響空 調負荷的參數而建立的多元回歸模型,通過k-means算法 去除離群點,進一步收斂,提升模型預測的準確度。該預測 方法能夠簡明、有效、快速、準確的完成空調負荷預測,能 夠為能源管理平臺用電能源預測與評估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
上文概述了分布式能源站的空調冷熱負荷預測 背景和意義,通過構筑分布式能源站的空調冷熱負荷預測 模型及其實施細節,結果表明,分布式能源站的空調冷熱 負荷預測更能滿足智慧能源的建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