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陽
摘 要: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兒童群體的同伴關系建立受到高度重視。特殊兒童在我國的兒童中占據一定比例,特殊兒童的教育環境與心理成長向來受到重視。基于此,本文簡單分析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兒童社交行為中存在的問題,聚焦同伴關系帶來的影響,并深入探討問題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同伴關系;特殊兒童;融合教育
前言
融合教育模式近年來越發深入人心,基于該模式的同伴關系融入使得特殊兒童社交行為實現一定改善,但相關問題仍大量存在。為保證融合教育發揮預期效果,必須聚焦特殊兒童社交行為受到的同伴關系影響,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更好開展特殊兒童教育。
一、特殊兒童的社交行為中存在的問題
(一)同齡人交往中同伴關系較難確立
在融合教育同伴關系的倡導下,我國對特殊兒童與同齡人的交往方式也更加關注,但因我國特殊兒童與同齡人的同伴關系較難確立,特殊兒童仍對與同齡兒童的交往交流存在著一定的畏懼,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使教育質量與家庭環境都獲得了一定的提高。因兒童思想意識與道德品質還未完全建立,所以部分兒童與特殊兒童的交往仍存在著一定的歧視,因此,特殊兒童與同齡兒童的同伴關系較難確立。特殊兒童對社交也變得越發畏懼,長期如此勢必會對特殊兒童的成長與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兒童與教師交往不自信
特殊兒童因種種原因,在與教師交流過程中較為膽怯,因學生本身對教師就存在著一定的畏懼心理,故特殊兒童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就顯得更為弱勢。我國目前并非所有特殊兒童都可在相應的特殊學校中進行學習生活,特殊兒童的家長也經常會將孩子送入普通學校與普通兒童一同學習,希望孩子可以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雖然初衷很好,但普通學校的環境與模式并不適宜特殊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教師也更為注重升學率,因此導致特殊兒童在交流中更為膽怯,嚴重影響學生成長與發展。
(三)特殊兒童與父母社交行為不理想
我國融合教育模式的全面展開,使兒童的教育成長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為了幫助特殊兒童獲得更加良好的教育與成長環境。父母的協助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工作普遍較為繁忙,獨生子女家庭中對特殊兒童的關注度較高,但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多對特殊兒童的關愛僅停留在日常溫飽層面。因此,對特殊兒童的日常生活應給予更多關心,進而有效對特殊兒童的思想品質與人格進行建設,確保其正常生活與成長。
二、同伴關系對特殊兒童在社交行為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引導普通兒童關愛特殊兒童
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對兒童群體灌輸積極健康的思想,引導兒童去積極關愛特殊兒童群體,鼓勵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進行真誠友好地交流、交往,與特殊兒童積極確立同伴關系,為特殊兒童建立起良好積極的健康成長環境,對特殊兒童的父母進行引導,對特殊兒童父母的自我意識與自我修養進行一定的提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主動去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兒童階段需對孩子的思維與思想意識進行正確的引導,保證孩子的良好心態與成長環境。
(二)倡導教師關愛特殊兒童
積極倡導老師對特殊兒童進行適當的關愛,從內心出發與特殊兒童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對兒童的心理狀態進行疏導,在特殊教育學校還應對教育引導形式更加注重,對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采取相應的教育模式與關愛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與特殊兒童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對特殊兒童進行適當的鼓勵,引導特殊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普通學校也應對特殊兒童給予一定的鼓勵與肯定,并不能因其特殊性對其有任何偏見,應采取相應的方式使特殊兒童獲得更加平和的心境,擁有良好的自我感知與價值觀,使其未來生活更加從容安全,保證其健康成長。
(三)父母加強對特殊兒童的關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刻,因特殊兒童自身特性,父母應給予特殊兒童更多的體貼與關愛,保證孩子健康成長與發展。對非獨生子女家庭來說,父母除日常工作外,還需對老人與孩子加以照顧,而因子女眾多,部分家庭無法給予每個孩子應有的關愛,這對普通孩子并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但由于特殊兒童往往需要更多的關心與愛護,父母必須高度重視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使特殊兒童可以在關愛下健康成長,對孩子的成長關愛不足,將會嚴重影響特殊兒童的成長,兒童家長應從心理與物質上對特殊兒童進行關愛與引導,對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穩定,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積極開展特殊兒童關愛宣傳活動
社會各部門應積極開展特殊兒童關愛宣傳活動,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到關愛活動當中,政府應適當進行引導,定期舉辦大型公益倡導活動,加強對特殊兒童群體的關心與關愛,倡導全社會形成關愛特殊兒童的新理念,各媒體與平臺應注重對其進行宣傳與引導,對特殊兒童進行關愛,避免歧視現象發生,并對成功教育的案例進行宣傳報道,使群眾獲得相關經驗,保障特殊兒童健康成長并得以回報國家與社會,以宣傳活動為媒介,對兒童進行引導,鼓勵兒童多與特殊兒童群體進行友好交流,建立同伴關系,幫助特殊兒童化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國家與社會健康發展。
結語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保證特殊兒童健康成長是一切的前提,同時需要對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成長予以高度關注。本文建議社會各界與特殊兒童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積極開展特殊兒童關愛活動,家長與教師也需要加強對特殊兒童的成長與心理的關注,更好保障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袁輝琳,黃穎. 同伴關系對特殊兒童社交行為的影響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7,(11):2-3.
[2]李幼穗,孫紅梅. 兒童孤獨感與同伴關系、社會行為及社交自我知覺的研究[J]. 心理科學,2007,(01):84-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