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晶晶,劉延錦,劉臘梅,李文婷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450052;2.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疾病,也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和殘疾原因,腦卒中病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10.2%和殘疾人數的5.2%[1]。在我國,腦卒中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幸存病人中50%~70%的病人長期殘疾,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2]。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表明,全球74%的腦卒中長期殘疾病人可從社區康復治療中獲益[3]。而在社區康復治療過程中除藥物及功能康復鍛煉外,護理干預也占據重要地位。Langhorne等[4]研究也發現,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干預后腦卒中病人Barthel指數和Fugl?Meyer評分差異明顯,證實了護理干預在腦卒中病人康復治療中的作用。目前護理干預方案及手段多樣,但均易受時間、空間等影響,導致干預效果不佳[5]。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社區腦卒中病人在面臨問題時通過互聯網尋找答案,但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易誤導病人,影響病人預后。因此,通過整合獲得可靠的知識數據,采用智能化的手段,在病人主動咨詢時予以準確的信息回答,同時將病人信息和狀況及時反饋給醫護人員,幫助醫護人員收集跟蹤病例資料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微信是我國使用最廣泛的社交APP之一,為此,本研究嘗試搭建腦卒中病人隨訪和社區護理指導的數據庫,并將數據庫與微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聊天相結合,并將其應用于社區腦卒中病人中探討其應用效能。
1.1 研究對象 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后前瞻性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治療的腦卒中病人112例。納入標準: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6],并經CT檢查確診[7];預計生存期大于6個月并于社區醫院定期康復治療的康復期腦卒中病人;病人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腦部手術史者;合并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焦慮癥等;依從性差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病人急性期治療后,進入社區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時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向病人及家屬發放康復指導手冊,對病人進行飲食、心理、運動、疾病癥狀監控、用藥、康復訓練等知識指導,囑病人定期到社區醫院復診。病人出院后定期采用電話或微信隨訪,了解病人疾病及康復情況。干預周期為3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微信AI聊天干預。病人及家屬自行進入微信注冊登錄本課題組開發的微信AI聊天頁面。①微信AI聊天數據庫構建:每位腦卒中病人的病程階段及治療方案存在差異,延續護理中關注點也存在差異,為實現個性、精準化的延續性護理,并提供相關延續護理服務,建立了腦卒中相關疾病及病人康復、護理知識數據庫,包括腦卒中病因、高發因素、預防措施、康復治療必要性以及不同病程階段康復訓練措施、合理用藥、常見護理問題及相關解決辦法等。②病人疑問詞云分析:微信AI聊天能準確回答病人問題,需快速、準確地從病人提問中快速尋找關鍵詞,本研究采用THULAC(THU Lexical Analyzer for Chinese)工具包對中文分詞和詞性標注。并通過人工方式建立腦卒中專業詞匯數據庫,使用詞庫訓練THULAC工具包完成THULAC工具包訓練。使用過程中通過THULAC工具包來處理病人語言中兩個詞之間的距離,并尋找這些詞語與專業詞匯之間的相關性。如“功能障礙”在腦卒中病人中出現的比例顯著高于在其他疾病病人中出現的比例,也就是說在出現“腦卒中”“功能障礙”時自動識別為1個詞匯。同時,每天對新出現的詞匯進行處理,并將病人對話中的語言進行二次分析來找到新詞。疑問詞云分析流程圖見圖1。③通過微信AI聊天向病人和家屬進行疾病知識宣傳:微信AI聊天程序根據病人注冊登錄信息收集病人病程、疾病癥狀等信息,對病人進行分類。每日定時主動向病人發起會話,以聊天的形式對病人及家屬進行腦卒中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強化病人及家屬對腦卒中的認識,介紹腦卒中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治療目的、預后情況及定期終身隨訪的必要性,告知下次隨訪時間。同時,在干預過程中微信AI聊天程序根據干預進程、病人會話時的關鍵詞上傳至數據庫利于醫護人員定時查閱及數據分析,及時調整健康教育內容。④微信AI聊天向病人和家屬進行焦慮、抑郁情緒干預:部分病人及家屬在得知患有腦卒中后,失去治療、康復的信心,整日擔憂、焦慮疾病進展,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拒絕參加家庭及社會活動。微信AI聊天程序在干預過程中收集病人焦慮、抑郁等話語,如“這樣活著真沒意思”“停藥后有什么影響”“我不想治療了”“疾病再惡化怎么辦”等。當病人出現上述話語時,微信AI聊天程序進行疑問詞云分析,并通過搜索數據庫,使用正能量的話語鼓勵病人,如“生病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沒有人想生病,規律治療、按時服藥是緩解疾病防止疾病惡化的最有效手段”“您可以去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等,并通過數據庫搜尋治療效果好的病人作為榜樣詳細講解給病人,增加病人治療信心,緩解病人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病人治療依從性。⑤微信AI聊天為病人和家屬介紹康復知識:主動發起會話,向病人介紹有關康復知識。如告知運動功能障礙病人進行運動康復訓練,指導運動功能受損嚴重的病人進行運動聯想訓練,并指導病人家屬幫助病人進行上下肢肌肉鍛煉。運動功能受損較輕、具有較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指導病人進行步行、爬樓梯等訓練,并鼓勵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刷牙、洗澡等,提高病人運動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質量。⑥在病人遇到問題時,可向微信AI聊天主動提出疑問,微信AI聊天程序提供準確的答案,并記錄相關疑問上傳至數據庫,利于醫護人員收集信息。干預周期為3個月。

圖1 疑問詞云分析流程圖
1.3 評價指標 ①抑郁、焦慮評估:于病人入組時及干預結束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對兩組病人心理狀態進行評估。SAS包括14個條目,SDS包括17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焦慮、抑郁情緒越明顯。采用SDS標準分評估病人抑郁情況。SDS標準分=(正向評分+負向評分)×1.25,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3分為中度抑郁,73分以上為重度抑郁,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82。SAS標準分=(正向評分+負向評分)×1.25,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77。②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WHO?QOL?100)[9]評估病人生活質量,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獨立性4個維度,每個維度100分,分值越高病人相應維度生活質量越好。③治療依從性:包括服藥依從性和功能鍛煉依從性,服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10]進行評估,總分5~2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服藥依從性越高;功能鍛煉依從性采用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11]進行評估,總分14~56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鍛煉依從性越好。
1.4 質量控制 兩組病人所有臨床資料收集、指標測量及評價、數據整理等均由2名專職人員按統一評價標準進行收集、測量和整理。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Mann?WhitneyU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病人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心理狀態各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心理狀態比較(±s) 單位:分

表1 兩組病人心理狀態比較(±s) 單位:分
①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例數56 56 SDS SAS干預前49.47±5.78 49.24±5.82 1.122 0.264干預后31.21±6.42①37.30±5.96①-5.202<0.001干預前59.44±6.86 59.58±6.89-0.662 0.510干預后40.41±6.63①45.45±6.20①-4.155<0.001
2.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病人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各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病人生活質量均有增加,但觀察組各項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s) 單位:分
①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軀體功能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例數56 56心理功能干預前52.23±9.44 51.67±8.35 0.333 0.740干預后66.32±8.24①64.73±7.46①2.417 0.017社會關系獨立性干預前43.45±6.67 44.89±6.01-1.200 0.233干預后67.20±7.16①65.40±2.13①3.807<0.001干預前44.21±5.17 42.33±5.26 1.908 0.059干預后57.10±5.94①53.70±5.65①3.104 0.002干預前37.20±6.45 39.46±6.29-1.877 0.063干預后49.13±5.41①45.80±5.49①3.233 0.002
2.3 兩組病人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前兩組病人服藥及功能鍛煉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病人服藥、功能鍛煉依從性均升高,且觀察組服藥、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治療依從性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治療依從性比較(±s) 單位:分
①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例數56 56服藥依從性功能鍛煉依從性干預前15.23±2.44 15.67±2.35-0.972 0.333干預后19.12±0.45①18.53±0.46①6.861<0.001干預前43.54±3.76 44.18±3.10-0.983 0.328干預后51.20±2.07①49.40±2.13①4.535<0.001
腦卒中后幸存病人進入早期康復治療過程中,護理干預起著重要作用[12]。病人在離院后仍需持續接受醫護人員提供的居家康復護理指導及隨訪,而居家康復護理指導及隨訪常需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但目前院內病人已應接不暇,醫護人員難以有效實現康復護理指導及隨訪。因此,尋找一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護理干預方案尤為迫切。微信AI聊天是一種根據用戶的語言進行完整交互的計算機程序。既往有研究顯示,微信聊天機器人在癌癥病人隨訪過程中顯示出潛能[13]。國外有研究也指出AI,聊天在臨床心理學等研究中顯示出潛力[14]。證實基于互聯網的聊天干預在臨床干預過程中的可行性。但目前關于微信AI聊天應用于腦卒中的研究較少。
腦卒中病人不良心理狀態,如焦慮、抑郁等情緒會直接影響病人康復治療信心,降低病人治療依從性[15]。而在本研究中經干預后觀察組心理狀態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微信AI聊天應用于腦卒中病人中能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狀態。腦卒中康復治療時間長,加之病人對疾病認知度欠缺,當病人及家屬得知腦卒中后功能障礙難以完全恢復后,失去康復治療信心,消極生活,也不愿規律服藥和功能鍛煉。若此時予以病人鼓勵和適當的健康教育,對改善病人心理狀態和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16]。微信AI聊天程序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與病人溝通,向病人及家屬講解相關健康教育知識,了解病人心理狀態,解答病人疑惑,并通過正能量、幽默的詞語積極鼓勵病人,樹立病人康復治療信心。同時,微信AI聊天起步較晚,病人對其感到新奇,有更多興趣與其會話,排除病人的孤獨、煩悶。與微信AI聊天有別于與醫護人員聊天,在干預過程中病人對微信AI聊天內容無戒備心理,在會話中能將羞于向醫護人員啟齒的想法、心理狀態向微信AI聊天程序傾訴,利于掌握腦卒中病人深層次心理狀態。Jang等[17]在研究中也發現機器人聊天干預更能掌握病人內心深處的不良情緒狀態。微信AI聊天收集數據后上傳于數據庫,醫護人員查看后根據每位病人心理護理需求層次予以個性化、精準的干預措施,從而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狀態,緩解病人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腦卒中病人康復治療信心,進而提高病人治療依從性。Bibault等[18]的研究也發現,向癌癥病人引入聊天機器人后,病人溝通交流增多,情緒更為穩定,化療依從性更高,進一步證實微信AI聊天應用于腦卒中病人中對病人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益處。
生活質量方面,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表明微信AI聊天干預應用于腦卒中病人中能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質量。腦卒中病人治療中及治療后社區康復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微信AI聊天可根據病人自身狀況主動發起會話,向病人介紹相關腦卒中病因、機制、康復治療必要性、康復治療方案選擇等治療,并予以病人服藥、功能鍛煉知識指導,提高腦卒中病人及家屬疾病管理能力,如腦卒中病人肢體功能鍛煉、認知功能鍛煉措施及疾病癥狀監測。此外,在遇到疑問時可主動向微信AI聊天程序提問,微信AI聊天程序及時解答病人疑問,提高腦卒中相關知識掌握度,提高病人功能鍛煉和服藥依從性,緩解病人不良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康復治療效果,利于病人功能障礙恢復,進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在既往的研究中也指出,聊天機器人在干預過程中不受時間、空間等的影響,更能提高病人配合治療的能動性,利于病人癥狀、體征的改變,提高病人生活質量[19]。
微信AI聊天干預應用于腦卒中病人社區治療中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第一,納入的病人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第二,微信AI聊天臨床使用處于起步階段,詞匯數據庫、數據的傳輸和存儲的安全均有待進一步完善,使用微信AI聊天發生護理事故的責任認定等也待進一步劃分。因此,后期需進一步加強微信AI聊天程序的建設,建立人機交互的倫理框架對本研究結果進行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