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俠
肺炎屬于新生兒常見疾病,如為感染因素導致則屬于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呼吸系統發育不全,疾病抵抗能力弱,故容易發生感染性肺炎,且患兒預后不佳,死亡風險高[1]。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早期表現不明顯,患兒哭鬧、咳嗽等較少,故容易被忽略,進展至晚期后將出現明顯的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等,且X 線提示伴隨片狀密度增高影以及肺支氣管充氣征[2]。目前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屬于常用藥物,療效可靠。但考慮晚期感染性肺炎患兒癥狀、感染均較為嚴重,單一用藥難以及時遏制感染,故考慮聯合使用紅霉素進行干預[3]。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晚期感染性肺炎新生兒94 例為研究對象,就單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與聯用紅霉素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5 月~2020 年11 月本院治療的94 例晚期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患兒,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7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19 例;日齡8~28 d,平均日齡(14.26±4.59)d;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9.11±0.92)周。實驗組男27 例,女20 例;日齡8~27 d,平均日齡(14.33±4.23)d;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9.08±0.94)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滿足《實用新生兒學》中對疾病的診斷標準,且經X 線確診;細菌性肺炎,并經血液、分泌物涂片檢查確診;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嚴重先天性疾病者;近期使用抗生素治療者;意識障礙者;家屬未簽署同意書者。
1.2 方法 兩組新生兒均常規輔助檢查,密切監護體征。對照組采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047,規格:0.6 g)治療,靜脈滴注,每12 小時用藥1 次,劑量為40 mg/(kg·次),持續用藥7 d。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注射用乳糖酸紅霉素(美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678,規格:0.25 g),靜脈滴注,2 次/d,劑量為20 mg/(kg·次),持續用藥1~3 d,退熱后停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顯效:用藥5 d 癥狀好轉,哭聲有力,攝乳量增加,體溫復常,呼吸頻率降至<40 次/min,無發紺、肺啰音、吸氣三凹征等;有效:癥狀減輕,哭聲以及攝乳量一般,呼吸頻率40~50 次/min,三凹征改善,存在少量濕啰音;無效:未見明顯改善,哭聲無力,拒乳或攝乳量少,呼吸頻率高,體征明顯且實驗室指標未見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炎性因子水平,包括PCT 與CRP,采集患兒治療前與治療7 d 后空腹靜脈血2 ml,預處理后進行檢測,PCT 以放射免疫學分析法檢測,CRP 以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PCT、CR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CT、CRP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發生率高,由于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并繁殖,其所產生的毒素、代謝產物可累及全身多臟器、組織。由于新生兒發育尚未完全,免疫系統不成熟,所以在發生感染后缺乏特異性癥狀,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不少患兒在晚期才得到確診,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感染性肺炎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對患兒健康存在嚴重威脅,故臨床應當加以重視,積極探討有效的治療方案[4]。目前治療感染性肺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在抗生素的選擇上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嚴重性、病因等,而由于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以及耐藥菌株的大量出現,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故應該合理選擇抗感染藥物[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屬于首選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菌等有較強的抑制效果,而克拉維酸鉀則可進一步增加滅菌效果。該藥物中含有β 內酰胺環,克拉維酸可起到抑制β 內酰胺環酶的作用,可避免細菌產生β 內酰胺酶導致阿莫西林作用的降低[6,7]。紅霉素屬于第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價值在臨床中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能夠有效抑制機體的炎癥反應,用藥后可迅速經血液循環擴散,血藥濃度高,且能夠在肺部呈現高水平狀態,進而可有效抑制細菌的轉肽過程,避免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進而阻止細菌的繁殖[8]。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與紅霉素聯合應用,能夠在抑制細菌繁殖的情況下,有效滅殺細菌,具有協同作用,故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中,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方案能夠有效提高對晚期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治療效果。小兒感染性肺炎在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細菌感染會造成機體炎性反應加重,機體會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可能造成膿毒休克[9]。PCT 屬于急性感染期的反應蛋白,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較高,是判斷細菌、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標[10]。而CRP 水平則能夠反映機體的感染嚴重程度,其水平越高則說明機體感染越嚴重。本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PCT、CRP水平均降低,且實驗組PCT(1.24±0.80)μg/L、CRP(6.93±5.15)mg/L,低于對照組的(2.15±0.83)μg/L、(10.14±5.42)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則說明聯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與紅霉素能夠有效減輕機體炎性反應,糾正機體高炎癥狀態,對促進患兒康復有顯著意義。原因在于,在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紅霉素能夠調節免疫細胞以及機體炎癥反應,可避免中性粒細胞產生更多氧自由基,且在炎癥細胞中濃度高,清除病菌的作用更好,所以效果更佳。樊婷等[11]研究中,觀察組在聯合使用紅霉素治療后,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進一步佐證了聯用紅霉素可以提高新生兒肺炎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晚期新生兒感染性肺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紅霉素進行治療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糾正機體的炎癥反應狀態,對改善患兒預后有顯著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