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波,朱傳智,張 哲,宋 健
(中國石油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鉆井裝備公司工業泵制造廠,天津 300280)
注水泵作為海上平臺的重要設備,用來向海底地殼灌注高壓水,保持地層壓力,根據采多少油、注多少水的原理,一邊采油、一邊注水,如果缺少高壓注水泵,難以開展海上采油作業。由于油田區塊注水開發不斷調整,油田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注水流量改變范圍及其注水壓力均比較大,直接影響著注水泵的選型。注水泵作為主要的能耗設備,耗電量約為生產用電的30%。為提升海上油氣開采速度及效率,設法縮短開發周期、減少開采所用成本,需要盡量降低投入成本及能源消耗,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選取某海上平臺離心式注水泵開展優化設計,依托前處理軟件進行干預,對多級泵結構提供相應的數據及理論支持,不僅可以縮短研發周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
海上平臺注水流程較為簡單,配水操作依靠簡單的節流閥進行,簡化為水源井—注水泵—節流閥—注水井的模式。管網采用較為簡單的枝狀管網,所用注水管線短,從注水泵到井口管損較小。同時,注水井各井口間設定的間距較小,各井口節流閥前壓力是相等的。為滿足井口壓力的注水井相關要求,使得井口壓力偏小的注水井處于配水器處節流損傷更大。
海上平臺注水有以下特點:①注水流量波動范圍比較大且注水壓力處于恒定狀態,選取某個海上油田注水指標為對象,注水流量處于5~288 m3/h,變化范圍比較大(表1)[1];②注水工況小部分年份出現高揚程、小流量的工況,對注水泵選項及其正常運行產生不利影響。

表1 某海上平臺注水指標
注水泵通常安裝于海洋平臺或者陸地平臺上,所處位置偏僻、條件比較惡劣,泵結構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多級泵是指2只或超過2只葉輪的泵,能夠分段開展多級次吸水及壓水,將水揚到比較高的位置,可按實際需求揚程逐級增減水泵葉輪。多級泵由于揚程需要應配2極電機,或通過增加葉輪個數來配用4極電機,有效提高泵使用壽命和降低機組噪聲。如果泵實際需要揚程<125 m時,可依據泵價格(多級泵一般比單級泵價格偏高)等因素綜合考慮該選用單或多級泵[2-3]。
多級離心泵常用在礦山排水、工廠供水等領域,農業灌溉中使用的較少,只適合用在高揚程、小流量山區提水解決該地區人畜飲水問題。多級離心泵主要類型為立式和臥式,這兩種離心泵泵軸均設置可以串聯2個以上的葉輪,其與常規的單級離心泵比較,能夠達到高揚程需要。與活塞泵、隔膜泵等相比,支持泵送較大的流量[4]。多級離心泵工作效率較高,可以達到高揚程、高流量工況,廣泛應用到建筑、消防、石化等領域。
多級離心泵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與單級離心泵比較,其從設計、應用、維護等方面均有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在使用時忽視細節或考慮不周到,導致多級離心泵投入使用后頻繁出現異常、抱軸等事故,嚴重情況下引起停機。通過分析已有的多個水力模型并借鑒相對成熟的設計經驗,對多級泵進行水力設計。
按照實際的工況要求與以往經驗相結合,泵整體使用首級雙吸、次級單吸的模式,泵進口端使用流線型分水設計,確保其可以順利繞流不會構成旋渦。注水泵選用10級葉輪設置180°對稱式雙渦室,相當于多個離心泵串聯,一級一級增壓,可獲得較高的壓頭。葉輪獨立定位,確保分節流量調節不會降低泵壓力及效率。
為保證所配置的零件擁有較好的耐腐蝕性,進出水段采用鑄造件機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間工序因材料腐蝕帶來的不良影響。吸入、吐出段均使用簡單結構,便于進行一系列的應力計算。轉子部分由葉輪、平衡轂等零部件組成,葉輪與軸設計為熱套裝結構,有助于增加轉子的剛性。葉輪入口面向吸入端依據順序進行排列,依托卡環嵌入至軸槽中,確保軸向定位。
注水泵導葉形狀較為復雜,其介質具有較高的流速,導葉損失在泵內占據比較大的比例。想要提高其工作效率,對導葉設計過程中應將結構布置考慮在內。背導葉不僅要將進出口擴散及速比情況考慮在內,還應關注導葉與下級葉輪兩者間的銜接,促使流動處于平滑暢通的狀態。
現階段,海上采油平臺具有非常繁重的生產任務,為保證滿足海上采油生產要求,對于注水量的需求不斷增加。針對上述情況,注水泵由單臺運行變為多臺并聯運行設計,由于每個泵出口管路特性有顯著的區別,導致兩臺離心泵開展并聯運行時均在非穩定工況條件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注水泵的運行效率,導致其故障頻發。
提水葉輪作為注水泵的關鍵部件,其制造情況對水泵性能及其機組穩定性產生重要的影響。為得到具有良好性能的葉型,傳統方法先根據模型換算法或速度系數法對葉片截線、流道等進行計算。依據圖紙制作相應的模型,開展反復試驗,最終獲得滿足要求的葉片形狀[5]。整個過程比較費時、費力,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
Pro/E軟件作為一款從設計到生產均達到機械自動化要求的軟件,也是按照特征進行各項操作的實體造型系統[6]。Pro/E軟件還設計相應的實體模型及薄壁模型的有限元網格自動生成功能,方便進行有限元分析,不同參數化應力及范圍條件均能反饋在實體模型上,既支持設計人員定義參數化荷載及其邊界條件。根據Pro/E軟件以上特點,本文設計的葉輪三維模型均在Pro/E軟件中實現。
因本次研究的注水泵缺少泵型圖紙而只有實物,依托對葉輪實物展開測繪,按照已有的葉片各項數據,通過Pro/E軟件為葉輪流道及葉片設計相應的三維模型(圖1)。必須注意,葉輪級之間過渡流道不可過于復雜,不僅可以方便鑄造,也能降低阻力損失。兩端軸封側需要設置低壓級,降低軸封遭受的壓力。相鄰的兩級葉輪之間揚程差不可過大,從而減少級間泄漏和壓差。綜合分析可知,這種注水泵以背靠背對稱布置方法。

圖1 葉輪三維模型
軸強度:按照第四強度理論校核相關要求,當安全系數nd<13時,必須開展疲勞強度校核,疲勞安全系數n≥[n],[n]=1.8~2.5[7]。經過分析與計算可知,泵危險截面的安全系數為18.2,不需要進行疲勞強度校核,因此,轉子組件能滿足強度相關要求。臨界轉速:由于泵軸軸徑相對較長,要盡可能降低撓度。在保證最大使用功率滿足要求前提下,通過較大扭矩,葉輪軸徑按照95 mm、110 mm進行設計,在確保軸長度相同基礎上展開對比分析(表2)。

表2 注水泵參數對比
借助Ansys軟件中的Modal分析模塊對注水泵軸系進行模態分析可知:如果若葉輪軸徑為95 mm,一階臨界與工作轉速比較接近,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葉輪軸徑為110 mm時,一階臨界轉速達到4169.4 r/min;如果轉速處于2980 r/min(<0.8×4169.4 r/min)屬于剛性軸,且達到使用要求。基于此,挑選葉輪軸徑110 mm實施參數優化。
必須設計多級泵流場的三維造型。由于計算機實際運行情況及操作中泵損失嚴重的區域為長、短過渡流道,針對這種情況,分析并計算兩級長、短過渡流道區域,網格劃分之后,通過CFD流體動力學模擬軟件對多級泵開展三維數值求解。
對兩級短過渡流道的壓力及其速度分析發現,吸入室與過渡流道中壓力變化比較明顯。如果葉輪與壓出室耦合面周邊總壓比較大,出現一些高壓區,靠近壓出室隔板頭部與隔舌周圍,高壓區范圍比較廣。分析發現,流體進到壓出室后,流體動能逐漸轉變為壓力能,這種情況下速度不斷減小,壓力隨之增大。不同流道流動狀況相似,變化不明顯。若二級葉輪接近隔板頭部周圍葉輪流動中流動比較紊亂,存在旋渦促使這個部位葉片工作面速度比較大。
根據靜壓分布云圖發現,吸入室和過渡流道中的壓力并未出現明顯的改變。分析其流線圖發現,當流體順利進入壓出室后,流體動能因轉變為壓力能,導致速度在這個階段隨之減小,壓力有所增加。對其局部進行研究可知,一級葉輪流動情況較好,流動比較均勻;二級葉輪與隔板頭部更為接近,其葉輪流道內的流動比較紊亂存在旋渦,促使這部位葉片工作面速度比較大。
通過求解兩級長、短過渡流道可知,這兩種方案所設計揚程均能達到設計要求,與單級計算揚程比較相差較小(表3)。但這兩種方案內,長過渡流道效率高于短過渡流道約2%,顯示長過渡流道損失相對較小。依托改善短過渡流道模型發現,其有利于改善注水泵的整體性能。所設計的8個短過渡流道結構相同,而針對性地改變泵體結構能提升注水泵的性能。

表3 機組各項參數
油田注水旨在保持油田能力及油層壓力,達到提升供液能力、降低原油遞減率的效果。文中依托對多級泵重要區域數值模擬,不斷對其進行優化及性能預測,最終選定海上注水泵葉輪部位的軸徑。與處于實際運行的產品相比,此次優化設計的產品性能高出國外同一參數泵的3%~5%,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為海上注水泵優化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