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麗
專用活動室是幼兒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的重要場所,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專用活動室空間需要在不斷的創設和重構中優化,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更有效支持。在秉承空間建設做好安全適宜、人員分工、教育成長的基礎準備的前提下,構建“三基礎三原則四策略”的空間重構體系,以整合觀重構工作思路,保證空間重構的科學性、有效性、發展性。
一、打好三個基礎,筑牢重構基石
1.空間基礎
對專用活動室空間進行整體評估,包括位置、大小、格局等,如有多個空間可協同評估,對空間建設方向進行整體規劃,使空間建設與辦園方向、辦園特色、園本課程等相合。
2.人員基礎
專用活動室空間建設需要考慮人員培養、責任分工和活動安排等各項內容。其中,人員選擇和培養是基礎,要求各活動室負責人員或各班教師有一定的基礎素養和領域知識儲備,組織活動時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多支持。
3.安全基礎
專用活動室空間建設的空間規劃、區域設置、物料選擇、組織實施等各方面都需要以安全為前提,充分考慮安全要素,消除安全隱患。
二、貫徹三個原則,把握重構方向
1.多維多元原則
空間重構在已有建設的基礎上,需要考慮空間、功能、材料、人員和各類資源的重構,以保證專用活動室空間的高效利用,切實為幼兒成長提供有效支持。
多維即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人員維度、發展維度,需考慮不同時期國內外、省內外、周邊等專用活動室活動內容的更新優化情況,考慮空間和格局的承受力和創新力,考慮教師、幼兒的基礎情況,考慮教師專業成長、幼兒健康發展、功能室不斷優化的可能,才能切實實現專用活動室空間的優化重構。
多元即環境創設、材料種類、課程資源、呈現方式等各方面的多元性,從而積極搜集、嘗試、體驗,尋找適合本園實際的活動元素。
2.有機融合原則
空間重構需要在做好三個基礎的前提下,進行深入調研,了解基礎情況,明確未來方向,秉承重構原則考慮多個維度,將多種元素進行調整、優化和整合,將各個維度和各類元素充分融合協調,使各類資源融為一體,切實實現空間重構目標,更新空間建設。
3.安全適度原則
空間重構是對原有空間建設的大幅度調整,重構時更需要考慮安全原則,多方位打好安全基礎,同時保證空間和功能的重構要適度,切忌因生搬硬套、盲目擴張而產生的活動空間縮小、區域功能混亂、活動室專用功能弱化、相互聯合斷裂等情況。
三、運用四個策略,保證重構效果
1.功能延展策略
為充分發揮專用活動室的作用,我園進行功能延展嘗試,在已有功能的基礎上,添加與之相關聯的功能,使專用活動室材料投放更豐富、功能發揮更充分。如科學探究室在已有科學探究功能的基礎上延展益智功能,增加投放益智相關的材料;幼藝坊在原有美術領域的基礎上增設了木工、陶泥區域,延展勞動教育功能;繪本館在原有集體閱讀和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增設了小劇場,引導幼兒在閱讀的同時嘗試排練繪本情景劇,讓繪本閱讀與表演體驗更好關聯。
2.資源整合策略
專用活動室空間重構,需要破除思維界限,將各種可用資源納入重構范疇,如周邊的社區資源、姐妹園所資源、家長資源、本土自然資源、專業課程資源、網絡資源、專家資源等,并根據實際進行整合利用。如材料投放可通過市區資源、家長資源和本土自然資源的整合來不斷豐富調整;課程資源可通過參考姐妹園所資源,引進專業課程資源和網絡資源,爭取專家支持等方式來整合優化。
3.材料分層策略
空間重構使得專用活動室空間的功能更優化,材料投放要求更科學,給予幼兒的支持要更有效。因此,需要更加充分的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成長需求,在做好材料的安全檢查、整理分類、分區展示等各項工作的基礎上,注重材料分層投放,以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求。如幼藝坊泥工區域中,材料投放的彩泥和基礎操作工具與幼兒日常操作的彩泥和塑料工具相似;軟陶泥和精細工具對幼兒的大肌肉動作和力度有一定要求,對鋼頭木把的工具有一定操作基礎;陶泥和制陶器則對幼兒的肌肉控制、手眼手腳協調有較高要求,對實物造型、色彩搭配和勾畫填充等藝術素養有一定要求。
4.評估調整策略
空間重構是對原有空間建設的進一步優化,但重構的效果需要進行不斷的評估評價,發現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和調整。如時間安排、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功能延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定期評估,一切在最大限度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完成重構嘗試,必要時需要重新進行重構規劃和構思。
專用活動室空間重構和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實施要從整體、全局出發,有整體意識、系統意識和發展意識,不斷探索實踐,讓專用活動室成為區域擴容、領域融合、課程實施的有效助力,切實為幼兒園健康快速發展,幼兒全面健康成長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