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獻血有很多好處,如可提高造血功能,可預防或緩解血液粘稠度,從而能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另外,還能幫助一些需要輸血的患者提供血液制品,但是,不少人們在獻血后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下面,小編就來說說獻血后會有哪些不良反應?以及獻血后不良反應發生原因及調理方法。
1.頭暈
頭暈是獻血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這主要是因獻血時身體血容量減少,導致腦灌注不足所造成的,因此,在獻血時,獻血者需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或體質選擇是否獻血以及獻血量,若獻血者體格較強壯或體質較好,建議其一次獻400ml的血,若獻血者體格較弱,即使體重達標也建議其暫時不獻血或者選擇獻少量血,如200ml。若獻血后出現頭暈反應,應多吃大棗、阿膠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平時需注意均勻飲食,增加營養食物的攝入量,以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和增強體質,多飲水,補充足夠的血容量,同時還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2.口唇或肢體麻木感
口唇或肢體麻木感是由獻血者個體敏感性強、獻血時使用的抗凝劑引起的輕微不良反應,這種不良反應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出現這種不良反應后,一般不需做特殊處理,可以口服鈣劑加快癥狀消失。
3.面色蒼白
獻血后出現面色蒼白主要是因為獻血者獻血過程中血容量迅速減少,導致副交感神經活性增加,迷走神經血管舒張,心腦血液供應迅速降低,引起臉色發白、暈厥等不良反應,這種情況不要緊張,一般獻血后24-72h就能恢復。另外,獻血者也可在獻血后吃些具有補血的食物調理身體,如血豆腐、豬血、雞血、鴨血、枸杞、紅棗等,并注意多休息。
4.精神緊張
不少獻血者獻血后會出現精神精神、煩躁不安反應,這主要是因為初次獻血太過于緊張,過于惶恐焦慮所造成的,如有些獻血者會擔心獻血會導致血小板下降而致白血病,還有部分獻血者可能會擔心獻血染上一些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為緩解這種不良反應,建議獻血者放松自己的身心,不必過于焦慮,因為獻血損失的血小板短期內機體就會自我修復,且獻血中使用的采血器具均屬于封閉的一次性醫療用品,不會產生交叉感染的可能。
5.血管迷走神經反應
少部分獻血者獻血后會出現睡眠不足、過度疲勞、低血糖等一系列血管迷走神經反應,這些反應也被稱為獻血反應,導致這些反應發生的主要原因為獻血前睡眠不足、過度疲勞、低血糖以及機體營養不足,因此,就需要獻血者在獻血前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過度疲勞,糾正自身低血糖,發生不良反應后,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加強營養,注意休息。
6.惡心、嘔吐反應
惡心、嘔吐是獻血后偶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由于獻血者過于緊張、血容量在短時間之內降低所導致的。發生這種不良反應后,通常稍加休息,不良反應即可消失,休息時取頭低腳高位,并進行慢而深的呼吸,若仍有惡心、嘔吐反應,需及時告知血站工作人員,以便其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止吐藥物進行干預。
7.肌肉痙攣或抽搐
肌肉痙攣或抽搐反應主要表現為面部或受部肌肉微弱的抽動或強直性痙攣,也可表現為一個或幾個肢體微弱、短促的抽動,這主要是因為獻血者精神過度緊張而引起換氣過度,也可能出現于含有檸檬酸鹽的細胞成分在成分采血過程中回輸入獻血者體內所致。出現該種不良反應后,需及時告知血站工作人員,以便其能及時給予戴面罩呼吸和口服葡萄糖酸鈣口服液進行干預,且獻血者自身需保持鎮靜,一般可很快恢復正常。
8.穿刺部位局部血腫或淤青
穿刺部位局部血腫,這種不良反應較常見。主要是因穿刺不佳或壓迫不到位造成的。若穿刺不佳,血站工作人員應立即停止采血,將針頭拔出,用紗布塊或無菌棉球緊壓穿刺孔,并指導獻血者抬高手臂至心臟水平以上維持幾分鐘,可減輕血腫。若壓迫不到位導致血腫或淤青,可正確按壓后用硫酸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