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瑜
太原市中心醫院,山西 030009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是男性生殖系統的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全球男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2位[1?2],其發病呈現顯著地區差異,亞洲國家發病率較低[3]。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前列腺癌發病率在我國出現上升趨勢[4]。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前列腺癌發病率在我國男性生殖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中排名第1位[5]。我國針對前列腺癌一般以根治術為其主要治療方式,但是手術治療只是一個重要環節,前列腺癌病人的完全康復還依賴于術后的有效護理。因此,前列腺癌病人護理服務在促進病人康復過程中至關重要。科學知識圖譜(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以知識域為研究對象,以圖形為載體,形象顯示科學發展進程和結構關系,是序列化的知識體系[6?7]。本研究通過CiteSpace軟件繪制以前列腺癌病人護理為知識域的圖譜,以可視化的方式剖析其研究體系,展現其研究脈絡及內涵,更好地促進前列腺癌病人護理研究工作,為我國前列腺癌病人的護理研究提供建議和思考,以期促進前列腺癌病人護理服務更加有效地進行。
1.1 數據檢索 使用前列腺癌的自由詞“prostate neoplasms/prostate cancer”,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以連接詞“or”進行連接,搜索關于前列腺癌的所有文章;再按照以下精煉條件:出版年為“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文獻類型為“article、review”;Web of Science類別為“nursing”;語種為“English”進行精煉。最終能得到的記錄以“純文本文件”、記錄內容為“全記錄與引用的參考文獻”進行導出。
1.2 可視化分析 使用CiteSpace 5.6R4(64?bit)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數據整理使用Excel 2010版本。將數據導入后先進行數據清洗,再將清洗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分析時,Time Slicing均為:“From 2011 to 2021”,Years Per Slice均為“1”;Node Types根據分析內容依次選擇;如需修剪,修剪方法選擇“pathfinder/prunning sliced networks/prunning the merged network”。
2.1 年度發文情況 根據檢索方法,最終共有718條記錄被導出。其中9條記錄無年份記錄,另有709條記錄其分布情況為:2011年—2021年發文數量較平穩,以2017年為小高峰,2011年—2013年發文數量呈現緩慢上升趨勢,2014年發文量較前3年增加明顯,2014年—2016年3年基本持平;2017年發文量達到高峰,2018年—2020年均較2017年有所減少,此3年相差不大。具體見圖1。

圖1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文獻年度發文量分布
2.2 國家和機構分布 對發文國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011年—2021年共有28個國家發表了關于前列腺癌病人護理相關文章,其中發文量居前5位的是美國、澳大利亞、英格蘭、中國、加拿大,發文量前10位的國家見表1;美國、澳大利亞、英格蘭中心性較強(centrality≥0.1),出現突現的國家有3個,分別是挪威、中國、芬蘭,我國的突現出現在2015年—2016年,即這一時期我國發文量較多。

表1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域發文量居前10位的國家
對研究機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011年—2021年共有133所研究機構發表了前列腺癌病人護理相關文章,其中Univ Calif San Francisco(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Griffith Univ(格里菲斯大學)發文量最多,均為14篇;另有Edith Cowan Univ(埃迪斯科文大學)、Univ Canberra(堪培拉大學)、Canc Council Queensland(昆士蘭癌癥委員會)、Univ Dundee(鄧迪大學)發文量依次為13篇、11篇、11篇、10篇,其余機構發文量均少于10篇;機構之間的合作呈現區域性分布,國內機構合作較多,尤其澳大利亞其機構之間連線較多,我國的江南大學、無錫市人民醫院、香港理工大學也有合作。共有8家機構出現突現,分別是IShou Univ、Univ Calif San Francisco、Univ Michigan、Univ N Carolina、Michigan State Univ、Univ Queensland、Univ Sydney、Griffith Univ。見表2及圖2。

圖2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機構共現圖

表2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發文量居前10位的機構
2.3 作者分析 對作者的分析包括發文作者及被引作者分析。根據其發文量及被引頻次進行排名,發文量居第1位的作者是Catherine Paterson(該作者來自蘇格蘭鄧迪大學),發文量為15篇。將排名前10位的作者進行分析,具體見表3。

表3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前10位施引作者
對其進行共現分析,兩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其合作,連線粗細表示其合作程度。發文作者之間的合作表現為明顯的小團體聚集性(經查閱文獻其可能原因為文獻作者共署名引起),但每個團體之間基本無連線,即在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每個團體基本無合作;被引作者共現圖顯示,知識圖譜節點之間的連線反映被引作者作為文獻貢獻者共同出現在被引文獻中,連線強度反映共被引的強度;美國癌癥醫學會是被引次數最多的作者;節點之間連線豐富。見表4、圖3。

表4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前10位的被引作者

圖3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發文作者和被引作者共現圖
2.4 引文分析 文獻被引分析是根據單個參考文考文獻被引用的次數,以及在同一文獻中的共被引進行。文獻共被引是指一篇文獻A引用了文獻B和文獻C,則文獻B和C被稱為共被引關系。因此,在共現圖中,節點越大表示參考文獻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此篇文獻在該領域中意義越重要;兩節點之間的連線強度越大,說明此兩篇參考文獻共被引關系越強,即同時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此兩篇文獻的關系越密切。
在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排名前10位的被引參考文獻及具體信息見表5、表6,其共現圖所有參考文獻的中心性均≤0.1,提示2011年—2021年在前列腺癌護理領域未出現有重要影響的文獻。見圖4。

表5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被引頻次居前10位的參考文獻

表6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被引頻次居前10位文獻的相關信息

圖4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參考文獻共現圖
聚類時間分析可以將相同聚類的文獻放置在同一水平線上,文獻的時間置于視圖的最上方,越向右時間越近,可以清楚顯示各個聚類中文獻的情況,文獻越多表示聚類領域越重要。且聚類中文獻的時間跨度以及此聚類的興起、繁榮以及衰落過程可反映時間領域的時間特征。結果顯示,在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其引文按照年度聚類較為明顯,即年份越接近,其聚類越一致;且隨著年份的改變,其聚類出現變化。聚類時間分析見圖5。

圖5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參考文獻聚類時間分析圖
2.5 被引期刊分析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被引期刊共有803種,其中前10位分別是:J Clin Oncol、Psycho?Oncology、Cancer Nurs、Oncol Nurs Forum、Cancer?Am Cancer Soc、Support Care Cancer、Bju Int、Eur J Cancer Care、Ca?Cancer J Clin、Eur J Oncol Nurs,均為腫瘤學相關雜志,其影響因子為2.172~44.544,JCR分區Q1~Q3;引用頻次最高的為J Clin Oncol,被引364次,最低的為Eur J Oncol Nurs,被引220次。共現圖中,多個期刊具有高中心性,其中Support Care Cancer中心性最高,為0.93,呈現以強中心性期刊為中心的分布,但強中心性期刊之間連線較少,說明這些期刊很少同時出現在同一文獻中。
2.6 關鍵詞分析 對關鍵詞進行分析后發現,前20位關鍵詞依次為:①癌癥領域基本術語,分別為prostate cancer、breast cancer、cancer;②護理領域基本術語,為care;③診療術語及治療方法、試驗設計方法,為diagnosis、therapy、radical prostatectom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④研究熱點包括其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研 究 對 象 為men、women、survivor;研 究 內 容 為quality of life、health、intervention、experience、depression、management、impact、symptom、psychological distress。
對其進行突現分析,設置參數如下:Minimum Duration為2,則Burst items found為30;其突現詞按照突現強度進行排序,結果顯示:除癌癥專業術語外,其突現強度從大到小依次為:satisfaction、partner、behavior、cancer survivor、sexuality、predictaor、nutrition、symptom、masculinity、impact、program、family cargiver、cargiver、invovlment、decision aid、social support、life。為更好地顯示隨著時間改變的聚類變化,本研究使用聚類時間線圖,結果顯示,2011年—2021年共有13個聚類;在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其聚類隨時間變化不明顯。結果見圖6。

圖6 2011年—2021年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關鍵詞時間聚類線圖
CiteSpace軟件是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家計算機與情報學教授陳超美研發的,其目的是以可視化手段呈現隨著時間變化的科學發展,這種科學發展包括科學知識的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并將這種可視化圖形稱為“科學知識圖譜”[8?9]。前列腺癌可早期診斷[10],且經積極治療后生存率較高(5年生存率為98%),但其生存質量相對變低[11];而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尚未檢索到有文獻研究其科學發展的規律、結構等,在科學發展迅猛的今天,有必要對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進行一次科學的總結。
本研究對其相關發文內容進行分析。其中,發文數排名靠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澳大利亞,同時這兩個國家也是前列腺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美國2020年前列腺癌在男性中發病居第1位[6];根據前列腺癌病人的地域分布,澳大利亞的地區發病率最高(111.6/10萬)[12]。因此,這兩個國家也成為在前列腺癌護理領域發文量較多的國家。發文量排名前5位的機構中第1位為Univ Calif San Francisco(位于美國),其余4位為Griffith Univ、Edith Cowan Univ、Univ Canberra、Canc Council Queensland(均位于澳大利亞),且澳大利亞機構間合作較多,美國則呈現與其他國家間合作較多現象;發文量第1位的作者是Catherine Paterson(該作者來自蘇格蘭鄧迪大學),發文量為15篇,發文內容主要為男性前列腺癌病人的未滿足支持性護理需求內容,包括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焦慮和抑郁癥狀,以及男性及其伴侶/照顧者生理、心理和信息需求,以及提供方法(如電子信息化)、模式(構建咨詢模型)以便病人進行自我管理等內容[13?16]。
對其引文機構、作者、文獻進行分析。引文機構集中在腫瘤學專業期刊,或者腫瘤學分支期刊,如腫瘤營養、腫瘤心理等相關期刊。其被引次數最多的為美國癌癥醫學會,第2位為Chambers SK,其參考文獻前10篇中有4篇為權威數據統計及準則發布,另外6篇參考文獻則主要涉及疲勞、性能力等支持性護理需求內容。
前列腺癌病人具有可早期診斷的特點,且其預后良好,護理對其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其具有相同/類似特點的還有乳腺癌、大腸癌[17?19],這一特點決定了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尤其是研究癌癥幸存者時優先選擇此類病人,這是survivor成為前20位關鍵詞的原因;因為研究者經常將其前列腺癌、乳腺癌、大腸癌放在一起進行討論,這也是breast cancer(前20位關鍵詞)、breast以及colorectal cancer(關鍵詞突現詞)成為前20位關鍵詞以及突現詞的原因[6];另外,由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在歐美國家分別為男性[20]、女性發病率第1位的癌癥[6],man/woman也成為前20位關鍵詞。
結合文獻分析,本研究發現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關注對象包括幸存者、護理人員(含家庭護理人員)、伴侶;關注內容主要為前列腺癌病人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即身體、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及提供需求的方法及模式等。如前列腺癌病人與其伴侶的性關系及其影響因素;前列腺癌病人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其交流網絡、行為管理、經濟負擔等;前列腺癌病人的心理健康、評估量表、影響因素等。
目前,國內尚未檢索到關于前列腺病人護理領域的可視化研究;協和醫學院有研究者發表了關于前列腺疾病的文獻計量和可視化研究[21],其研究結果表明美國是主要貢獻者,其熱點話題包括生活質量在內的相關問題。本研究結果雖為護理領域,但研究結果與其基本一致。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軟件對Web of Science中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前列腺癌病人護理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熱點,為我國前列腺癌病人護理研究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