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巧依 潘獻瑤 項斌


茶山省級森林公園位于溫州市區的東南部,坐落在大羅山脈中段,地處甌江和飛云江之間,瀕臨東海,規劃總面積4920公頃,于1998年經省林業廳批準設立。
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系浙閩地質,華夏古陸造單元,區內構造主要為破火山穹起形成的輻射狀斷裂及北東向、北西向斷裂的各組次級裂隙,奠定了斷裂構造的基本格局。風景區屬浙閩丘陵地帶,系雁蕩山脈大羅山支脈,巖性主要為花崗巖,由于侵蝕風化作用,巖體大多裸露,海拔高度在70—700米之間,最高峰707.2米。自然景點以奇石為最,具千姿百態之形,有狀人類物之意,發育之完美,造型之典雅,景觀之奇特,構成了雕塑藝術的天然畫廊;山中又常云霧縹緲,奇峰異石忽隱忽現,宛若仙境。
茶山省級森林公園以奇巖、幽洞、美果、古寺為特色,園內風景秀麗,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跡頗多,特別是古剎寺觀名聞江南,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有眾多詩詞佳篇和動人傳說,史譽“天下第二十六福地”,是融文化旅游、宗教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旅游勝地。
城市綠心 打造山水地標
茶山省級森林公園,隔三垟水網與溫州主城區相望,距溫州市區12.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擁有游步道300公里,其中有100公里的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行人旅客絡繹不絕,持杖登山,觀光游玩,行健體強身之效,賞奇景異色之美,也為大羅山的景色增添了些許煙火氣。
大羅山龍脊。茶山景區是大羅山脈花崗巖地貌景觀最為典型與集中的地區,其中最具代表的龍脊由十幾米高的塊狀巨巖自然排列而生成,頭尾相連,形似青龍在山崗上游動。這是因上億年前的火山噴發、破火山內地塊相繼穹起,又遭漫長地質構造運動中海進海退的侵蝕與風化剝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質景觀。觀者無不拍手稱奇,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河。即天河水庫,分東庫、西庫,建于1995年,海拔在400米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高山平湖,水面曲折縈回、翠綠如凝、波光粼粼。在湖面的狹處有一長橋跨過湖面,如長虹臥波。天河四周均是蒼白的花崗露巖,從高處往下望,仿佛雪覆青山,令人心曠神怡。目前,天河景區作為核心景觀區納入最新的《甌海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中。
香山寺。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盛于清代,因香火興盛,加之山中四季花香,故名香山寺。香山寺為江南著名古寺,每年到此燒香禮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寺前有五龍治水山脈,后有九龍之穴,山峰秀麗,奇巖多姿,林木茂盛,乃佛家凈土。香山寺景區以民俗宗教為主題,以古寺、奇巖為景觀特色,以宗教禮儀、民俗活動等為主要游賞內容。
茶山省級森林公園不僅山水清奇秀麗,古寺莊嚴肅穆,植物也是蔥郁多樣,四時花果更是豐富誘人。常綠樹種有香樟、杉木、柳杉、楊梅等;落葉樹種以楓香為主,還有楓楊、雞爪槭、臭椿、重陽木、榔榆、桃、紫薇等。山谷坡地及山麓地帶大多墾為園地,種植柑橘、茶葉、楊梅、桂花、茶花等水果和花卉。特別是楊梅、柑橘、桂花、茶葉四大特產聞名遐邇。每逢夏至楊梅節舉辦,公園便游人如織、楊梅如潮,繪出一幅“楊梅成熟滿山紅”的誘人畫面。
詩畫羅山 弘揚甌越文化
近年來,溫州生態園管委會緊緊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推進大羅山景區保護管理和科學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結合茶山的天然形勝和文化環境,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森林旅游的巨大潛力、弘揚甌越文化,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加強生態建設,保護森林資源。2021年,茶山省級森林公園共計投入建設資金2242.7萬元,啟動大羅山舜岙主入口工程,推進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環山公路4.3公里建設;全面升級公共垃圾桶,提升景區環境衛生,為游客營造舒適干凈的旅游環境。為保護景區各類自然和人文資源,生態園管委會積極探索大羅山景區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新模式,全面加強大羅山日常巡護和管理。另外,生態園管委會承接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生態園區域涵蓋森林資源管理在內的管理職能,保障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的統一保護管理和開發建設,實現生態與發展雙贏。
推動文化培育,豐富旅游業態。茶山省級森林公園有著濃厚的人文景觀,歷代文人墨客留有諸多詩詞佳句、摩崖石刻。如明代內閣首輔張璁曾有詩云:“我有山東一畝宅,還憶山西五美園。落日放舟循桔浦,輕霞入路是桃源。”為深入挖掘大羅山文化資源,生態園管委會挖掘梳理摩崖石刻文化,提出保護工作方案,編輯制作《大羅山摩崖選編》,并與《溫州都市報》開展合作,講好大羅山故事,讓游客感悟大羅山文化和溫州本土文化,增強溫州人文化自信,助推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強化數字管理,實現景區升級。生態園管委會注重加快大羅山數字化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擴大監控覆蓋面,應用無人機巡查,實現“人工+智能”的日常巡查管理。同時,推進景區智慧旅游建設,溫州首個“山體景區”徒步云導覽系統——“智游大羅山”正式上線,為游客提供登山徒步線路、精品游玩攻略推薦,配備貼心周邊服務、展示精致手繪地圖,提升景區智慧旅游整體形象。
生態優先 注重規劃先行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態園保護與建設總體思路已逐漸清晰,建設已初見成效。茶山省級森林公園作為大羅山旅游發展的一張金名片,為更好地保護與利用好大羅山資源,生態園管委會同步開展相關規劃編制工作,注重多規融合,突出“生態優先,資源統籌,適度開發,弘揚甌越文化”等理念,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資源,努力探索富有特色的規劃建設模式。
推進規劃修編,提高公園品質。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編制時間為1998年,但由于時間久遠,該規劃與目前園區的發展狀況相差較遠。結合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按實事求是和解決歷史突出矛盾原則,做好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優化公園規劃布局,力求森林公園建設有設計、有規劃、有標準、可持續。
明確目標定位,融合都市區發展。生態園管委會圍繞“生態+”“綠色+”發展理念,結合《溫州生態園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編制工作,同步開展《大羅山片區概念規劃暨重點區塊城市設計方案》編制,綜合分析大羅山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區位條件、經濟與產業發展、道路交通體系、旅游與服務業發展等情況,提出大羅山片區保護與發展的總體目標定位,為更好地保護和開發茶山省級森林公園提供明確方向。
聚焦林相改造,提升森林質量。針對部分林區森林退化問題,生態園管委會啟動大羅山森林植被資源調查及評價項目,為茶山省級森林公園森林植被的恢復提供基礎參考。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科學規劃,充分考慮山體生態環境和立地條件,將采取封山育林、補植補造和林相改造等措施,增加樹種組合和植被層次,打造春花秋葉的茶山省級森林公園特色森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