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威,林惠松
(深圳華安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深圳 518119)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它們的化學屬性易燃易爆,燃氣場站的安全管理核心是要保障燃氣在儲罐、管道及裝卸過程中不發生泄漏、燃燒及爆炸,因此整個生產工藝流程、日常作業流程中的安全風險管理至關重要。目前,較為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強調風險管理,即對第一類危險源的預先辨識及評估管控,將對防范事件發生起到前置作用,以遏制事故的發生。
傳統的風險分析方法有安全檢查表法、因果分析圖法[3]、事故樹分析法[6]、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法[11]、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法[13],作業活動風險分析法[5]和預先危險性分析法[10]等,針對燃氣場站安全生產管理的特殊情況,除了設備失效風險管理(FMEA)[7]及生產工藝可操作性風險管理(HAZOP)[9],我們引入Bow-Tie風險分析技術進行多維度強化管理。Bow-Tie風險分析法是通過觀察關鍵作業的過程,將關鍵作業劃分若干個重點步驟,識別每個重點步驟中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并提出預防措施及減災措施的一種風險分析方法。
Bow-Tie風險分析評估包括:劃分作業步驟、識別作業危害、分析可能后果、建立管控措施及評估風險等級五個環節,如評估風險等級結果為不可接受風險,應采取追加提升控制措施。
首先應明確關鍵的作業邊界,梳理關鍵作業清單。為確保作業人員、機具符合作業要求而開展的準備工作可納入作業步驟,前往作業現場等非作業內容不應納入作業步驟。做到合理有效,步驟劃分不宜超過10步。原則上控制措施不是作業步驟,當管控措施本身存在風險、法律法規要求必須履行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失效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等情況下,該管控措施可列為作業步驟。步驟描述要簡練,宜選用動詞加名詞組合描述作業步驟,不應使用形容詞,只描述做什么,不描述怎么做[7]。
識別對象是關鍵作業的本身,識別出的危害因素均應由作業產生,與作業無關的危害不應在作業風險分析中進行識別。應充分考慮 “三種狀態”下的作業危害[8],即正常狀態、異常狀態和緊急狀態,所有作業均存在正常狀態與異常狀態,部分作業存在緊急狀態。作業危害的描述應準確體現危害如何發生,方便判斷危害發生的可能性。
由于燃氣行業的特殊性[1],既要考慮作業危害能夠直接導致的最嚴重后果,分析直接后果,是在事故鏈條中與作業危害直接相連的后果中選取最嚴重的后果,最嚴重后果不是極端后果。分析間接后果,是在事故鏈條中一系列后果中,選取與燃氣場站生產實際相符的最嚴重后果,后果的描述應清晰明確,方便判斷后果的嚴重程度。
建立的風險控制措施必須已經在燃氣場站內生效,包括但不限于制度、規程、通知、會議紀要、會議記錄、領導批示等[2]。識別的控制措施要有針對性,應與識別的作業危害相對應,確保能有效控制對應的作業危害。宣貫、培訓、演練等措施的效果難以評估,宜作為其他控制措施的補充措施,不可單獨使用。識別的控制措施宜注明其出處。
使用矩陣法評估風險等級,可能性數值取作業危害的可能性L,嚴重性數值取后果的嚴重性S[4]。評估風險等級所取用的可能性L與嚴重性S根據下表取值,取值應充分考慮燃氣場站控制措施落實情況,切合燃氣場站安全生產實際。

作業危害發生頻率L取值國內、行業內沒有發生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發生。1國內、行業內有發生過,燃氣場站過去5年內沒有發生過。2燃氣場站過去5年內曾經發生過。3燃氣場站每年都會發生。4燃氣場站每年都會發生10次(含)以上。5后果嚴重程度S取值輕微的人身傷害或健康影響,不影響正常工作,可能導致輕微傷。1較小的人身傷害或健康影響,損失工時,可能導致輕傷。2不可恢復的嚴重人身傷害或健康影響,可能導致重傷。31~2人死亡。43人(含)以上死亡。5
作業步驟的風險值R根據公式R=L*S計算得出,可以按下面關系式確認其風險等級和應對措施。風險等級可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共4個級別。作業的風險值取作業中所有作業步驟風險值的最大值,根據風險分級結果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以達到針對性管控,降低風險的目的。

R的取值風險等級及顏色0 燃氣場站管理應梳理常規、非常規的作業活動清單,再識別關鍵作業,對所有關鍵作業活動進行Bow-Tie風險評估后,制定全套Bow-Tie風險評估標準表格,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Bow-Tie風險評估管理流程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是黨中央提出的具有系統性、專業性及可操作性的安全風險管理理念,國內很多燃氣場站使用作業危害分析法仍然很不規范,本文是在不斷對國外理論學習和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最終確定的使用標準。 燃氣場站建立作業風險管理體系,有助于將安全管理端口前移,防止事故發生,并能夠在經驗成果制度化、風險管控系統化、評估成果實用化、組織架構標準化、風險文化具象化等方面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2 Bow-Tie風險管理流程

3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