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宇
摘 要:基礎教育改革是科學人才培養和國家提高社會主義公民素質至關重要的基礎工程,在教育改革體系中將占據更重要地位。我國現階段的基礎教育水平雖然整體上已得到顯著提升,但仍具有局限性及不均衡性,這意味著對于基礎教育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其中,家庭教育要提升其普及性,為我國的人才培養做好第一道保障;學校教育要提升整體的師資水平,降低成績分數在日常學習中的關注度,以提升學生的生活及生存能力為根本目標。
關鍵詞:中小學基礎教育;策略探究;改革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經濟的顯著發展,基礎教育事業已取得明顯提升,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無論是教育設施,還是師資水平,都有明顯進步。
整體水平的進步并不能掩蓋基礎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性及局限性,部分地區的基礎教育仍保持發展多元化教育模式,而有些則開始妄圖用培訓等手段,使得成績分數得到提升,這是對教育的明顯荒滯,這使得其教育水平進入一種惡性循環從而掙脫不出。
1基礎教育改革的價值
1.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由父母及其親屬在家中對其所有的未成年人子女全面培養針對其精神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及自理服務技能、文化藝術審美品德修養、行為習慣規范舉止等重要方面,以立德育人為根本工作任務,促進我國未成年人和諧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礎,也是造就21世紀人才必要條件。我國的家庭教育的普及性并不是很高,更是出現了明顯不均衡的情況出現。大部分家長現在對于有關家庭教育知識等相關理論內容并未接觸,甚至有些連初步了解掌握都遠達不到,就更別提如何真正對未成年人的實施家庭教育了。為了推進家庭教育活動的合理普及與全面促進,我國決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發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
1.2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主要是由特定專業人員直接承擔,在其專門建立的培訓機構進行目的具體明確、組織結構嚴密、系統訓練完善、計劃性更強有效的并以促進發展廣大學生身心能力為第一目標任務的一系列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目前盡管學校教育已基本初步做到普及性、民主性及公正性,但仍有些弊端也是較為顯而易見的,其一是學生感覺麻木鈍化,各校對學生成績分數的重視程度是能達成共識的,這將使得大多數學生每天在想著怎樣學習、考試、分數、名次,從而可能對周圍發生的新鮮事物失去興趣而容易造成感覺麻木鈍化;其二是疾病相對增多,疾病發作主要多是先由心理環境的陰陽失衡、鍛煉機會的急劇減少和精神活動規律的相對單調等引發的。專家們所新發現的”感覺綜合失調癥”、“注意力缺乏綜合癥”等多種病癥,也似乎與當前學生日益巨大復雜的學習考試壓力等有著許多直接的關聯;其三則是學生人格受到扭曲,我們所謂的學校教育本質是旨在培養真人個體的,但其實際教育情況中則常常是由一種機械地操練、強行的灌輸行為所構筑起來的教育行為模式里,學生那原本的自由與獨立完整的個性人格逐漸被人為割裂、被無情剝蝕,風格鮮明各異獨特的生命個性開始被無情忽視、被壓抑;其四則是學生能力意識不甚強,教育改革本也是強調要大力促進所有學生全面發展來的,要盡量使廣大學生的能力得到比較均衡、和諧、自由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們國內的教育中卻已經畸型式發展了一部分學生的某部分能力,而完全置發展其他方面能力于不顧。我們現在教育走出來的許多年輕學生,已是逐漸地成為一個不會享受生活、沒有創造激情、不會再創造生活的一代人。
2基礎教育改革的策略
2.1家庭教育改革
我國已經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方式,為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基礎保障,這也象征著當今時代國家對于家庭教育改革的重視性。國家為社會培訓大量的家庭教育指導師,以此來指導家長實施家庭教育,這是國家層面對于家庭教育改革的策略。但社會各階層對于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認可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成果,民間可以通過創辦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來作為過渡。當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具備普遍性及知名度的時候,由國家及各級政府來制定行業標準來規范行為,提高對于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從業標準。其次,對于家庭教育的宣傳促進工作可以選擇以拍攝兒童情景劇的一種形式,在家庭電視、網絡媒體甚至是通過政府網絡教育傳播平臺來進行一種宣傳,以較為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孩子與家長在進行一種娛樂學習生活互動的交流過程中,學習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加強家長們與未成年人子女之間更好的學習溝通與交流,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包容。
2.2學校教育改革
我國的學校教育充斥著應試的氣息,那些本該屬于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正在被作業、試卷、分數等一點一點的剝奪,這直接違背了教育的本質目的。知識的傳授在學校教育中是必要的一個環節,但如今的學校對于成績分數的看重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所謂的升學率已經使得其開始使用壓榨學生發散性思維、壓抑學生天性等手段,這是對于教育的最大侮辱,這違背了從事教育行業所立的誓言。我們這就能不難直觀的感受發現,學校教育體系改革實施成效較好的一些學校,能使每位學生在享受這樣一種輕松快樂的現代教學氛圍環境中學習知識,并從而發展各種能力,學生的身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并且還能取得卓越成就。相反有些學校,他們為了所謂的學生成績,開始以培訓代替本該屬于學生的學校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學生悶悶不樂,對于學習的興趣減退,最終成績倒退。考試成績是能力的一種體現方式,但成績永遠不能代替能力。教育不能具有功利性目的,那些為了提升學生能力的教育,得到的結果反而更好,而單純為了考試分數的學校往往既丟了西瓜又丟了芝麻。雖然國家與各級政府已經通過取消筆試或者禁止排名的形式來幫助重新找回學校教育,但仍有部分學校的行為讓人捉摸不透。發展良好的學校教育,這也就要求致力于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在從事學校教育的過程中,降低對于所謂成績的重視,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主要目的,使得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詞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3.
[2]周利群.中學教育家校合作的現狀調查與推進策略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1.
[3]劉曉.基礎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