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軍臣,王玉玲,王文銳,張會敏
1.廣東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癥醫學部,廣東 510000;2.天津市南開醫院;3.鄭州市中心醫院
研究發現,耳穴埋豆在臨床應用的評價指標主要有惡心嘔吐[1?2]、腸鳴音恢復時間[3]、排氣時間[4]、排便時間[5]、腹脹發生率[6]和開始進食時間[7],缺少實驗室指標的支持。本研究采用胃電圖測量耳穴埋豆后不同按壓強度與時間對研究對象的影響,從而驗證耳穴埋豆在影響研究對象胃腸功能中的有效性,同時論證耳穴埋豆的不同按壓力度和按壓時間對胃電圖的影響,增強耳穴埋豆在影響胃腸功能中的論證強度。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目前國內外對于耳穴埋豆對人體胃電圖影響研究的樣本量估算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參照胃電生理的分析技術要求[8],每組受試者樣本量應≥15例。考慮到本研究觀測數據較多和研究對象的排班情況,研究過程中研究對象可能脫失以及胃電數據采集不全等因素,按照20%的脫失率計算,本研究最終共納入受試者100例,每組20例。納入標準:無心、肝、肺、腎等臟器疾病及系統性疾病且近1個月內胃腸道無不適癥狀者;體質指數(BMI)18.5~24.0 kg/m2;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接受過胃腸道手術,消化系統疾病者;對實驗材料過敏者;空腹胃電圖異常者;研究期間出現胃腸道疾病者或不適者;在測試期間上夜班者。脫落標準:干預期間自動退出者;實驗期間已完成本院實習任務,需轉去其他醫院實習無法繼續參加實驗者。本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進行隨機,本研究的倫理批號為:NKYY_YX_IRB_2018_023_01。
1.2 研究方法
1.2.2 分組 按照按壓持續時間和按壓強度分為空白組(A組)、短時間低強度組(B組)、長時間低強度組(C組)、短時間高強度組(D組)、長時間高強度組(E組)。
1.2.3 穴位選擇 通過文獻綜述、研究小組內討論和咨詢臨床專家確定穴位為胃、大腸、小腸、皮質下、脾、三焦和耳迷根。
1.2.4 耳穴埋豆步驟 取胃、大腸、小腸、皮質下、脾、三焦和耳迷根7個穴位組合。按照1992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耳穴名稱與部位》中的穴位定位。操作方法:①體位,受試者取坐位,也可以選取平臥位;②消毒,受試者耳穴皮膚選用75%乙醇消毒;③埋豆,選用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適宜的王不留行籽,用已消毒的鑷子夾取膠布行耳穴埋豆;④按壓,以直壓法進行按壓。以指尖垂直按壓王不留行籽,先作左右圓形移動,尋得敏感點后,按壓強度由低到高逐漸增加,直到達到相對應的VAS評分并持續按壓到預定時間。同時操作者也要根據實驗者的耳朵皮膚溫度、顏色等客觀指標來判斷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按壓強度[10]。
1.2.5 耳穴埋豆的療程與按壓時間 耳穴埋豆共進行3 d,每天按壓2次,早上1次于測試完胃腸電圖后進行,第2次于16:00進行,由研究者本人進行按壓。空白組只進行耳穴埋豆,不進行按壓。每天檢查耳穴埋豆是否脫落,若發生脫落情況及時補貼。
1.2.6 胃電圖各導聯的定位 本研究使用的胃腸電圖儀共4個導聯,1號、2號插孔接胃采集端,5號電極接參考電極,固定于受試者左手腕部內側,6號電極為接地電極,固定于受試者左腳踝內側。1導聯固定于胃體體表對應位置(劍突到臍連線中點向右旁開3~5 cm,往上1 cm);2導聯固定于胃小彎體表對應位置(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上1/2處)。
1.2.7 胃電圖的測試流程 ①受試者平躺于床上放松2 min,操作者可適當與受試者交流來消除其緊張情緒,并且囑咐受試者在測試期間盡量保持平躺狀態不動,避免深呼吸、咳嗽、吞咽動作。②設置圍簾保護受試者的隱私,同時保持第三者在場。操作者首先對導聯連接部位進行定位脫脂,將電極片貼于相應部位。③根據電極安裝位置,將永久電極插入導聯盒的1號、2號、5號、6號電極插孔,1號、2號插孔接胃采集端,5號電極為參考電極,固定于測試者手腕部內側,6號電極為接地電極,固定于于病人腳內側。連接好各導聯后輸入受試者編號按采樣鍵,等待2 min待信號穩定后按記錄鍵。記錄5 min后按打印鍵即獲得胃電圖的波形及數據。
根據東營凹陷中帶巖性油藏的勘探現狀,將巖性油藏精細勘探界定為區塊詳探,對具備成熟地質認識、含油基本疊合連片的巖性油藏發育區塊,以探井、開發準備井整體部署、分批實施、動態調整的方式快速一次性探明區塊儲量,并為儲量動用做好技術儲備,具體包含4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1.2.8 實驗準備與胃腸電圖測量時間 ①實驗準備:受試者于實驗前1 d至實驗結束周期內正常進食晚餐,實驗日晨禁食、水及藥物等,保持空腹狀態。②干預第1日08:00進行耳穴埋豆前測量胃電圖1次,然后進行耳穴埋豆并進行按壓。干預第1天、第2天、第3條于08:00開始測量胃電圖,并在測量后進行耳穴按壓,耳穴埋豆共4 d。③為避免由于測量時間不同而影響胃電圖參數,同時綜合考慮100名受試者測試完成所需的時間和研究對象的排班情況,每日的測量時間段為08:00~08:30。
1.2.9 測量工具 ①胃腸電圖儀:采用合肥湘雅醫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EGEG?2D型雙導胃腸電圖儀。產品規格:EGEG?2D型;產品批號:20152210132;專利號:ZL 0 1217618.4。②秒表:用于測量每次耳穴按壓持續時間,以保證實驗操作流程的準確性。
1.3 研究指標
1.3.1 一般資料 一般資料包括研究對象的年齡、身高、體重和BMI。
1.3.2 胃電圖 ①平均頻率:單位時間內觀察到的胃電活動的平均頻率,大部分是胃的收縮頻率。正常值為2.4~3.7 cpm。②平均幅值:胃電活動的平均功率,反映胃電活動的能量大小,有胃肌收縮的意義,正常值150~250μV。③主頻率:占能量最多的頻率,也就是功率譜圖中最高峰對應的頻率,能精確反映胃慢波的頻率,正常值2.4~3.7 cpm。④反應面積:反映胃電圖的功率大小,一定意義上體現其胃舒縮運動指標。正常值50~100μV·s。
1.4 資料收集 一般資料在第1次測量胃電圖時由研究對象填寫一般資料調查表進行收集,胃電圖由胃電圖測量得出,連續收集4 d。
1.5 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數據處理,雙人進行核對,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100名受試者,脫落2名,最終98例完成實驗。其中A組19名,B組20名,C組20名,D組20名,E組19名。A組和E組各脫落1名,具體脫落原因為:1名因胃腸道出現不適而剔除,1名因本院實習任務結束需去其他醫院進行實習無法繼續參加。各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各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s)
人數19 20 20 20 19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F值P年齡(歲)21.16±1.07 21.40±1.35 21.15±1.09 21.20±1.15 20.84±0.96 0.603 0.661身高(cm)161.39±2.97 161.90±2.99 161.65±2.89 162.10±2.77 162.47±2.70 0.400 0.808體重(kg)50.79±1.99 51.50±2.74 51.10±2.25 51.12±1.47 51.84±1.46 0.735 0.571 BMI(kg/m2)19.50±0.72 19.64±0.88 19.55±0.63 19.53±0.71 19.64±0.68 0.161 0.958
2.2 干預前各組胃電圖指標比較 干預前對各組空腹胃電圖參數采用方差分析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前各組研究對象之間的胃電圖參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2。
表2 受試者的基線指標比較(±s)

表2 受試者的基線指標比較(±s)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F值P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F值P人數19 20 20 20 19胃體幅值(μV)164.05±18.37 164.50±19.02 162.30±18.10 163.65±18.32 161.68±20.92 0.077 0.989主頻率(cpm)2.84±0.41 2.80±0.34 2.87±0.35 2.79±0.37 2.84±0.35 0.166 0.955頻率(cpm)2.87±0.35 2.81±0.32 2.82±0.35 2.81±0.35 2.9±0.36 0.282 0.889反應面積(μV·s)49.53±10.81 50.50±12.28 48.85±8.01 48.40±7.86 49.11±8.01 0.138 0.968胃小彎幅值(μV)166.11±22.61 161.35±22.45 160.20±22.30 163.20±22.45 161.26±23.49 0.203 0.936主頻率(cpm)2.86±0.35 2.78±0.37 2.79±0.35 2.80±0.37 2.87±0.34 0.294 0.881頻率(cpm)2.86±0.37 2.82±0.34 2.87±0.34 2.85±0.33 2.88±0.37 0.085 0.987反應面積(μV·s)48.84±13.15 48.90±11.19 49.95±14.20 47.35±14.90 48.16±15.44 0.097 0.983
2.3 干預3 d各組胃電圖指標的比較
2.3.1 胃電圖1導聯的平均幅值
2.3.1.1 不同時間點平均幅值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見表3)
表3 各組受試者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平均幅值變化情況(±s) 單位:μV

表3 各組受試者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平均幅值變化情況(±s) 單位:μV
注:F時間=59.510,P<0.01;F組間=4.056,P<0.01;F交互=6.465,P<0.01。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后第3天165.79±20.26 174.95±18.39 176.90±20.97 191.45±23.06 195.84±21.06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164.05±18.37 164.50±19.02 162.30±18.10 163.65±18.32 161.68±20.92干預第1天161.37±16.80 165.80±19.73 163.25±21.91 163.70±19.84 165.05±20.54干預后第2天162.63±18.30 170.20±19.29 172.05±19.83 180.80±20.65 184.11±24.10
2.3.1.2 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見表4)

表4 主體間效應檢驗
2.3.2 胃電圖1導聯的反應面積
2.3.2.1 不同時間點反應面積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見表5)
表5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反應面積變化情況(±s) 單位:μV·s

表5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反應面積變化情況(±s) 單位:μV·s
注:F時間=14.70,P<0.01;F組間=5.84,P<0.01;F交互=2.23,P=0.011。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第3天48.84±11.48 55.55±13.26 56.15±13.14 67.60±11.74 69.21±14.47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49.53±10.81 50.50±12.28 48.85±8.01 48.40±7.86 49.11±8.01干預第1天48.79±12.25 49.75±11.41 49.45±12.44 50.60±13.93 51.32±14.98干預第2天49.11±12.16 51.35±13.25 54.05±12.94 57.95±13.67 61.26±15.52
2.3.2.2 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見表6)

表6 主體間效應檢驗
2.3.3 胃電圖其余各導聯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2.3.3.1 胃電圖1導聯主頻率(見表7)
表7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1導聯主頻率的變化情況(±s) 單位:cpm

表7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1導聯主頻率的變化情況(±s) 單位:cpm
注:F時間=0.162,P=0.922;F組間=0.069,P=0.991;F交互=0.395,P=0.965。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第3天2.84±0.35 2.82±0.33 2.79±0.34 2.78±0.37 2.92±0.39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2.84±0.41 2.80±0.34 2.87±0.35 2.79±0.37 2.84±0.35干預第1天2.87±0.37 2.86±0.32 2.77±0.34 2.83±0.37 2.75±0.36干預第2天2.81±0.41 2.88±0.38 2.84±0.36 2.90±0.36 2.85±0.37
2.3.3.2 胃電圖1導聯頻率(見表8)
表8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1導聯頻率的變化情況(±s) 單位:cpm

表8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1導聯頻率的變化情況(±s) 單位:cpm
注:F時間=0.028,P=0.994;F組間=0.366,P=0.833;F交互=0.104,P=0.981。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第3天2.85±0.35 2.82±0.36 2.81±0.36 2.82±0.33 2.87±0.36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2.87±0.35 2.81±0.32 2.82±0.35 2.81±0.35 2.90±0.36干預第1天2.86±0.34 2.78±0.34 2.84±0.34 2.87±0.35 2.83±0.37干預第2天2.87±0.35 2.84±0.37 2.82±0.37 2.86±0.34 2.85±0.38
2.3.3.3 胃電圖2導聯平均幅值(見表9)
表9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平均幅值的變化(±s) 單位:μV

表9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平均幅值的變化(±s) 單位:μV
注:F時間=0.445,P=0.721;F組間=0.128,P=0.972;F交互=0.036,P=0.997。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第3天162.32±23.69 165.80±19.73 163.75±21.37 164.40±20.96 166.11±22.61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161.26±23.49 161.35±22.45 160.20±22.30 161.50±26.41 160.79±27.75干預第1天162.05±21.60 165.40±23.38 161.50±20.97 162.45±22.08 162.21±22.84干預第2天163.89±22.03 165.40±20.92 161.75±24.11 163.20±22.45 163.74±22.48
2.3.3.4 胃電圖2導聯主頻率(見表10)
表10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主頻率的變化(±s) 單位:cpm

表10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主頻率的變化(±s) 單位:cpm
注:F時間=0.288,P=0.834;F組間=0.125,P=0.973;F交互=0.451,P=0.941。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第3天2.78±0.38 2.89±0.33 2.82±0.35 2.80±0.36 2.89±0.38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2.86±0.35 2.78±0.37 2.79±0.35 2.79±0.37 2.87±0.34干預第1天2.88±0.37 2.92±0.36 2.87±0.33 2.78±0.37 2.78±0.36干預第2天2.79±0.37 2.78±0.35 2.84±0.35 2.83±0.37 2.77±0.37
2.3.3.5 胃電圖2導聯頻率(見表11)
表11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頻率的變化(±s) 單位:cpm

表11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頻率的變化(±s) 單位:cpm
注:F時間=0.443,P=0.722;F組間=0.411,P=0.800;F交互=0.731,P=0.721。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第3天2.84±0.35 2.63±0.41 2.90±0.35 2.81±0.36 2.83±0.35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2.86±0.37 2.82±0.34 2.87±0.34 2.85±0.33 2.88±0.37干預第1天2.81±0.38 2.86±0.35 2.87±0.35 2.84±0.38 2.82±0.33干預第2天2.88±0.37 2.84±0.32 2.73±0.34 2.88±0.33 2.75±0.34
2.3.3.6 胃電圖2導聯反應面積(見表12)
表12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反應面積的變化(±s) 單位:μV·s

表12 各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胃電圖2導聯反應面積的變化(±s) 單位:μV·s
注:F時間=0.573,P=0.633;F組間=0.047,P=0.996;F交互=0.046,P=0.996。
組別A組B組C組D組E組干預第3天49.95±11.30 50.35±12.25 49.95±14.20 50.95±12.18 50.00±11.06人數19 20 20 20 19干預前48.84±13.15 48.75±10.75 48.00±11.55 47.35±14.90 48.16±15.44干預第1天48.42±12.14 48.90±11.16 48.70±11.73 47.80±11.65 48.32±12.75干預第2天47.58±11.42 49.40±11.02 48.95±9.78 48.10±11.08 49.37±11.47
3.1 耳穴埋豆可促進胃電活動 胃電圖1導聯的平均幅值為胃電活動的平均功率,反映胃電活動的能量大小,有胃肌收縮的意義。結果說明耳穴埋豆可以提高胃電活動的平均功率,從而促進胃肌收縮對研究對象的胃腸功能造成影響。胃電圖1導聯反應面積反映胃電圖的功率大小,一定意義上體現其胃舒縮運動指標,結果說明耳穴埋豆可以提高胃電活動的功率,從而促進胃的舒縮運動對研究對象的胃腸功能造成影響[11],這與張腸等[12?13]的研究結果相同。
3.2 耳穴埋豆對胃電圖影響的按壓時間與按壓力度組合 根據耳穴埋豆對胃電圖1導聯的平均幅值和胃電圖1導聯反應面積各參數指標進行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最佳組合為高強度×短時間或長時間。當干預方案按壓強度固定時,胃腸電圖的各指標的參數值變化情況差異不大。但當按壓時間固定時,隨著按壓強度的增強胃腸電圖各指標參數值的變化較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這可能與本研究的干預時間較短,強度較小時效果的累積效應達到發揮作用需要更長的積累時間有關,所以在臨床上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可最大限度增加按壓強度以更快地達到促進胃腸功能的效果。
3.3 耳穴埋豆對胃部影響的敏感部位 胃電圖在體表的連接部位即為胃的體表投影,胃電圖1導聯為胃體的體表投影連接處、胃電圖2導聯為胃小彎的體表投影處。通過胃電圖的測量可記錄胃體和胃小彎的胃肌電活動狀況,從而反映胃部的收縮和蠕動。在本研究中組內時間效應有統計學意義的參數指標為胃電圖1導聯平均幅值和胃電圖1導聯反應面積,兩者都反映了胃體部的胃肌電活動,所以在耳穴埋豆對胃體的胃肌電活動相比于胃小彎的胃肌電活動影響更大。
耳穴埋豆可促進研究對象的胃電活動,促進胃的收縮和蠕動;在不同按壓持續時間和強度中,選擇高強度按壓可更好地刺激研究對象的胃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