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清志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鉆探工程公司,黑龍江大慶 163453)
水平井是指井眼軌跡達到水平(井斜角達到90°左右)以后,在油層中延伸一定長度的井,延伸的長度一般大于油層厚度的6 倍[1]。為了增大油層的裸露面積和泄油面積,國內外普遍應用水平井開發頁巖油、致密油、致密氣等油藏,且水平井水平段往往超過2000m,三維、大偏移距,不利于安全施工。近幾年,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成果,立足現有的施工條件和技術現狀,加強生產組織,強化現場試驗,提煉最優化要素,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提速模板(見圖1),指導優快施工。

圖1 致密油水平井提速模板
目前,松遼致密油水平井多為大偏移距、長水平段,施工后期鉆進困難,經常被迫提前完鉆。經過研究,采取調整技套下深(見圖2),封固注水層和復雜地層,減少裸眼段長度,明確了井身結構適用條件(見表1)。

圖2 技套下移

表1 井身結構適用條件
針對紫紅色泥巖鉆速低的問題,組織優選玫瑰齒鉆頭。該鉆頭齒(見圖3)邊緣鋒利,容易吃入塑性泥巖,阻止塑性巖屑附著在切削齒表面。

圖3 玫瑰齒
但玫瑰齒攻擊力過強,抗沖擊力較弱,鉆遇到夾層時易出現崩齒(見圖4)。后優選出尖圓齒鉆頭,起出后鉆頭新度較高。

圖4 玫瑰齒崩齒情況
鉆具組合性能影響著井眼軌跡走向,結合地層特性,分段優選鉆具組合,著力實現一開、二開、三開“1+1+2”四趟鉆。
淺部地層成巖性差,膠結疏松,發育泥巖、砂礫巖,易塌,部分地層傾角較大。選用常規塔式鉆具組合或鐘擺鉆具組合,鉆進參數:鉆壓小于40kN,轉速40~80r/min,排量45~70L/s。
大段泥巖造漿性強,易斜,易縮徑、井塌、鉆具泥包。
(1)偏移距300m 以內的,應用MWD 鉆具組合:311.2mm 鉆 頭+216mm 螺 桿+306mm 螺扶+203mm 浮閥+203mm 無磁鉆鋌×1 根+203mmMWD+203mm 鉆鋌×2 根+178mm 鉆鋌×3 根+139.7mm 加重鉆桿×18根+139.7mm斜坡鉆桿;
(2)偏移距大于300m的,應用旋轉導向鉆具組合:311.2mm 鉆頭+203mm 旋轉導向+203mm 無磁鉆鋌×1根+203mm 浮閥+178mm 鉆鋌×3 根+139.7mm 加重鉆桿×18根+139.7mm斜坡鉆桿。
鉆進參數:鉆壓60~100kN;轉速80~120r/min;排量大于65L/s。
長水平段摩阻扭矩大、易托壓,大斜度井段(45°~70°)存在巖屑床。
(1)開展三開井身結構條件下的不同尺寸鉆桿壓耗研究,結果表明:5-1/2″鉆桿比5″和組合鉆桿更有利于減少井下壓耗,延伸水平段長度。接頭外徑對壓耗影響不大,雙臺肩鉆桿有利于降低管內壓耗作用,全井用5-1/2″鉆桿和加重鉆桿,管內壓耗進一步降低,比全井5″的鉆桿降低7.83MPa。
(2)利用軟件計算接頭外徑對環空返速的影響。接頭外徑越大,接頭處的環空返速越大,對井底沖刷越嚴重,不建議返速超過1.6m/s。大排量,高鉆速,會造成井下井眼擴大率過大,不建議使用191mm外徑接頭的鉆桿。
(3)開展不同尺寸鉆桿下鉆過程中鉤載分析,隨著裸眼段摩阻系數的增加,下鉆摩阻越來越大,直井段5-1/2″和水平段5″鉆具組合最有利于降低水平段摩阻。根據鉤載分析,設計了造斜段和水平段鉆具組合如下:
造斜段LWD鉆具組合:215.9mm鉆頭+172mm螺桿+172mm 浮閥+172mmLWD+127mm 無磁加重鉆桿×1根+127mm加重鉆桿×9根+127mm斜坡鉆桿×135根+127mm 加重鉆桿×21 根+127mm 斜坡鉆桿×90 根+139.7mm斜坡鉆桿。
鉆進參數:鉆壓60~100kN;轉速40~80r/min;排量大于34L/s。
水平段旋轉導向鉆具組合:215.9mm鉆頭+172mm旋轉導向+127mm 無磁加重鉆桿×1 根+172mm 浮閥+127mm加重鉆桿×6根+159mm震擊器+127mm加重鉆桿×3 根+127mm 斜坡鉆桿×225 根+139.7mm 斜坡鉆桿。
鉆進參數:鉆壓60~100kN;轉速100~120r/min;排量大于34L/s。
使用提速工具是提高水平井鉆速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實現產品系列化,取得了較好效果。2020 年致密油水平井造斜段應用旋沖螺桿(見圖5),平均機械鉆速相比其它井提速43.47%。

圖5 旋沖螺桿
鉆井參數與鉆速和返砂有緊密的關聯,以巖屑床高度為評價指標,利用水力軟件進行計算,探索復合鉆頂驅最佳轉速(見圖6),由40~60r/min 提高到60~120r/min進行試驗。應用12口井,平均鉆速相對鄰井、同井都有所提高。

圖6 鉆具轉速與巖屑床高度的關系
其中J 井,同鉆壓下,頂驅80r/min 鉆進比50r/min鉆進,鉆速提高21.46%。提高鉆速的同時,進一步清潔了井筒,縮短了通井時長。鉆進階段通井時間,同比降低2.27d;完井階段通井時間,同比降低1.02d。
目前應用的鉆井液主要是鹽水鉆井液,施工中阻卡問題突出,通過性能分析,優選了降濾失劑,優化無機抑制劑和有機抑制劑配比、加量,鉆井液流變性、抑制性、防塌封堵能力、抗污染能力進一步增強?,F場應用13口水平井,在穩定井壁、防止鉆頭泥包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井壁穩定,無縮徑及剝落掉塊。
水平段長,套管安全下入和居中難度大,頂替效率亟待提升。為充分發揮技術作用,在細化單井方案設計、強化井眼準備,推廣漂浮下套管技術、多級沖洗頂替技術、防竄水泥漿體系等方面全面落實舉措,推進致密油水平井固井質量持續提升。
(1)細化單井方案設計。制定單井施工設計,通過軟件模擬,優化扶正器加放和注替排量,提高頂替效率。
(2)強化井眼準備。單扶、雙扶模擬通井,軟件模擬套管下入,斜井段、水平段注入封閉漿,減少管串下入阻力。
(3)推廣漂浮下套管技術。合理選擇漂浮接箍加放位置及數量,采用旋轉導向引鞋,提高管串下入能力。
(4)推廣多級沖洗頂替技術。采用低于鉆井液密度0.05~0.2g/cm3前置沖洗液,高于鉆井液0.05~0.2g/cm3中置隔離沖洗液的多級沖洗隔液組合,提高沖洗隔離效果。
(5)推廣新型水泥漿體系。推廣低密度降失水水泥漿體系、DSJ降失水水泥漿體系、DCK防竄水泥漿體系,根據后效情況合理調配稠化時間,時間差不低于90min,確保候凝期間壓穩。
(6)強化現場施工監管。完井施工階段責任工程師盯井把關,確保完井技術措施落實,提高施工規范性。
(1)應用平臺井批鉆技術。以鉆井液體系轉換為界面,統一生產、整體布局、平臺布井,進行批鉆施工。
(2)簡化施工工序。采取同區塊或同平臺選1口井完井電測,其它井隨鉆測得地質參數,縮短完井周期。
每100m 實際返砂量低于理論返砂量0.5~1.0m3;返出巖屑研磨嚴重,鉆頭切削痕跡不明顯;摩阻、扭矩波動幅度大;進尺變慢,拖壓明顯;泵壓升高,環空有憋壓;上提超拉10t,下放有遇阻現象。
下鉆至出技套前100m、進水平段100m循環1.5~2周;以排量5L/s頂通,循環20min,每2~3min梯次增加排量5 沖,達到排量14L/s 后循環15min,若無異常,將排量提至24L/s 循環15min,直至達到正常施工排量;下鉆探底后起出1 柱鉆桿,第二根立柱上下活動無異常,在中單根位置采取梯次增加排量的方式開泵循環,下放鉆具出現泵壓快速升高憋壓現象,應立即停泵,活動鉆具使泵壓緩慢歸零后,在自由段嘗試重新開泵循環,以5r/min 開頂驅,根據扭矩情況進行劃眼,逐步達到施工排量,待巖屑返凈后方可進行下步施工。
上提過程中發生卡鉆,第一時間下壓鉆具至頂驅加游車懸重,嚴禁通過上提方式解卡。下放過程中發生卡鉆,應以上提活動鉆具為主;卡鉆發生初期在不憋壓的情況下逐步提排量至鉆進排量循環,可加扭30~40kN間斷活動鉆具;如活動4h未解卡,啟動震擊器。
利用地質輔助導向技術[2],建立導向模型,優化待鉆井軌道,應用隨鉆自然伽馬和電阻率曲線配合元素錄井,提高入靶精度和儲層鉆遇率。對于含泥質較多增斜較快的情況,利用鉆壓控制增降穩斜規律,根據目的層傾角及厚度,確定合理的探層井斜角,保證軌跡平滑過渡。
成立致密油井支持專家小組和現場協調小組,開展方案研討,推行井長負責制,安排技術專家、骨干駐井盯井,進行日報、周報、月報總結,及時利用工作群匯報現場情況,監督技術措施落實,提升現場保障力。
(1)致密油水平井因三維、偏移距大、水平段長,為安全順利施工增加了一定難度,常常在施工后期阻卡嚴重。
(2)通過采用井身結構設計優化、鉆頭優選、鉆具組合優化、參數強化等措施,效果較好,并形成了技術模板。
(3)水基鉆井液在長水平段水平井施工中摩阻、扭矩大的問題較為突出,起下鉆阻卡嚴重,井眼凈化程度還需進一步提升。
(4)致密油水平井提速提質還需要在施工工藝、鉆井液性能優化、固井寬窄邊頂替效率效果上進行攻關探索,突破瓶頸技術,保障生產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