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梅
摘 要:基于新課程理念,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提出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課型:生活課堂、活動課堂、情景課堂、人文課堂。對四種課堂提出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對內涵進行了界定,對四種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生活;活動;情景;人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根據這一要求,道德與法治課堂必須改變單一的“知識中心”價值取向,把認知目標作為課堂唯一指標的錯誤做法。
一、生活課堂
1.構建生活課堂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的課標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新課程的理念也要求“回歸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發展生活”。構建生活課堂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特點,有助于使教學內容簡單化、通俗化、具體化和生動化;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參與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價值體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生活課堂的內涵
生活課堂的主要內容是將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在教學中,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提供可以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理解和體味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魅力。生活課堂教學模式應該做到“源于學生生活”、“立足學生活動”和“強化學生的自我體驗”。
3.生活課堂建構策略
生活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實施等各方面都要體現生活化,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構建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即把教學活動“生活化”:“生活(導入)——教學(生活化)——生活(回歸)”。
二、活動課堂
1.構建活動課堂的必要性
新課標要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增加活動教學的時間,要有20%的時間用于開展活動教學,目的是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效地開展活動課堂教學, 以實現新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
2.活動課堂的內涵
活動課堂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3.活動課堂建構策略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喜新厭舊”是人類共同的最突出的審美心理特征,因而,活動教學的形式、方法、過程、內容等最好都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以激活增強活動教學的效果。活動課堂應注意活動的設計選擇要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活動形式設計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活動環節與活動頻率必須適度有效及活動時間要充分。
三、情景課堂
1.構建情景課堂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學生認為是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進行理論說教,是“背多分”。“灌輸式”教學自然就成為主要教學方法,強調單向的灌輸與說教,偏重認知,教學的雙邊互動變為了老師的“語言獨白”和“單向說教”,導致學生厭學,不想上思想品德課。怎樣才能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認為建構情景課堂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
2.情景課堂的內涵
情景課堂目的在于以通過創設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生的直接經驗,從而實現教學的目的,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情景課堂通過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教材中的思想意圖轉化為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從而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3.情景課堂建構策略
情景課堂一般實施過程為:一是教師的活動,即創設情境——暗示要求(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理性概括;二是學生的活動,即進入角色——身臨其境——激發情感——領悟道理——模擬踐行。需要注意情景課堂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情景、情境設置要精、情景創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情景創設的形式應靈活多樣。
四、人文課堂
1.構建人文課堂的必要性
綱要指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但在應試的重壓下,人文教育與我們學校教育漸行漸遠,這對我們國家、民族來說,是極其危險的。知識的灌輸永遠遜色于人格的塑造和人文情懷的培養。在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的當下建構人文課堂更顯得急迫和重要。
2.人文課堂的內涵
人文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理解和關懷,是人對社會的一種關懷,是人們對文明的尊重。人文核心,是人自身的德性,以及對于社會和人類的關懷。人文課堂是以人(學生)為主體,尊重人(學生)的價值,關心人(學生)的利益的課堂。它關注的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學生)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3.人文課堂的建構策略
一是做有人文情懷的教師,倡導有個性的教學文化。二是重視人文課程資源開發。三是以學生生存和發展為本。四是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
參考文獻
[1] 洪永山;邱建華.構建生活的課堂[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 陳伶伶.創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9).
[3] 商戰軍.走進思品活動教學——對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的反思[J].科學大眾,2007(11).
[4] 教育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S].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9,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