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睿
關鍵詞:網絡表情包;認知實驗;多維尺度分析;造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2)06-0122-03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網絡交流用語,視覺化的網絡表情符號變得流行起來。作為現實非語言信息的補充和替代,表情包主要發揮情緒交流和分享的作用[1]。在其發展過程中,一些網絡表情逐漸呈現出系列共性的特征,便誕生了表情包的概念[2]。文章選取了隨機時間下微信表情開放平臺中表情熱度榜的前100份表情包作為刺激物,邀請設計專業的相關用戶開展用戶認知實驗,通過多維尺度分析等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得出表情包分類標準[3]。再以其中受眾最多的“可愛類型”的表情包為案例,將表情包進行造型上的拆解與編碼。將整體的形態解構為不同的子形態元素,從而探尋每一部分的不同造型對于整體風格感知的影響大小,進一步獲得此類風格表情包的造型設計原則[4]。
1網絡表情包概述
網絡表情符號的早期形態是一些字符組合形成的模擬情緒的非語言符號,后期演變為彩色的擬人小圖標。學術界關于非語言信息對于交流效果影響的相關研究指出,人際互動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信息是非語言行為,而我們對于他人甚至陌生人的了解主要依靠于非語言能力[5]。傳媒研究學者多莉絲·格蕾博指出:“曾經人類傾向于使用字符來傳遞抽象信息,這種現象如今卻讓步于建立圖像傳播所帶來的現實與感受”[6]。網絡表情包的效用不局限于幫助用戶表達情緒,還包括其他方面,諸如提升溝通效率,增加溝通趣味性等。不論是2015年《牛津詞典》首次將破涕為笑的網絡表情符號收錄進年度詞匯,還是臺灣大陸網民互扔表情包的“帝吧出征”事件,都標志著信息傳播交流過程中,網絡表情符號開始逐漸代替文字符號的趨勢[5]。
雖然表情包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各類社交平臺和各種傳播形式中都有所應用。但從數據上來看,微信平臺的表情包使用情況是最主流的應用場景,其月活數據已經達到10.82億。更重要的是,微信表情開放平臺允許用戶上傳自己設計的成套表情包,因此文章選擇該軟件中的表情包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傳統設計過程認為表情包的形象來自于創作者的靈感,然而這背后是否存在理性的客觀規律是文章想要探索的關鍵。首先通過微信表情開放平臺發布的公開數據選擇一定數量的表情包作為刺激物,進行用戶認知實驗。其次通過多維尺度分析等探索性統計分析方法,分析特定類型表情包組內的造型差異,從而探究出不同類型的表情包的造型設計原則。最后通過形態學中的相關分析方法,將表情包進行造型的拆解與編碼,通過枚舉將整體的形態解構為不同的子形態元素,從而探尋每一部分的不同造型特征對于整體風格感知的影響大小,進一步獲得更細節的造型設計原則[3]。具體研究思路如圖1所示。
3實驗準備與預處理
3.1樣本選取
文章選取了隨機時間下微信表情開放平臺中表情熱度榜的前100份表情包,并從1到100進行編號。經過對同款不同系列表情的初步整理,最終得到49套不同的表情包素材,再次重新編號1到49。
由于49套表情包數量依然較多,難以直接進行特征總結,因此在具體的量化研究之前,邀請3名設計專業的學生對這49套表情包從設計角度進行聚類。將49套表情包作為刺激物,專業人員進行相似性評分,1分為完全一致無差別,9分為差異最大,構建出相似性矩陣,以此數據為依據,利用SPSS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可靠的表情包類別分類結果。
3.2認知實驗構造差異矩陣
針對得到的矩陣數據首先進行可靠性檢驗,其克隆巴赫Alpha值達到0.965,表明數據信度良好[7]。根據系統聚類得到的樹狀圖,展示了49套表情包的歸納結果。同時結合專業同學的人工聚類結果,研究將原始的100套表情包分為了11個組別,如圖2所示。
經過對每一組別的表情包進行分析,可以概括出如下的設計特點與風格特征:
1)第一類別(G1):可愛軟萌,多為小熊、兔子等動物造型,五官較弱化,塑造出一種柔軟的感覺,顏色以白色為主;
2)第二類別(G2):細膩呆萌,多為小熊、小豬、鴨子等動物造型,五官細節明顯,以某一顏色為主色調;
3)第三類別(G3):抽象簡潔,擬人簡筆畫造型,線條和色彩都很簡單;
4)第四類別(G4):卡通人物造型,刻畫了較多的細節,如頭發、面部表情等;
5)第五類別(G5):賤萌類型,以復雜的線條和明麗的顏色進行造型,以戲謔的方式表達情緒;
6)第六類別(G6):小巧搞怪型,線條和顏色都很簡單,內容形象十分小巧,變化較少,配以文字表達情緒;
7)第七類別(G7):影視素材類,截取綜藝或照片中的寫實人物或動物;
8)第八類別(G8):艷麗花朵型,多為像素較低的花草,心等造型,通常配以祝福話語;
9)第九類別(G9):卡通情侶型,類似QQ秀之類的半身人人物像,色彩豐富艷麗;
10)第十類別(G10):文字型,各類手寫或設計的字體,內容是網絡熱語或常用短詞;
11)第十一類別(G11):暴走漫畫型,多為夸張惡搞的造型,多表達諷刺的語氣。
4網絡表情包造型特征分析
4.1表情包造型整體特征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究每一組表情包的設計原則,邀請用戶針對每一組內的表情兩兩打分,再次構造差異性矩陣。通過多維尺度分析的統計方法探索組內表情包的設計原則。
以組內表情包數量最多的軟萌可愛G1類型表情包為例,邀請6名用戶針對組內12套表情包進行差異性打分,1分表示兩者無差別,9分表示完全不同。分數越大表示兩者差異越大,構造出差異性矩陣。由于每位打分人員的評判標準不同,因此采用基于最優尺度的多維尺度分析方法(PROXSCA)[3],通過權重歐式模型,考慮個體差異,對每一個距離矩陣計算各自的個體空間,并在得出綜合結果時自動基于不同個體不同的權重。
經過探索嘗試,研究發現將維度設置為2時,數據得到的原始應力為4.9%,離散所占百分比值為0.95(該值越接近1說明擬合效果越好),整體擬合程度較好。將G1組內各個表情包在二維空間中進行定位,如圖3所示,可以得到該類別表情包的空間認知圖。通過觀察可以發現,12套表情包整體分布較為均勻,說明在第一維度與第二維度方向上都存在較大差異。
將G1組內的表情包在第一維度方向上投影后,可得到第一維方向上的表情包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這一方向上表情包的顏色存在明顯的規律性變化。從最左端的色彩較豐富向最右端的單一色彩逐漸過渡。靠近左側的表情包整體色彩更為豐富,表情包輪廓線的顏色以黑色和深褐色為主,整體不拘泥于白色,甚至有以灰色、褐色為主體色的形象。當向右側演變時,可以發現表情的輪廓線逐漸變淺,表情包的整體顏色也趨近于純白色或淺淺的粉色。因此這一維度可以揭示可愛軟萌類型的表情包之間的顏色變化。
將G1組內的表情包在第二維度方向上投影后,可得到第二維方向上的表情包分布情況,如圖5所示。這一方向上的表情包在形態方面存在明顯的規律性變化。靠近左側的表情包呈現出較為硬朗的輪廓,而靠近右側的表情包則顯得更加柔軟。左側的表情包輪廓線比較粗糙,例如頭部往往是簡單地圓形或橢圓形,整體是輪廓線沒有筆觸的變化。當表情包逐漸向右側演變時,輪廓線中添加了越來越多的細節,不僅有了筆觸的變化,還添加了變化的弧度來表現柔軟則質感。因此這一維度可以揭示可愛軟萌類型的表情包之間的形態差異。
綜合上述幾種解釋角度,可以總結出可愛軟萌類型的表情包在整體造型上具備以下設計特征:(1)整體色彩簡單,具有唯一的主體色,且該顏色多為白色。當采用非白色的顏色作為主體色時,其輪廓線顏色需要區分。(2)形態上采用2:1或1:1的頭身比,以圓滑的線條勾勒整體形態,可以添加筆觸的變化和豐富的弧度變化增加細節和柔軟的質感
4.2表情包造型細節特征分析
繼續選擇G1組的表情包為實驗對象,將其表情形象劃分為整體形態、構成特征與五官特征三大造型組,每一組中包含了諸多不同的子形態,每一個子形態又包含了幾種相異的造型特征,以幫助定位不同造型特征與整體感知形象之間的相關性。其中整體形態造型組包含四大部分,具體包括頭部造型(A):正圓形、扁圓形、梨形;頭身比例(B):1:1、1:2、2:1;上肢造型(C):長圓形、楔形、擬人形;下肢造型(D):長圓形、倒三角、擬人形共計十二個子類別。構成特征造型組包含四大部分,具體包括主色調(E):白色、灰色、棕色;線條類型(F):有筆觸、無筆觸;視覺效果(G):平面、立體;其他裝飾(H):穿搭類、道具類、無裝飾,共計十一個子類別。五官特征造型組包括四大部分,具體包括:眼睛造型(I):豆豆眼、卡通眼;腮紅造型(J):無腮紅、圓形腮紅、線條形腮紅、扁長形腮紅;嘴巴造型(K):線條形、圓形;耳朵造型(L):無耳朵,有耳朵但無耳廓,有耳朵且有耳廓。共計十二個子類別。
實驗邀請11名用戶對G1組內的24份表情包進行可愛程度打分,分數越高表示用戶認為這套表情包越可愛。再對每套表情包的造型特征進行編碼標注,從而得到原始的統計數據,通過卡方檢驗判斷不同造型細節與可愛程度之間的相關性。通過上述對于表情包造型細節與可愛軟萌程度成分的分析,可以得到不同部分對于整體造型感知的相關系數表,如表1所示。通過比較皮爾遜卡方的值可以看出頭身比例、線條類型、耳朵造型是最影響整體感知的三項子特征。
5總結
通過聚類分析可以發現,相同類別的表情包具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設計形態。而具體到每一款表情上,不同的細節造型特征又能將不同類別的表情包得以區分。通過對11類表情包的初步分析可以發現,除了G7(影視圖片素材)、G8(艷麗圖片加祝福語)以及G10(變形文字)三個組別外,其余8組均有具體的擬人形象。以G1組的可愛軟萌表情包為案例,文章總結出軟萌類型的表情包應具備如下的設計規律:整體色彩簡單,具有唯一的主體色,且該顏色多為白色。當采用非白色的顏色作為主體色時,其輪廓線顏色需要鮮明的以示區分。形態多采用1:1的頭身比例,梨形的頭部造型對可愛程度的感知貢獻最大;四肢造型上采用長圓形代表手和腳,體現軟萌質感,可適當增加面部陰影打造立體的視覺效果。以圓滑的線條勾勒形態,可以添加筆觸的變化和豐富的弧度變化以增加細節和柔軟的質感;五官細節上多采用豆豆眼和小面積的腮紅描繪不同的表情神態,可增加耳朵的細節、身體裝飾或輔助道具使形象更加立體生動。當設計的圖案符合上述規律時,偏愛可愛軟萌類型的表情包用戶群體更有可能會喜歡設計師設計出的表情包。上述關于探索特定風格設計原則的方法也可推廣到其他設計風格規律的研究中,從而提出更有操作性的設計原則,幫助設計師更好的進行設計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