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脫貧人口擺脫貧困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續的辦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把孩子教育培養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穩崗拓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盡快復工,提升帶貧能力,利用公益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主攻方向。為幫助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機會,幫助脫貧人口擺脫貧困,江西省把脫貧人口作為就業工作的優先保障對象、作為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的優先服務對象,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全省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成效較好
2022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和疫情多點頻發的復雜局面,江西省把脫貧人口穩崗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緊抓不放。江西省人社廳、財政廳、鄉村振興局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的通知》,在勞務協作、就地就近就業、就業專項行動、“雨露計劃+”行動、創新創業技能培訓、開展動態監測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對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未就業的返貧重點監測對象,進行“一對一”精準幫扶。面向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期間走訪服務對象家庭數3.88萬戶,幫助服務對象實現就業人數2.69萬人。截至2022年5月底,該省171.5萬脫貧勞動力已實現就業137.5萬人,其中省外務工54.5萬人、省內縣外務工13.8萬人、縣內務工69.2萬人;7.5萬監測對象勞動力已就業4.8萬人,其中外省1.5萬人、省內縣外0.5萬人、縣內2.8萬人。
當前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盡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照脫貧人口多樣化的就業需求,該省仍然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脫貧勞動力就業穩定性和質量有待提高,受當前疫情和經濟形勢影響,需要加強就業穩定性的動態監測,幫扶措施需要更加有針對性,長效機制還有待健全。二是社會保障幫扶壓力較大,基礎養老金水平較低,政策吸引力不強,政府代繳保費中財政壓力大。三是基層公共服務力量不足,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鄉鎮人社服務機構并入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原本薄弱的人社幫扶隊伍面臨新的挑戰,基層能力建設亟待加強。四是就業幫扶手段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有的地方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吸納脫貧人口數量下降,開發式幫扶措施落實不夠,幫扶措施針對性不強等,直接影響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的整體成效。
多措并舉推動脫貧人口穩崗就業
突出“三穩”,著力保障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加強勞務對接輸出、企業用工服務、職業技能提升等全方位支持,為脫貧人口穩崗就業保駕護航。一是穩定務工規模。外出務工是脫貧人口就業的重要渠道,要千方百計穩住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建立健全省內外勞務協作機制,脫貧地區要加強省際、省內發達地區開展勞務對接輸出;加強與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簽訂勞務協作協議。大力培育勞務品牌,依托地方特色產業、重點行業,以龍頭企業、職業培訓機構、行業協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單位為載體分批培育建設特色勞務品牌,通過特色勞務品牌促進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就業。二是穩定企業用工。建立重點企業公共就業服務聯系機制和產業園區用工服務保障機制,搭建園區企業就業供需平臺,有針對性地發布并推送招聘信息,引導企業吸納脫貧人口就業。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的企業,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培訓補貼等政策。三是穩定脫貧人口就業技能。一技在手,就業不愁。擴大技能培訓覆蓋面,增強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堅持需求導向、就業導向,圍繞產業發展與企業用工需求,推行以企業下單、機構接單、勞動者點單、政府買單的“四單”式專項職業技能培訓模式。
聚力“三促”,著力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創業。推進幫扶載體吸納、創業帶動就業、公益崗位安置相結合,全力拓寬脫貧人口就業渠道。一是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就近就業是一部分脫貧人口的愿望,工作顧家兩不誤。積極推動幫扶車間吸納就業,將脫貧人口作為認定幫扶車間的吸納對象,延續幫扶載體的各項扶持政策。對新吸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就業的幫扶車間和企業,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2000元。抓好產業和項目帶動就業,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項目發展,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帶動更多脫貧人口參與鄉村建設。二是促進創新創業。推進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貸款、創業補貼聯動的創業幫扶模式,大力扶持脫貧人口返鄉創業。支持就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引導脫貧人口在創辦網店、直播帶貨、視頻農業、休閑旅游、物流配送等領域創業就業。鼓勵鄉村能人創建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加工點等各類經營主體,吸納脫貧人口實現創業增收。三是促進兜底安置。統籌用好各類鄉村公益性崗位,穩定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托底安置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弱勞力、半勞力和無法外出、無業可就的脫貧人口,對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
推進“三強化”,著力優化脫貧人口就業服務。強化脫貧人口動態監測、就業幫扶專項行動落實、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建立,打通服務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最后一公里”。一是強化脫貧人口就業失業動態監測。準確掌握脫貧人口就業失業狀態,是研判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形勢的重要基礎,也是精準幫扶的基本要求。加強脫貧人口動態監測,及時掌握脫貧人口就業失業狀態、收入水平、參保狀況和從事崗位等情況,特別是動態掌握登記失業人員和受疫情影響停工待崗的脫貧人口情況。加快摸底排查外出務工人員信息 、返鄉人員信息及有意愿外出人員信息,分類建立臺賬,做到脫貧人口就業底子清、底數明,做到幫扶措施胸中有數、心里有招。二是強化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圍繞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春暖農民工、民營企業招聘周、百縣聯動直播帶崗等專項活動,搭建脫貧人口與用人單位的供需對接平臺,幫助脫貧人口實現就業、務工和轉崗。推動搬遷安置點抓好穩崗就業,脫貧家庭大學畢業生和雨露計劃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三是強化就業幫扶長效機制。依托鄉村振興部門信息系統對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等重點人群實行分類幫扶,加強大數據比對分析和部門信息共享,形成推進工作合力。強化全方位、精細化就業服務,推行“131”就業幫扶,即每年至少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以上有針對性的崗位信息和1次技能培訓機會。強化脫貧人口權益維護,督促企業依法支付工作報酬和經濟補償,對與企業發生勞動爭議的,開辟綠色通道,做到快查、快裁、快處。
作者簡介:劉家宏,江西省就業創業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