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炯 卿厚敏 楊紹彬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腦外傷對臨床療效及不良事件的影響。方法:選取于2015年9月-2021年12月,至我院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的患者共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電腦盲選的方式,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先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于4個月之后再進行顱骨修補術的治療方案;觀察組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進行的治療方案。對比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的GC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經治療干預后,對比分析發現觀察組在GC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優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腦外傷合并腦積水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的治療方案,能改善患者GC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GC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
前言
腦外傷是指由于物理傷害造成的頭部肉眼可見的傷情,多數情況下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其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其傷害程度取決于腦組織受損情況是局部性還是廣泛性損害。不同區域的受傷會引發不同的癥狀,局部性損害會造成運動、感覺、語言等功能的異常,廣泛性損害通常會損傷記憶、睡眠,甚至導致意識模糊或昏迷[1]。本文將選取于2015年9月-2021年12月,至我院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的患者共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究分析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腦外傷對臨床療效及不良事件的影響,詳情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5年9月-2021年12月,至我院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的患者共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電腦盲選的方式,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35-59歲,平均年齡為:(42.37±2.48)歲,共5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為:34-60歲,平均年齡為:(41.89±2.03)歲,共5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及家屬均已同意參與本次研究;②本次研究經本院審核通過。③經診斷確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均符合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條件。
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②精神異常、溝通障礙、配合度低的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采用先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于4個月之后再進行顱骨修補術的治療方案。
1.2.2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進行的治療方案。
①腦室腹腔分流術:對患者進行全麻,取適當體位,選取患者額角處將頭皮切開,對顱骨進行鉆孔以及穿刺操作,選取患者劍突處,將腹壁切開,放置分流管后將腦室分流管與腹壁分流管連接,進行分流操作。
②顱骨修補術:切開患者顱骨缺損部位進行修補操作,完成后將頭皮進行縫合。
1.3觀察指標
經治療干預后,對比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的GC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其中GCS評分中,15分表示意識清楚;12-14分表示輕度意識障礙;9-11分表示中度意識障礙;8分以下表示昏迷。并發癥包括:硬膜下積液、感染、發熱,并發癥發生率=(硬膜下積液例數+感染例數+發熱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 )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與觀察組GCS評分
經治療干預后,對比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的GCS評分,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下所示:
對照組GCS評分為:(10.06±0.87)分;觀察組GCS評分為:(12.39±1.43)分;其中t=8.804,P=0.001。
2.2對照組與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
經治療干預后,對比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下所示:
對照組中:硬膜下積液例數為:7例,占17.5%;感染例數為:3例,占7.5%;發熱例數為:3例,占7.5%;并發癥發生率為:32.5%
觀察組中:硬膜下積液例數為:3例,占7.5%;感染例數為:1例,占2.5%;發熱例數為:1例,占2.5%;并發癥發生率為:12.5%。其中χ2=4.588,P=0.032。
3.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不斷上升,參與交通、建筑等行業的人數不斷增多,腦外傷人數也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腦外傷的病因大致為:頭部遭受猛烈的撞擊、使得堅硬突起的顱骨受到損傷。腦外傷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部分患者會出現記憶喪失,以及腦外傷綜合征,嚴重的患者,由于受傷后腦內神經、血管等組織受到牽拉、撕裂,使得神經通路遭受破壞,同時出現顱內出血、腦水腫等情況,導致顱內壓力增強,出現腦疝癥狀,該癥狀的致死率極大[2]。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進行的治療方案,經治療后對比與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GCS評分,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臨床應用中,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分期期治療,兩種治療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同期進行手術,采用一個手術解決兩個問題,能減少手術對于患者的創傷,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腦外傷合并腦積水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的治療方案,能改善患者GC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廣與應用,本文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高玉華,趙有發,魏民,何洪泉,夏鵬飛,張遠明,程剛.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同期顱骨修補術治療腦創傷合并腦積水的臨床療效[J].醫學綜述,2020,26(09):1869-1873.
[2]王斌.分析早期腦室-腹腔分流術同期聯合顱骨修補術治療腦外傷伴腦積水的臨床療效[J].智慧健康,2019,5(2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