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徐林莉
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因此與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得乙型肝炎、麻疹、流腦等各類傳染病,嚴重影響兒童身體健康[1,2],故探討如何進一步預防兒童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隨著預防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劃免疫在預防傳染病傳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是指根據患者的免疫情況及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制定科學有序的免疫接種程序,有計劃有組織的對人群進行接種,以提高人群對于各類傳染病的抵抗力[3,4]。近年來作者將計劃免疫應用于兒童傳染病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將其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診斷的226 例學齡前兒童為研究對象,根據兒童是否接受計劃免疫接種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13 例。研究組男59 例,女54 例;年齡0~6 歲,平均年齡(3.3±1.2)歲;體重6.8~24.5 kg,平均體重(13.95±4.52)kg。對照組男60 例,女53 例;年齡0~7 歲,平均年齡(3.5±1.3) 歲;體 重6.7~25.1 kg,平均體重(14.13±4.62)kg。兩組兒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兒童父母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兒童采用常規預防接種措施,研究組兒童采用計劃免疫接種措施,具體接種方案如下:①監測方案:由本地區各級醫療單位監測人員對每位兒童實施傳染病監測,向兒童父母普及計劃免疫的內容,提高其知曉率,各個醫療單位盡快落實監測具體步驟、樣本的采集及運送等,單位監測人員首先進行計劃免疫方案培訓,了解具體實施步驟及要點,并在各地區腹瀉患兒監測點建立傳染病監測網絡,了解各個監測點對于各個傳染病的監測情況,詳細填寫傳染病報告表,定期匯總后將報表逐層上報至上級機構,收集記錄準確的數據,并保存至醫療管理系統中。②調查方案:構建專門的計劃免疫接種控制小組,小組成員:院感辦主任、防疫站主任、傳染病專干、計劃免疫專干、兒童保健專干及預防接種人員,根據《兒童保健學》及《醫學免疫學》中相應的要求,同時根據兒童相關具體情況,包括心理、生理及家庭具體情況,制定出計劃免疫兒童傳染病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兒童家長對于計劃免疫在預防兒童傳染病中的應用相關知識,家長是否支持兒童定期進行計劃免疫預防傳染病,既往是否進行過計劃免疫,哪些情況下可以進行計劃免疫,拒絕行計劃免疫的原因等。
1.3 觀察指標
1.3.1 比較兩組兒童各類傳染病發生情況 包括兒童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瀉、風疹等。
1.3.2 比較兩組兒童監護人對各類計劃免疫知曉情況 包括出生時是否需打乙肝疫苗、打預防針能否預防傳染病、發燒時不能接種疫苗、卡介苗能夠預防結核、服用糖丸是否需用涼水、計劃免疫是否免費、“一類及二類疫苗”包括哪些、百日破疫苗能夠預防哪些疾病。
1.3.3 比較兩組兒童疫苗接種合格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兒童各類傳染病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各類傳染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各類傳染病發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兒童監護人對計劃免疫知曉情況比較 研究組兒童監護人對出生時是否需打乙肝疫苗、打預防針能否預防傳染病、發燒時不能接種疫苗、卡介苗能夠預防結核、服用糖丸是否需用涼水、計劃免疫是否免費、“一類及二類疫苗”包括哪些、百日破疫苗能夠預防哪些疾病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監護人對計劃免疫知曉情況比較[n(%)]
2.3 兩組兒童疫苗接種合格率比較 研究組兒童疫苗接種合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兒童疫苗接種合格率比較(n,%)
學齡前兒童由于機體各項指標尚未發育成熟,其抵抗能力較差,包括對于病毒的免疫能力相較于成人也明顯減退,因此該部分兒童對于各類傳染病的患病率也相應增加,顯著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5,6]。目前關于如何預防及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及傳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傳統的傳染病控制模式存在較大的弊端,其模式化的預防措施針對性不強,應用過程中宣傳工作難以到位,計劃免疫通過宣傳單、視頻等方式加強對于基礎傳染病預防的宣傳,不斷向兒童父母普及計劃免疫相關知識,以提高兒童各類疫苗接種率,減少各類傳染病的發生率[7]。故本研究中作者將計劃免疫模式應用于學齡前兒童中,并以兒童對于各類傳染病的發生率及監護人對計劃免疫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評估其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各類傳染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兒童監護人對各類計劃免疫知曉情況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鄧麗[8]和周芬萍[9]研究結論一致。因此計劃免疫能夠提高兒童對于各類疫苗的接種率,降低傳染病的發生率。肝炎、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是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通過計劃免疫增加疫苗的接種率,同時研究組兒童疫苗接種合格率為97.35%(110/113),明顯高于對照組84.07%(95/113),故兒童整體免疫能力明顯提高,有效的減少了傳染病的發生率。作者再實施計劃免疫過程中同時發現仍存在以下不足,仍需進一步改進,首先部分兒童監護人未對計劃免疫予以足夠重視,并未認識到疫苗接種的重要性,認為其主要目的是增加醫療收入。其次少數兒童家屬日常工作較忙,忘記了疫苗接種的時間,需及時提醒,并加強他們對于疫苗的認知,消除其對于免疫接種安全性的擔憂[10-12]。
綜上所述,實施計劃免疫能夠減少兒童傳染病的發生率,提高疫苗接種合格率及兒童監護人對于免疫接種的知曉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