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愛宏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臨床疾病也逐年增多,特別是重癥急性腎衰臨床發病率和病死率明顯上升。重癥急性腎衰患者臨床合并癥較多,預后較差,嚴重影響其工作和生活質量,治療及干預費用也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對重癥急性腎衰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治療與干預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不同的腎病可引起腎功能進行性下降,最后發展為腎衰竭,出現厭食、乏力等癥狀,腎臟部分或全部喪失,會導致代謝紊亂,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還會導致代謝停滯,水電解質紊亂。為保持生活質量,血液凈化療法是必須的。臨床主要應用間歇性血液透析、連續性血液透析等。不同方法的凈化效果差別很大[1,2]。本研究入組本院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重癥急性腎衰患者共80 例,比較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的效果差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重癥急性腎衰患者共8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21 例;年齡37~72 歲,平均年齡(58.67±7.43)歲;急性尿毒癥18 例,敗血癥10 例,慢性腎小球炎12 例。觀察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37~76 歲,平均年齡(58.13±7.14)歲;急性尿毒癥18 例,敗血癥11 例,慢性腎小球炎1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患者原發性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包括解毒、洗胃、器官保護、抗休克、血糖和血壓控制、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糾正酸中毒、貧血、水和電解質紊亂、抗感染治療、優質低蛋白、低磷、低脂飲食等。對照組給予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使用碳酸氫鹽作為透析液,透析液流量為500 ml/min,血流量為200~250 ml/min,透析時間為3~5 h/次,3 次/周。觀察組給予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初始劑量為0.3~0.5 mg/kg,結合患者情況增加低分子肝素的用量,增加劑量為2~10 mg/h,血流量為250 ml/min,治療時間為6~10 h/次。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6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治療前后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乏力和食欲低下等癥狀體征消失,尿素氮和血肌酐等腎功能指標正常;有效:乏力和食欲低下癥狀體征等改善,尿素氮和血肌酐等腎功能指標改善,但尚未達到正常;無效:病情無明顯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并發癥包括頭痛、嗜睡、惡心嘔吐、昏迷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較()

表1 兩組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顯效25 例,有效14 例,無效1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39/40);對照組治療顯效18 例,有效14 例,無效8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32/4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頭痛1 例、嗜睡1 例、惡心嘔吐1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7.50%(3/40);對照組發生頭痛2 例、嗜睡5 例、惡心嘔吐2 例、昏迷1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10/4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急性腎衰患者的治療效果一步提高,但急性腎衰患者的死亡率卻居高不下。直接血液透析對于嚴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是有效的,但是對于延長壽命、縮短病程無效。臨床應用中還發現,間歇性血液透析在治療急性腎衰竭中死亡的風險高達45%,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死亡率只有27%[4],表明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更有效。間歇性血液透析可排除水分和溶質,導致低血壓,損害器官,其臨床表現為心律不齊和低血壓。大部分急性腎衰患者的水分負荷和毒素含量都很高,若水分及溶質排出過快,易干擾血液動力學,使血壓發生劇烈變化。清除小分子物質還會擾亂血壓,影響腎功能的恢復,降低存活率。近幾年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上多選擇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小分子溶質清除速度快,細胞外液晶體滲透壓低,細胞外液進入細胞,導致血容量減少,交感神經失去正常反應。不適當的生物相容性可引起細胞因子的釋放和粒細胞的活化,與此同時,血液透析外血流快速流出對全身循環影響極大,使許多嚴重心功能不全、休克或嚴重低氧血癥患者不能進行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其甚至會使病情惡化[5,6]。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具有血流動力學穩定性高、溶質清除率高等優點,可防止患者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氮質血癥,預防酸中毒,穩定患者內環境,逐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7]。間歇性血液透析是一種傳統的血液凈化治療方法,可有效清除患者體內多余的水、氮廢物,平衡患者體內的酸堿和水電解質,但是該療法的迅速清除會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產生不良影響,導致電解質失衡、低血壓等并發癥,導致治療效果不佳。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是一種新型的血液凈化療法,主要通過緩慢等滲的方法排出患者體內多余的水、氮廢物,并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調整液體平衡,使之更符合人體生理狀態[8,9]。經過長時間的持續治療,不但能有效保證清除效果,而且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調節能力,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在治療嚴重急性腎衰時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優于間歇性血液透析,因為急性腎衰連續腎臟替代治療能維持機體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有利于糾正患者體內、電解質、酸堿平衡,幫助清除炎癥介質、代謝產物,控制病情。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不僅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還可減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消極情緒[10-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磷水平、甲狀旁腺激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對于重癥急性腎衰的效果確切,優于采取間歇性血液透析的方式,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并發癥,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