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勇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7地質隊,重慶 401120)
機械設備的妥善管理,合理使用和維護,可以延長使用壽命,保證設備安全正常運轉,充分發揮生產能力。
在設備維修前首先要確定配合類型,根據配合的具體要求,參照表1從大體方向上確定應選的配合種類。

表1 配合類型
主要是間隙配合、過渡配合、過盈配合這3種,一般通過外觀觀察、實際碰觸和輕微運動就可以判斷出來,本文論述重點在間隙配合。
間隙配合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得非常廣泛,間隙配合基本偏差的特點及應用實例見表2。

表2 間隙配合基本偏差的特點及應用實例
以實際野外項目作業中鉆探設備的間隙配合實際操作為例。由于工作地點具有數量多、分布散、位置偏遠、路況復雜等特點,設備配件的購買很不方便,在設備的維修裝配上通常采用簡單有效的替代方法。
(1)在3D-5/40高壓泵的傳動中采用的是三角皮帶二級傳動,中間設一個過渡皮帶傳動軸,兩邊各有一個大小皮帶輪,一邊帶動3D-5/40高壓泵、另一邊是由1115柴油機提供動力。在皮帶傳動中就要求兩個皮帶輪的3個皮帶槽對齊,誤差越小越好,制造底座時在螺絲位置預留有調節間隙配合的距離。一般采用觀察法,輔以機架為準到皮帶輪槽的測量距離相同進行安裝判斷。安裝好后進行試車運行,三角皮帶要求運行平穩,不出現扭轉,傾斜,連續使用壽命應達二個月以上。如果達不到,應從三角皮帶本身的材料、安裝時誤差方面進行改進。
(2)在XY-4鉆機的2135柴油機動力傳動中采用的聯軸節與主動盤進行的間隙配合,防振膠套進行減振傳動。進行防震膠套安裝中,主要調節柴油機和鉆機的傳動中心對齊,通過柴油機機座下墊多個墊片,左右撬動柴油尾部來進行調節。一般采用觀察法,輔以水平尺測平,聯軸節的中心與主動盤的中心軸與機座的測量高度相同,聯軸節與主動盤對中心后的四周尺寸均勻與否。安裝后試車,無明顯不同心運轉,且防震間隙無抖動。連續使用壽命應達一個月以上。運行中應注意防震膠套的磨損,避免防震軸芯和防震軸外套座進行直接傳動,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和設備損壞。
(3)在XY-44鉆機中,分動箱和回轉器之間是以大、小弧齒錐齒輪進行的動力傳動,俗稱傘齒配合,為間隙配合,傘齒屬易損配件。齒輪傳動要求:①準確性,最大傳角誤差范圍內;②傳遞運動的平穩性,瞬時傳動比變化不超過一定的范圍;③載荷分布的均勻性,工作齒面接觸良好,避免應力集中;④傳動側隙的合理性,以儲存潤滑油脂、補償齒輪的制造與安裝誤差及熱變形等。
通過觀察法,配塞尺、銅皮及鐵皮墊等方法調整傘齒的間隙配合。手動在安裝前先讓兩傘齒配合,觀察間隙及制造的表面粗糙度,工作齒面的接觸情況,合格后再裝機,裝機時的間隙配合通過觀察工作齒面的接觸情況進行調節,并人工進行搬動柴油機動力輸出端的聯軸節進行旋轉配合,無沖擊、振動和噪聲,然后才上潤滑脂短時試車,無異響即可。傘齒的使用壽命與鉆孔內的負荷有直接關系,重點在裝配。
(4)在HXY-5鉆機中,回轉器X42-1-1-4-0C中液壓卡盤采用Φ89×79 mm方卡瓦3個,立軸部分卡瓦的裝配主要也是間隙配合,在施工現場的實際使用中,跟據卡瓦磨損程度通過卡瓦后加墊片,如銅片或鐵皮做的進行微調,提高卡瓦的使用壽命。這里的配合要求和主桿間可以自由松開,握緊即可,松開時上下移動不能劃傷主桿六方立面,握緊時進行鉆進工作不出現松動打滑情況。液壓卡盤夾持無力打滑時,主要是卡瓦磨損、碟形彈簧失效或斷裂引起的。
(5)在泥漿泵BW-250的維修中,進、排水閥座與泵頭的配合為緊配合,設備運行一段時間后容易松動變為間隙配合,這時就需要進行簡單的修復。泵頭上裝有6個Φ40 mm鋼球閥,閥安置于壓裝在泵頭中的進水閥座(B250-01-16)各排水閥座(B250-01-14)上。打開閥蓋和缸蓋,取出球閥,利用拆閥座工具(B250-C01-00)將閥座取出。假若取不出,就將進水閥下面的螺塞取下,再用鋼棒由下向上敲打閥座。在無更換配件的情況下,維修處理中最簡單、最低成本的辦法是把閥座與泵頭的間隙通過塞尺測量出來,然后把閥座外徑進行堆焊。有條件可用車床進行深度修復,車出與泵頭間隙變大后相應的外徑然后裝上即可。如果沒有條件就進行輕少量閥座外徑點焊,通過銼刀修復,然后用研磨石、砂紙再添加適量的研磨劑進行研磨,達到安裝標準再進行安裝修復。
設備維修發展的趨勢是對機械設備運行狀態進行監測,以實現預測維修,減少停機損失,提高生產效率。設備在使用運行過程中,狀態信號的獲取主要是依靠傳感器或其他監測手段檢測故障信號,通過測取、中間變換、數據采集、GPS/GPRS衛星、Internet網絡服務器等傳輸,遠程智能診斷服務中心進行協作交互。遠程智能診斷服務中心主要功能包括裝備運行狀態監測、知識庫數據庫和管理與更新、遠程監測與分析、智能診斷、在線輔助診斷,并協作管理,形成設備運行趨勢分析報告、診斷報告,診斷結果規范化處理以及處理結果存儲等。
在市場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勘單位要努力創新求變,滿足轉型發展的要求,加大對設備維修的投入力度,與時俱進,結合信息技術、5G技術和數字技術,加快設備管理和維修系統的升級的進度,實現設備維修智能化及快速反應,預測預警。然后,完善和更新設備管理制度,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才,注重設備使用運行中的維修及保養質量,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設備維修工作中的問題,降低單位運行成本,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并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來構架,推動“十四五”時期地勘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