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劉迎軍

摘要:目的 對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中應用血脂、血糖聯合肝功能檢驗的價值進行探討。方法 觀察組選取40例在我院就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對照組選取相同例數同時期在我院體檢正常的受檢者,對兩組患者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標檢測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LDL-C、TC、TG等指標水平顯著提高,而HDL-C水平降低;觀察組空腹血糖、AST、ALT、GGT水平顯著提高,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 在監測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運用血糖、血脂、肝功能聯合診斷的措施,可以得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發展密切關聯著其血糖、肝功能、血脂等指標。因此,通過監測血脂、血糖、肝功,能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及早發現和預防。
關鍵詞:血糖;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
新的歷史時期,隨著逐漸增多的肥胖及相關代謝綜合征患者人數,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現階段,臨床上尚無有效方法對該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有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標異常狀況比較顯著。由于機體脂類代謝紊亂,導致肝臟內蓄積了大量的脂肪,同時含量超過肝重 5% ,由此誘發脂肪肝[1]。結合病因進行分析,脂肪肝通常分為兩大類,既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為后一種情況。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長期大量酗酒,會導致酒精性脂肪肝。單純性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又一名稱,主要是因為代謝紊亂、遺傳和肥胖導致的。該病不是一種獨立的病型,由于有著過多的肝細胞內脂肪,而改變了肝病理[2]。目前,隨著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多樣化的飲食結構,非酒精性脂肪肝正在向年輕化發展,并成為第二大肝病,其危害性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健康人中具有較低含量的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脂肪會超過肝的重量的 1/20。輕度患者不適感并不顯著,而一旦發展為重癥脂肪肝,會誘發肝臟失代償性功能衰竭,一些患者具有較差的預后,并且無法治愈。
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關聯著運動量和人們的飲食結構,作為一項非常危險的因素,會誘發肝臟代謝性功能衰竭。通過早期防治,能對病情進行極好的控制,并對不良預后進行有效糾正。但是非就近性脂肪肝在發病初期,典型性特征匱乏,所以目前醫學界探究的熱點問題,就是如何尋找一種切實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對該疾病盡早進行診斷,并對患者預后最大化的改善[3]。臨床研究證實,診斷此病的最經濟的方式,就是生化檢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鑒別和診斷中,聯合應用血糖、血脂、肝功能檢測,意義非常重大。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選取40例在我院就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對照組選取相同例數同時期在我院體檢正常的受檢者。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檢查前 3天,兩組受檢者均接受素食,檢查前 1 天晚上,禁煙酒、禁大量運動,禁食時間為22:00 后。檢查當天采集5ml的空腹狀態下上肢靜脈,放置 1h未抗凝的靜脈血,離心 10min。檢測兩組受檢者的肝功能指標、空腹血糖、血脂指標,所采用的儀器為CS-600B 全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嚴格依據說明書操作,并采取配套試劑。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行 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血脂指標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LDL-C、TC、TG等指標水平顯著提高,而HDL-C水平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肝功能指標和空腹血糖
觀察組空腹血糖、AST、ALT、GGT水平顯著提高,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體如表2所示:
3 討論
現階段,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肝疾病為脂肪肝。因為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不斷變化的飲食結構,使脂肪肝的發生率逐年升高。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脂肪貯積綜合征,是一種沒有過量飲酒 史的肝實質細胞脂肪變性[4]。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達到了20 % 左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 一些患者還轉變惡化為肝硬化、脂肪性肝炎,由此社會上高度重視[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密切關聯著遺傳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代謝紊亂等。如患者有著過低的運動量,過度安逸、有著緊張的情緒,以及飲食高脂肪和高熱量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會發展成為肝硬化,甚至誘發肝癌。因此,臨床上采取及時的救治非常關鍵,通過采取有效的診療,能及時延緩肝硬化和肝纖維化等疾病[6]。
作為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肝臟是藥物和食物代謝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同時,肝密切關聯著脂肪代謝,不斷堆積的脂肪,會使肝代謝的負擔加重,并誘發相關代謝性疾病。而作為機體代謝運輸站,外周脂肪組織和食物,是人體肝內脂肪地方主要來源。人體在進食后,水解酶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而形成乳糜微粒,被吸收后向肝臟和其他部位運輸,而這些被分解的脂肪會釋放能量。并重新酯化合成甘油三酯等形成顆粒進入血液,一旦增多顆粒物形成增多,就會紊亂肝臟的運輸功能,由此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所以有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密切關聯著甘油三酯(TG)[7]。同時,肝臟是降解糖代謝中各種激素的主要場所,會對糖代謝產生直接的影響。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后,會對合成肝糖原帶來影響,甚至會損傷糖代謝調節,由此誘發肝原性糖尿病。而不斷升高的血糖,還會對腸道蠕動帶來阻礙,增加腸道的通透性。由于內毒素會被機體更多的吸收,會使脂肪肝的形成進一步加重。
如果機體長時間處于脂代謝障中,會嚴重損傷肝功能,導致肝細胞脂肪變性,并且上升了ALT、AST、GGT水平。胞漿中,一旦損害了肝細胞,就會升高ALT濃度。如果壞事的細胞達到2%的,其水平會高于正常值的 2 倍。而肝臟是血清 GGT 主要來源部位,在肝內梗阻和肝外膽管梗阻時,會進一步上升GGT 水平濃度[8]。
評價肝功能的重要指標,就是ALT、AST、GGT,在組織細胞中存在AST,其在肝細胞的含量僅次于心肌細胞。血清中有著非常少的含量。主要是在肝細胞線粒體內存在,一旦壞死了肝細胞若,就會升高AST水平。肝臟是糖代謝相關的各類激素主要的靶器官,當高胰島素血癥或胰島素抵抗出現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就會對合成肝糖原帶來影響,不能很好的轉化機體的高血糖,由此降低了糖代謝功能而誘發肝源性糖尿病。升高血糖會對正常的腸道蠕動帶來影響,使腸道的通透性增加,由于過多的內毒素的吸收,將更多的 TNF-α釋放出來,由此使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進一步加速。
由此可見,通過檢查血脂、血糖及肝功能,能夠對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情況進一步體現。董威等的研究也證明了,會有一定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異常,存在于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體內。
綜上所述,在監測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運用血糖、血脂、肝功能聯合診斷的措施,可以得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發展密切關聯著其血糖、肝功能、血脂等指標。因此,通過監測血脂、血糖、肝功,能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及早發現和預防。
參考文獻:
[1]畢沙拉·葉列西.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中血脂、血糖聯合肝功能檢測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79):133-134.
[2]劉晨,湯冬靜.血脂血清學指標與肝功能檢驗應用于脂肪肝診斷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9):111-112.
[3]張峰.血脂血清學指標與肝功能檢驗應用于脂肪肝診斷中的效果研究[J].吉林醫學,2018,39(9):1639-1640.
[4]丁淑亞.肝功能指標和血脂指標檢測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8):42-44.
[5]盧潔.肝功與血脂血清學指標水平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8,(4):252.
[6]李向紅,李玉軍,康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與肝功能檢驗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1).2048-2050.
[7]許雪娟,陳景嫻,欒曉軍,等.中老年少肌癥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關聯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8,(13).1-6.doi:10.3969/j.issn.1674-4985
[8]鄧金鵬.熊去氧膽酸聯合二甲雙胍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