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摘要:目的:重點分析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等內容。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期間任職的消化內科護士30名進行研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針對對照組行常規管理模式,針對觀察組行針對性護理風險防范模式。結果: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質量評分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結論:對于消化內科護士而言,在對其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有效落實護理風險防范措施,注重做好針對性的管理和防控,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效避免護理風險,提升護理質量。因此這種針對性護理風險防范措施值得推廣。
關鍵詞: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引言
針對消化內科來說,在醫院屬于比較典型的臨床三級學科,所涉及的疾病類型主要包括胃腸、肝膽、胰腺等疾病,針對消化內科護士來說,很可能因為護士方面存在問題而導致不同程度的護理風險。因此要高度關注消化內科護士的護理風險應對和風險防范工作,從根本上規避消化內科可能出現的傳染性風險等,進而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在醫院的管理過程中,要從根本上有效降低護士的護理風險,強化其護理意識和風險防范認知,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及時識別和判斷各類風險,進而為其職業道德,綜合能力以及崗位勝任能力的增強提供必要的保障,這樣才能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點探究消化內科護士的護理風險因素以及風險防范對策等相關內容,現在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期間任職的消化內科護士30名,在患者中有28名女性,2名男性,年齡范圍在21歲至39歲之間,平均年齡是27.35歲。在具體研究環節結合管理方法的不同對其分成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15名,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礎資料,未發現統計學差異,P值>0.05。
1.2方法
針對對照組研究對象進行管理時,采取常規管理模式,針對觀察組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是以對照組為基礎進一步實施針對性護理風險防范干預模式,對于護理人員方面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進行有效分析和切實應對處理,以此更充分體現出應有的護理成效。
1.3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等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針對本次研究對象的各類數據,錄入到SP SS26.0軟件進行處理,用卡方檢驗,用P值小于0.05代表各類數據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觀察組研究對象的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分別為94.35分和0,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15分和13.33%,具體結果下表1所示:
3討論
針對消化內科護士來說,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面臨很多方面的護理風險,因此要高度重視護士的培訓管理等相關工作,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要確保護士充分具備應有的崗位勝任能力,使其充分明確相對的診療過程,著重做好常規護理。同時要具備足夠的親和力,溝通能力,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也要得到切實提升,這樣才能能充分體現出應有的護理成效,充分勝任崗位職責。同時,也要明確自身的任務要求,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認知,在把握具體情況的基礎之上,進行更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這樣才能體現出應有的效能和價值。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護理風險和相關安全隱患。具體來說,相關護理風險和應對防范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3.1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從具體調研情況可以看到,導致消化內科護士出現護理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護理人員在風險防范意識和服務意識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因為思想方面沒有高度重視,對于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明確的認知,因此導致實際的護理工種很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事故或者風險,這對于患者的護理質量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損害患者對于醫院的信任度和認可度。其次護理人員很可能因為自身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不夠完善,或者護理過程中存在不同缺陷而導致不同程度的風險,醫生說某些年資比較淺的護士。因為自身的理論知識不能和實踐充分應用,存在脫節的情況,及時導致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第三,相關消化內科護士在具體護理環節并沒有充分落實相對應的護理制度,在工作流程方面沒有嚴格的銜接,未做好優化完善,對接工作不夠及時有效,責任劃分不夠清晰明確,因此導致相關護理工作存在重大漏洞或者安全隱患,進而可能導致某些護理風險出現。第四,某些護士缺乏精準有效的溝通技巧,在溝通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在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方法和技能都不夠熟練,不能充分體現出自身的溝通技巧,因此在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方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進而導致實際護理環節很可能存在重大風險。
3.2風險防范對策。通過對上述風風險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實際的護理環節很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因此在風險防范的過程中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要制定出更系統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確保相關制度內容體現出時效性和可行性,使相關故事可以充分明確護理制度的相關內容,以此作為依據和規范,在組織結構,任務劃分和績效考核等相關方面切實有效的落實,進而確保相關護理人員可以在制度的指引之下,使各項工作更行之有效具備指向性和實效性。其次要注重做好消化內科護士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時期得到嚴格細致的培訓,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服務意識,風險識別判斷能力和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做好定期的考核,結合考核結果制定出更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和改進計劃,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其崗位勝任能力。第三要全員培養風險防范意識和認知。確保其具備應有的風險識別判斷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在教育管理過程中使其充分落實相對應的風險防范制度,在超強風險控制意識方面有效提高,這樣才能打造出良好和諧的護理氛圍。第四,要進一步強化護士的組織認同感和價值取向,使其有為醫療事業和為患者服務的決心和信仰,以此為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4結論
在上文中可以充分明確,對于消化內科護士來說,在護理風險方面涉及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充分落實護理風險防范對策,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推行相對應的管理機制,不斷優化執行,進而使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能夠得到切實的去除和減少。
參考文獻:
[1]尹娜.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及措施[J].2020,(12):67-68.
[2]黨利娜.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2020,(20):98-99.
[3]李文娟.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的分析[J].2021,(2):80-81.
[4]朱蓮英.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J].2021,(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