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婷 張 健 張文娟 趙 岳
2009 年國家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專碩”)教育正式進入全日制培養軌道,形成與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學碩”)培養模式并行的格局。此后,臨床醫學專碩招生人數呈現逐年增加趨勢[1]。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自2015 年起,所有新招收的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同時也是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其臨床培養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進行[2]。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以下簡稱“雙軌合一”)。這是我國醫學教育領域的重大改革,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專碩臨床能力訓練,有效提升了專碩臨床實踐能力和臨床科研能力。完成規范化培訓且考核合格的專碩畢業時,可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簡稱四證合一。“雙軌合一”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醫療衛生資源的浪費,將原有的4-6 年的培養時間壓縮至3 年,加速了高層次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但對于學生臨床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要求并未降低,因而對專碩自身和培養體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后,專碩和學碩的培養模式呈現出較大差異。專碩是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醫學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為目標,以應用型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側重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具備某一醫學專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臨床科研能力。專碩畢業后主要從事高級的、專門化程度較高的、具有明顯職業背景的醫學工作,主要崗位為高層次臨床醫師[3]。
學碩是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目標、以理論研究為導向的培養模式,注重學術理論、實驗研究和科研創新等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碩畢業后多從事醫學院校教學工作和醫療科研機構基礎或臨床基礎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側重體現學術價值,主要崗位為教師和科研人員[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上強調,要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著力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4]。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導師隊伍素質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導師與研究生合作共贏、相互促進的關系[5](簡稱導學關系)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直接因素。針對專碩和學碩兩種差異較大的培養模式,本文通過探究專碩和學碩對導學關系滿意度的評價差異及影響因素,為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問卷調查和訪談對象是天津醫科大學全日制醫學專業研究生,其中專碩回收有效問卷701 份,學碩回收有效問卷686 份,總有效率問卷回收率超過93%。專碩和學碩的基本特征比較如表1 所示。研究生訪談對象包括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等13 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的專碩和學碩各25 名。參加調研和訪談的專碩和學碩覆蓋了35 所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幾乎涵蓋了所有全日制醫學專業,確保了本次調研和訪談的覆蓋面和代表性。
1. 調查方法。在大量檢索導學關系、滿意度、專碩和學碩培養問題等相關文獻和專著以及咨詢專家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研究生教育實際,自主設計了《天津醫科大學導學關系調查現狀》問卷,并編寫了訪談提綱。問卷通過問卷星線上無記名的方式實施,訪談通過提綱式開放性的半結構化訪談實施。問卷通過軟件SAS 9.4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對訪談回收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2. 調查訪談內容。問卷以調研全日制醫學研究生導學關系滿意度、導學關系滿意度影響因素為主要目的。共設計49 題,圍繞全日制醫學研究生求學階段面臨的導師指導、學習、工作、生活、心理、就業等問題,題目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生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包含性別、年齡、政治面貌、婚姻狀況、年級、入學方式、入學前生源學校類型、攻讀學位類型等;第二部分為導師基本情況,主要包含導師性別、年齡、政治面貌及影響學生選擇導師的首要因素等;第三部分為導師思想、價值引領作用的發揮情況,主要包含導師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和思想認識關心程度,對學生嚴守國家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教育情況,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態度以及學術道德和治學態度引導情況;第四部分為導師對研究生心理、生活指導情況,主要包含導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生活困惑、就業壓力、情感生活等方面關心程度;第五部分為導師對研究生學業、科研指導情況,主要包含學生參與導師項目意愿、參與程度、科研成果發表、獲得的科研津貼或補助情況,導師對學生學業科研指導主要形式等;第六部分為導學關系,主要包含導師所帶學生人數、學生期望人數、導學交流溝通頻率、主要方式、主要內容、學生交流主動性、學生對目前導學關系角色認知情況等。
訪談提綱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訪談對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研究生認為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妥之處,如果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第三部分為研究生對導師更好地發揮思想價值引領作用和履行立德樹人職責提出的意見與建議;第四部分為研究生在目前學習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困惑;第五部分為研究生在碩士求學階段有哪些期望以及對母校研究生培養的意見與建議。
3. 統計學處理。使用SAS 9.4進行數據統計和相關分析。因為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對導學關系非常不滿意(0.25%)和比較不滿意(0.82%)以及一般(7.67%)的人數非常少,所以將調查結果中體現導學關系滿意度的李克特五級量表中的A非常滿意、B比較滿意合并處理為“滿意”,將C一般、D比較不滿意、E非常不滿意合并處理為“不滿意”。分別以專碩和學碩“導學關系的滿意度”作為因變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使用逐步logistic回歸模型分別對專碩和學碩的導學關系滿意度以及導學關系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最終篩選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變量(P<0.05)。

表1 醫學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基本特征比較(n=1387)
調查結果顯示,1387 名調查對象中,專碩701人,學碩686 人,其中49 名專碩對導師不滿意,73 名學碩對導師不滿意,專碩不滿意度(6.99%)低于學碩(10.6%),并且專碩和學碩對導學關系滿意度的評價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2),詳見表2。

表2 醫學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對導學關系的評價差異(n=1387)
1. 專碩調查結果
對回收的701 份專碩問卷分析顯示如表3,導學關系滿意度的保護因素(即OR<1)有:Q15 導師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Q24導師關心研究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并能夠及時提供相應的幫助和引導;Q43 研究生認為自己與導師目前的關系非常融洽,良師益友;Q46 研究生有機會重新選擇導師,是還會選擇現在的導師。
專碩導學關系滿意度的危險因素(即OR>1)有:Q39A 導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為面談;Q47D 學生認為導師應該是模仿的榜樣;Q48E 目前導師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其他;Q49B 最希望導師在人際關系開拓方面給研究生更多指導。

表3 醫學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導學關系滿意度影響因素
2. 學碩調查結果
對回收的686 份學碩問卷分析顯示如表4,導學關系滿意度的保護因素(即OR<1)有:Q18 導師對學生思想認識方面的關心程度;Q20 當學生向導師尋求幫助時,導師經常提供相應的幫助;Q21 導師經常關注研究生的就業壓力,引導研究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Q29D 導師對研究生的主要指導形式為讀書報告;Q37學生經常主動與導師交流;Q41E學生認為自己的事情太多是影響與導師交流的主要因素;Q43研究生認為自己與導師目前的關系非常融洽,良師益友;Q46 研究生有機會重新選擇導師,是還會選擇現在的導師;Q48E 目前導師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其他。
學碩導學關系滿意度的危險因素(即OR>1)有:Q14 導師從不進行嚴守國家法律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Q17D 導師對培養研究生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基本不關心;Q22導師不關心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沒有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對困難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

表4 醫學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導學關系滿意度影響因素
通過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使用逐步logistic 回歸模型分別對專碩和學碩的導學關系滿意度以及導學關系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形成如下結論:
1.專碩對導學關系的滿意度高于學碩。
2.專碩導師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關心研究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并能夠及時提供相應的幫助和引導、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能夠獲得更高的導學關系滿意度。
3.導師與專碩的主要交流方式為面談,學生認為導師應該是模仿的榜樣,在人際拓展方面給研究生的指導少,會導致專碩對導學關系有更低的滿意度。
4.學碩導師經常關心學生的思想認識,關注學生的就業壓力,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給學生一定的自我發展空間,在學生尋求幫助時,經常提供相應的幫助,學碩能夠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積極主動與導師交流,能夠獲得更高的導學關系滿意度。
5.學碩導師對學生從不進行嚴守國家法律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不注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不注重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對困難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會導致學碩對導學關系有更低的滿意度。
1. 培養模式不同導致評價差異
專碩和學碩的培養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均不相同。專碩側重臨床應用能力的培養,三年在讀期間,要完成不少于33 個月的臨床科室輪轉培訓,輪轉期間每個科室需安排不同程度的臨床技能訓練,實現了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過程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6]。理論學習主要集中于入學后的半年和周末。合格的專碩畢業時可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四個證書[7]。學碩則更側重學術理論和科研能力的培養,三年在讀期間,學習方式以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基礎研究和科研課題的研究為主,臨床實踐時間比較短,畢業時的考核指標為畢業論文。授予學位的類型是學術型學位,畢業時頒發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術學位證書。
專碩和學碩的培養模式差異,導致專碩和學碩對導學關系滿意度的評價差異。專碩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即雙軌合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學生重復培養和醫學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但專碩培養時間的大幅壓縮,同時并未降低對學生科研能力和臨床技能的要求,也對保證專碩的培養質量和學生本人提出更大的挑戰。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專碩在外規培輪轉期間臨床任務繁重,臨床科研課程學習不夠系統,致使其科研能力較為薄弱。某次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方面,有62.3% 的學生認為是工作安排緊湊,學習時間少;在研究生對教學管理的改進意見方面,超過30% 的學生認為臨床工作繁忙,擠占了學習時間和自由時間,應該給學生更多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其他安排[8]。科研素養的提升是醫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重點培養目標之一,也是其完成論文順利畢業的必備素養。在雙軌合一的規培背景下,導師能夠近距離指導專碩生的時間有限,專碩亦面臨規范化培訓和畢業的雙重壓力,有調查顯示,在“雙軌合一”的培訓模式下,專業型研究生抑郁癥狀與知覺壓力水平均高于社會規培生[7]。因而專碩更希望導師通過微信、QQ、電子郵件等線上方式增強對自身的指導和溝通,而非面談。導師能夠關心專碩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能夠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加強對學生的科研指導和科研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在繁重的臨床工作和較大的科研壓力下積極參與豐富研究生生活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專碩學習工作壓力,增強對科學研究的動力和熱情,進而獲得良好的導學關系。
學碩的培養側重學術理論和科研能力,求學期間通常在導師身邊主要關注基礎實驗研究課題,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從事基礎研究工作,這對學碩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能否具備良好的科研能力與導師的指導密切相關。學碩導師通常采用組會、讀書報告等形式實現對學生的指導。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會有目的地查閱專業領域內的最新文獻,在讀書報告前將所查閱到的文獻經導師審核后,選擇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文獻進行定期匯報,這種培養方式能夠使學碩快速掌握專業學術領域前沿問題的現狀與發展。可以說讀書報告是一種獲取知識最容易最簡單的方式[9]。調查結果也顯示,導師通過讀書報告的形式指導學生科研學習,與學生進行溝通,導學關系滿意度更高。學碩長期枯燥單一的實驗生活和較大的科研壓力,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因而希望導師能夠加強對自身思想認識的關心和引導,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生本人能夠有清楚的角色認知,遇到問題能夠積極主動地與導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導師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在向導師尋求幫助時,導師能夠提供經常性的幫助,多鼓勵學生,提升其敢于面對困難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能夠提高學碩導學關系滿意度。
2. 職業前景不同導致評價差異
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合格的專業型碩士畢業時獲得四個證書,學術型碩士則只能獲得兩個證書,專碩相比于學碩畢業時多了“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在入職后能夠省去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間,直接進入臨床工作。很明顯,專碩的職業導向性、社會崗位需求度更高[10],而學碩的就業壓力相比于專碩則更大。有調查顯示,造成基礎醫學研究生(基礎醫學碩士幾乎均為學碩)壓力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業,遠高于同一年級的臨床研究生,而且就業壓力隨著年級升高而增大,并且與求職時間密切相關[11],而臨床醫學專業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就業選擇方面也同樣存在較大的局限性[12]。在醫院進行人事招聘時,未取得規培證的學碩明顯處于劣勢。據相關統計,我國每年僅有不到5%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畢業后能夠留在教學醫院,約10%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就業,繼續攻讀博士學位,40%~50%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選擇到非中心城市醫院或區縣級醫院或社區醫院就業,40%的研究生選擇了畢業后先參加住院醫師規培,待完成3 年規范化培訓取得規培證后再就業。還有部分研究生為了能夠到較好的醫院工作,不得不放棄原有的專業,到急診科、重癥醫學科等急缺但多數醫學生不愿選擇的專科工作[13]。學碩因職業前景不明朗更容易產生心理困惑,進而影響求學的信心和狀態。因此學碩更希望導師能夠經常關注自身的就業壓力和心理健康壯況,引導研究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導師注重對學碩進行嚴守國家法律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注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能夠獲得更高的導學關系滿意度。專碩的就業前景相對明朗,畢業后留在一線、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的可能性高,對于一線城市中綜合實力更強的三甲醫院的崗位競爭比較激烈,因而希望導師能夠在人際關系拓展方面給予學生更多幫助和指導。導師能夠在專碩擇業的過程中提供具體的幫助和指導則能夠獲得更高的導學關系滿意度。
總體而言,專碩的導學關系滿意度要高于學碩。兩種類型的研究生導學關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差異主要來自于二者培養模式和職業前景的差異,進而對導師的指導的需求也顯示出不同側重。通過研究專碩和學碩導學關系滿意度的評價差異及影響因素,希望為更進一步發揮導師第一責任人職責,發揮不同學位類型導師的指導作用,構建更和諧的導學關系,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