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冀輝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某高速鐵路項目總長度113.5m的雙向鐵路橋,橋梁高度設計為3.035m,橋面寬度設計為12.6m,分別在梁段的界面頂板、底板、腹板部位設置剪力鍵。其連續梁節段是整個橋梁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圖紙顯示,沿著橋梁縱向,整個連續梁分為40個節段。結合實際施工分析,施工單位可以直接在預制場地將梁段預制成型,然后將成型的預制梁段運輸至現場并進行拼裝,合攏段1m部位需要設置濕接縫。
通過對連續梁的跨度、齒塊設置、鋼束設置、梁段預制、梁段運輸、梁段拼裝施工工序進行分析后發現,0號梁段的長度需滿足墩梁臨時支撐所需的空間,所以0號梁段的長度設計為3m,標準段的梁段長度設計為2.8m或是3m。
當標準段的梁段長度確定為3m時,邊跨部位可以減少1個梁段,中跨部位可以減少2個梁段。但是,由于跨中合攏段的長度為3m,合攏段的長度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實際施工的工程量會小幅度增大。若標準段的梁段長度確定為2.8m,則濕接縫的寬度應該是1m,現行規范要求濕接縫的寬度應>0.3m,所以完全符合規范要求。2.8m和3m梁段的劃分情況見圖1和圖2(圖中尺寸單位為㎝)。

圖1 2.8m標準節段梁劃分

圖2 3m標準節段梁劃分
基于梁段運輸條件考慮,標準段的梁寬有2.8m和3m兩種類型,而平板拖車的有效寬度為3.2m,2種不同寬度的梁段均未超過拖車寬度,所以2種梁段不算超寬貨物。梁段的高度設計為3.052m,拖車的高度為1m,枕木高度為0.2m,預埋鋼筋需要高于梁面0.34m,所以梁段運輸過程中的總高度應該為4.592m,對于限高5m的區域,梁段運輸也不屬于超高貨物。可知,梁段運輸不受沿途道路因素影響。因此,項目內連續梁的梁段長度大部分可分為2.8m,而部分梁段為滿足施工需要,長度可確定為2.4m或3m。
0號塊梁段屬于橋梁結構的基礎結構,是橋梁的起點,該部位的安裝質量對梁體的線性質量影響巨大。梁頂部位需要預埋4個高程基準點和2個軸線基準點,以便安裝過程中控制梁段安裝的高程和軸線位置。若施工過程中發現梁段高程或軸線位置出現偏差,應該立即暫停拼裝,對梁段進行調整,以保證0號塊安裝位置足夠精準。
0號塊梁段位置的確定,受風力作用的影響非常大,應該選擇在無風環境下作業。在保證定位精確后,可進行臨時加固。梁段臨時加固后,可能會出現形變,施工人員必須要保證前期預留的錨固孔位置足夠精準。各梁段全部安裝完成后,才可以將臨時錨固拆除。引測出基準點,便于后續梁段安裝,安裝過程中要連續進行檢測,全面掌握梁段安裝位置數據。
架橋機移動過程中產生傾覆力矩的可能性比較大,會導致架橋機的受力不均勻。為了有效抵抗傾覆作用力,可以在0號段墩頂部位的施工過程中,預先安裝φ32mm螺紋鋼,用來提高臨時加固件的強度,確保錨固效果符合設計要求。結合實際施工需求,總計需要設置16個臨時錨固點,同時需要使用連接器完成安裝,確保錨固螺紋鋼筋和箱梁部位螺紋鋼筋連接的穩定性。在設置豎向錨固鋼筋時,錨固范圍內需要額外增設2㎝厚的鋼板,并將預埋鋼筋錨固至0號段底板的頂部。
梁段拼接安裝完成以后,施工人員可以將墩頂部位的豎向臨時錨固構件全部拆除,由此實現梁體體系轉換。橋墩內部需要預埋螺紋鋼預埋件,預埋件自身的垂直度可能會出現偏差。可以用豎向螺紋鋼作為參考。在8號槽鋼表面鉆孔,將鉆孔后的型鋼用來加固螺紋鋼的頂部與底部,提高螺紋鋼的穩定性,避免施工時造成螺紋鋼的垂直度出現偏差。
經過全面分析后,決定使用對稱懸臂拼裝方法進行施工。10號、11號梁段直接在墩頂部位的支架上完成拼裝,剩余梁段利用龍門吊或架橋機完整拼裝。以0號段為中心,對稱懸臂完成1號~8號段的梁體拼裝作業,然后開始中跨合攏施工,最后對邊跨部位的梁體進行拼裝,具體的施工流程如下:
⑴待0號段拼裝完成后,直接在墩旁托架平臺上拼裝1號段,當梁段的線性滿足設計要求后,施工人員開始涂膜環氧樹脂膠,并張拉預應力,錨固后進行壓漿作業。
⑵使用龍門吊起吊2號段,嚴格按照標準作業流程架設2號段,張拉預應力并錨固,及時進行壓漿作業。
⑶中墩部位的T構全部完成后安裝合攏段的臨時構件,濕接縫必須滿足設計要求,當濕接縫部位的砂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開始進行預應力張拉,并及時進行壓漿作業。
⑷拆除中墩部位的臨時錨固件,替換使用永久支座。
⑸按照流程(2)對9號梁段進行施工。
⑹在托架上安裝10號、11號梁段,張拉臨時預應力后開始灌漿。
3.3.1 標準節段懸拼方案
相鄰梁段拼裝過程中,要保證2個梁段的標高一致,并盡可能縮短施工時間。鑒于此,正式施工前需要提前進行試作業,詳細了解實際施工狀況,從而對施工工藝進行優化。起重車應緩慢移動,即將靠攏時,在2個梁段之間設置木楔,以保證2個梁段之間不會出現碰撞現象。
待梁段保持穩定狀態后,結合實際情況控制起吊設備,對梁段的位置進行調整,確保梁段能夠與已經完成拼裝的梁段保持匹配。取出梁段下方的墊木,然后逐步進行拼裝,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證梁段之間不會出現錯臺現象。施工人員詳細標記出頂板、底板、腹板的騎縫線位置,為后續施工提供基準點。
3.3.2 張拉平臺設置
結合臨時預應力張拉、永久預應力張拉作業的特點,設置出不同的作業平臺。總計需要設置8個預應力張拉作業平臺,以避免預應力張拉作業對整體施工工期造成影響。
3.3.3 預應力孔道密封處理
所有梁段安裝完成后,需要對預應力孔道進行密封處理。該項目使用的是環氧樹脂膠,這種材料容易流入孔道中,但也存在漏漿的可能性。為此,可以在孔道附近鋪設直徑170mm、厚度10mm的海綿墊圈。
⑴臨時預應力張拉。臨時預應力張拉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斷面受力不均勻的現象,使張拉作用力損失變大。在施工過程中,使用4臺千斤頂對底板、頂板部位的螺紋鋼筋進行張拉。預應力的張拉應該分級加載,分級加載的標準為設計荷載的10%、40%、70%及100%,加載過程中必須保證斷面受力的均勻性[1]。
⑵永久預應力張拉。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對預應力鋼束兩端進行張拉時,必須堅持對稱原則,不平衡鋼束的數量不得超過1束,一旦發現超出該數量則視為不合格。張拉施工采用雙控標準,即使用實測值控制張拉效果,利用伸長值進行校測,預應力鋼束兩側的伸長量誤差控制在5%以內。
⑴安裝方法。結合橋梁邊跨部位的結構看,9號、11號支架均可以直接在墩旁部位進行安裝,使用千斤頂配合吊車進行。合攏段施工完成后再拼裝9號梁段,檢查合格后即可進行張拉作業。在962號、965號部位設置托架,并配備多個油頂裝置,利用吊車將10號、11號梁段轉運至多向調節油壓千斤頂上。
⑵關鍵施工流程。使用吊車提升墩頂11號梁段,將梁段放置在托架上。開始吊升10號梁段,確保10號梁段與9號梁段定位精確。穿預應力鋼束以后,進行永久性預應力張拉。使用吊車吊升11號梁段,以保證11號梁段與10號梁段定位精準,開始張拉臨時預應力,并對永久支座的位置進行復核調整,以滿足設計要求[2]。灌漿作業時,漿液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開始頂升千斤頂,以支撐11號梁段。
⑴0號梁段的安裝質量對整個橋梁的線性質量影響巨大,實際安裝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測量的精準度。應使用徠卡TS60超高精度全站儀復核梁段的標高及軸線位置,一旦發現偏差立即進行調整。
⑵0號梁段安裝完成后,依次安裝后續梁段。安裝至3號梁段時,需要對合攏的精準度進行檢測,確保合攏段的誤差控制在15mm以內。若合攏段的偏差>12mm,則需要對線性進行優化調整。
⑶剪力鍵在運輸、吊裝過程中出現損壞的可能性比較大,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運輸過程中應該確保梁段的穩定性,盡量減少碰撞,可以使用緩沖材料對梁段表面進行包裹處理。
該橋梁建設項目的裝配率>90%,架設裝置均使用裝配式設備。工程中應用邊跨懸臂拼裝技術,對于高速鐵路建設工程項目而言是一次新的突破與創新。通過實踐發現,該施工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橋梁的施工質量及施工效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