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光 金揚 蘇源源

溫州位于浙江東南部,素來有“浙南水鄉”之稱。溫州擁有1600多公里的海岸線,近海與海岸濕地面積比重超76%。擁有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樂清西門島海洋特別保護區、龍港紅樹林省級濕地公園、溫州灣等近海與海岸濕地。其中溫州灣濕地是世界八大國際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途中重要的補給中轉站。每年在溫州灣濕地能記錄到的遷徙及越冬水鳥有100多種、10多萬只。其中包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卷羽鵜鶘、黑鸛、遺鷗、東方白鸛、白枕鶴、勺嘴鷸等20多種。
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共有水鳥17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余種。其中一級18種,如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白鶴、黑嘴鷗、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二級29種,如鴻雁、白額雁、小天鵝、鴛鴦、灰鶴、水雉、白腰杓鷸、大杓鷸、大鳳頭燕鷗、白斑軍艦鳥、巖鷺等,主要分布于溫州灣、樂清灣等沿海灘涂和島嶼。近年來,溫州對鳥類的保護力度不斷提升,探索保護鳥類的新路子。
聯合各方資源力量,營造立體式鳥類保護宣傳網。每年4月份,溫州精心策劃線上各類形式“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開展溫州市常見鳥類及溫州市珍稀鳥類主題科普、市民認鳥有獎答題、溫州市數鳥比賽、愛鳥護鳥線上科普講座等活動。與市公安局合作參加溫州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政情民意中間站》節目,積極宣傳最新版《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與市規劃展示中心合作開展兩期鳥類與棲息地保護主題自然教育活動,當地中小學生參加了活動。
強化野生動物執法,營造全方位鳥類保護網。近年來,溫州每年在候鳥遷移季節,組織全市森林公安執法人員到沿海灘涂等鳥類重要棲息地展開巡查,拆除養殖戶擅自架設的防鳥網等違法工具,查處各類違法案件。加強對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農產品市場、寵物店、展演場所等人流量大、交易集中的場所的監管。堅決打擊各類破壞野生鳥類的違法行為,通過各類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教育廣大群眾,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2021年,溫州全年檢查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46次;開展執法行動580次,查處刑事案件7起,行政案件4起;分發宣傳冊3000余份;立警示牌48個。
以社會組織為依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的救護網。溫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得到了社會上許多愛心人士的關心和支持,涌現出不少知名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如溫州綠眼睛生態文化中心、溫州野鳥會、金洲博物館等組織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溫州營造對野保工作關注度高的良好社會氛圍,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委托綠眼睛生態文化中心承擔全市野生動物救助工作,2021年共出動1203次,救護野生動物1707只。溫州先后建立了樂清灣、烏巖嶺、靈昆、蒼南4個省、市級監測點,對轄區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區、越冬地、繁殖地、遷飛停歇地、遷飛通道和集群活動區等重點區域進行野外巡護和看守,加大巡查力度,嚴格執行日報和應急報告制度。全年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201次,776人次,1.18萬公里。
以國際濕地城市創建為抓手,打造適宜鳥類生存的生境網。2021年以來,溫州市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創建國際濕地城市。要對標國際濕地城市創建標準,以五大體系建設為主抓手,加速推動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強化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加快建設美麗溫州。計劃至2023年,全市濕地保護率達50%以上,新建國家重要濕地(濕地公園)1處以上。到2024年,新建或治理小微濕地100處,溫州灣濕地、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等重要濕地得到科學有效保護。目前,溫州已完成了南麂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北爿山鳥島保護區、龍港鎮紅樹林濕地3處國家重要濕地和4處省級重要濕地申報工作,下一步計劃在溫州灣、蒼南沿浦灣等開展省級濕地公園建設,切實提升全市濕地保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