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棟 劉曉靜(通訊作者)
摘要:中醫學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天地之間的自然運氣變化對人體的身體健康亦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劉曉靜將辨天、辨人與辨證相結合,運用運氣方聯合龍砂開闔六氣針法,治療疑難雜病往往能收獲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列舉臨床驗案2則,進一步闡釋運用五運六氣理論使用三因司天方的方法,為臨床診療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劉曉靜;辛丑年;運氣方
劉曉靜主任是江蘇省第三期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龍砂醫學流派后備傳承人,揚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揚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劉曉靜主任曾跟師龍砂醫學流派傳承人顧植山教授,受其影響,劉主任臨證處方時刻宗“天人合一”之旨,開方用藥盡可能順應當時運氣,臨證使用三因司天方治療辨治雜病常屢獲良效。現將劉主任于辛丑年運用三因司天方的臨床驗案經驗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病案1
朱某,女,41歲,2021年3月29日初診。主訴:月經來之前,每天晚上九點以后出現腳踝及腳面酸脹,濕重不適,晨起也不適,一天均有不適,晚上癥狀加重。平素月經周期25-26天,經期七天,末次月經2021-3-18,有血塊,顏色淡,夜寐尚可,晨4點多時有盜汗,舌質暗苔薄,脈弦左寸略沉。
處方:北柴胡3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煅牡蠣15克,酒黃芩1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七劑,以水1800ml煮取900mL,去滓,再煎取450ml,分3次溫服,每次150mL。配合開闔六氣針法陽明、少陰,針后患者感疼痛立消。
二診(2021年4月9日):自覺腳麻癥狀較前緩解,腳跟好轉,前腳掌部癥狀明顯,夜12點左右有出汗(本周有2-3次,原來晨4時每天出汗),大便偏干,日一次。處方:北柴胡24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煅牡蠣15克,酒黃芩1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炒白芍10克,桑白皮15克,旋覆花10克,白薇3克,玄參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七劑,煎服法同上。配合開闔六氣針法雙開引少陰。
三診(2015年4月16日):夜間出汗明顯好轉,腳腫腳麻等癥狀均消失,劉主任繼續予以原方調理。
按: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均有固有規律,如四季晝夜輪回更替都呈現出陰陽盈虧消長的周期性規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人作為自然界的生物,也要遵循生長壯老已的太極陰陽開闔法則。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即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顧老師將其理論延申到有規律的月經周期,認為“經未行,從少陰治,經行從厥陰……”該患者中年女性,根據其癥狀與月經周期的聯系,一診屬于排卵末期、黃體萎縮期,宜從太陰治,擬用柴胡桂枝干姜湯。二診據六經欲解時,證屬少陰欲解時,擬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少陰正陽湯。同時配以龍砂開闔六氣針法。柴胡桂枝干姜湯具有調節陰陽、和暢樞機、清熱瀉火、溫中散寒等功效,主治寒熱錯雜之證候[1]。《素問·陰陽離合論》曰:“是故三陽 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是故三 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劉主任認為,陰陽是以“開闔樞”的動態形式存在的,從運氣學角度綜合考慮患者的患病時間、地域、氣候 環境等,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療效顯著。
病案2
靳某,男,55歲,2021年4月26日初診。主訴:晨起及晚上睡下時腰痛,平穩后癥狀消失,舌質淡齒痕苔白,左寸沉右脈弦,大便日兩次,不成形。處方:懷牛膝15克,木瓜20克,川牛膝15克,覆盆子15克,熟地15克,附片10克,茯神15克,炮姜6克,防風6克,天麻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桑白皮15克,旋覆花10克,玄參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薇3克。配合開闔六氣針法太陰、陽明、少陰。
二診(2021年5月3日):腰痛明顯好轉,幾乎不痛,久站后腰有酸痛感,
舌質淡齒痕,脈同上,大便日2到3次,稀水樣。處方:懷牛膝15克,木瓜20克,覆盆子10克,熟地15克,附片10克,茯神15克,炮姜10克,防風10克,天麻10克,炙甘草10克,白術10克,厚樸6克,木香10克,肉桂3克,青皮6克,陳皮6克。
三診(2021年5月10日):大便日兩次,質偏稀,腰痛腰酸癥狀均消失,舌質淡齒痕苔黃,脈弦,繼續予以原方調理。后隨訪,一直未再復發。
按:運氣方備化湯(木瓜、茯苓、牛膝、炮附子、干地黃、覆盆子、生姜、甘草)出自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為丑、未之年按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的運氣特點而設立的一張名方。“丑未之歲,陰專其令,陽氣 退避,民病腹脹,胕腫,痞逆,拘急,其為寒濕合邪可知。夫寒則太陽之氣不行,濕則太陰之氣不運”,對此類病患宜用備化湯[2]。2021年是辛丑年,水運不及,濕氣大行。劉主任認為,臨床見濕、寒為病,癥見關節疼痛、拘攣、 筋脈痿弱、腰痛,痹癥宿疾癥狀加重,浮腫、脘脹、胸脅 不舒、畏寒、舌淡苔薄、脈見沉濡等象者,可選用該方。把握運氣病機要從天象、氣象、物象、證象、脈象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動態分析。運氣有常,有變,有未至而至,有至而太過,有至而不及,有勝氣、復氣之異,有升降失常之變。要做到“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不可只憑對天干地支的常位推算去用方,要“看時運,順時運,抓時運”,貴在“因時識宜、隨機達變”。該患者出生時太陰濕土司天,正值辛丑年又是太陰濕土司天,五象合參,證屬太陰,用太陰備化湯后果然效如桴鼓,覆杯而愈。太陰陽明屬表里關系,針刺選擇這兩經可互相呼應配合快速緩解患者癥狀,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參考文獻:
[1] 吳同玉、陶國水.顧植山從“少陽為樞”角度運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驗體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168-169.
[2] 王禹增、李明明、侯巖珂等.備化湯治療疑難病驗案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4):90-93.
通訊作者:姓名:劉曉靜、民族:漢、性別:女、籍貫:江蘇揚州、職稱:主任中醫師、出生年月:1974.3.5、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腎臟病、單位級科室:腎病科、單位地址:揚州市文昌中路577號、郵編:225002、郵箱:menglingdong1982@163.com
揚州市中醫院課題 2022YNKT0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