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在物質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結構調整等多種因素作用下,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逐年升高,其中以冠心病比較常見。該病的病理表現是冠狀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表現,是比較頻發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管腔變窄,甚至明顯堵塞,會導致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冠心病的病因比較復雜,患者的病理機制與發病時間有所差異,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細分成急性心臟病以及穩定性心臟病。其主要發病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群體的患病率更高,癥狀表現為胸痛與胸悶等,多數患者存在心絞痛癥狀,且痛感可累及腿部與手部,呈放射性疼痛,需要及時就診治療,避免因治療延誤導致休克或心衰等不良事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不合理膳食、過度飲酒、運動量較少和長時間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此外,患者年齡與性別也是該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40歲以上男性群體患有該病的風險更高,合并家族病史的群體患有該病的幾率更大。
冠心病難以被根治,原因是冠脈粥樣硬化呈現出不可逆性特點,經過搭橋手術或者動脈軟化類藥物長期治療后,患者病情能夠得到緩解。但現今的醫療水平難以使冠心病患者恢復至正常的冠脈狀態,即患者無法恢復到患病前的身體狀態,需要通過外界因素控制減少疾病復發風險。因此在系統化治療后,可以為冠心病患者加用日常護理,以控制病情。即使確診冠心病也無需過度緊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疾病危險因素,進而維持相對健康的身體狀態,降低冠心病的風險性。那么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第一,嚴格控制體重。以往研究證實,若冠心病患者的體重過重則會顯著性增加復發風險。體重較比之前增加10%,疾病復發的幾率便會提高40%,而體重較先前增加20%時,疾病的復發風險升高至85%。原因是體重升高會明顯增加體內所蓄積的膽固醇含量,而過高的膽固醇含量是造成多種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需要控制自身體重,不可過度肥胖。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體重與身高計算出體質量指數,而后判斷患者的體重標準。對于體重過重者需要指導其合理減重,要求患者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第二,科學飲食。每位冠心病患者均有其食譜,日常飲食過程中需要多食高維生素與高纖維類食物,如水果、粗糧以及新鮮蔬菜等。原因是以上食物能夠改善便秘,滿足身體對于營養成分的需求,進而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同時可以多食用海藻或者菌類食物,原因是以上食物能夠軟化冠脈,明顯減少復發情況。此外,需要堅持清淡飲食,可以科學補充蛋白質,少飲咖啡與濃茶,減少脂肪的攝取量。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喜好,利用食物替換法盡量提高飲食質量,也可列舉出飲食禁忌,嚴格根據飲食注意事項規范自身飲食行為。
第三,適量運動。運動不僅能夠控制患者的體重,而且可以提升心臟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使體內所含有的脂肪含量有所減少,進而降低疾病復發幾率。此外,適量運動能夠加快血液循環,提升機體免疫力,使身體內的細胞得到活化,進而提高組織器官功能?;颊呖梢愿鶕约旱捏w質、病情和運動耐力合理制定運動方案,建議采取慢跑、散步或者練太極操等有氧運動方式,每日的運動時間以30分鐘為宜??梢造`活延長運動時間,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以無明顯疲勞感為宜。在運動過程中需要進行自我監測,若出現明顯不適需停止運動,防止因為劇烈運動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進而誘發心絞痛癥狀。為提高患者的運動依從性,可以鼓勵患者自行制定運動表,記錄每日的運動項目、時間和強度,普及長期堅持運動的積極性。
第四,戒煙戒酒。煙草內部含有大量的煙堿,會加快心臟的跳動速度,增加心臟耗氧量,進而導致血液異常流動,使冠心病的復發率有所升高。而酒精內部含有大量乙醇,會麻痹患者心臟,長期飲酒會導致心肌收縮力明顯下降,使心臟負擔有所增加,這會加重冠脈硬化嚴重程度,最終導致冠心病發病。因此應要求患者嚴格戒煙戒酒,可以通過嚼口香糖或者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戒除煙癮,對于酗酒患者可采取強制性戒酒措施,以降低冠心病風險。
第五,情緒調節。冠心病的發病以及進展過程均和患者的心理狀態具有相關性。長時間情緒失調,如情緒緊張、焦躁不安等均會增加疾病復發幾率。應向患者講解健康心態對于疾病轉歸的積極作用,使其能夠主動調節心態。也可以指導患者通過冥想法、音樂療法或者興趣培養等方法找到情緒宣泄口,進而維持平和心態。
第六,該病患者不可獨居,應有家屬陪同其居住。原因是冠心病多于夜間發作,可能突發休克等癥狀,家屬陪同能夠及時發現不良征兆,予以對癥處理。同時要求患者晨起時不可過急,清醒后可在床上靜臥30秒,而后緩慢起身再靜坐30秒,使雙腳垂地30秒,最后下床活動。
綜上,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較多事項,應該規范自己的飲食行為與運動行為,嚴格控制自身體重,保持良好的心情,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進而降低疾病對于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