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可平
摘 要:借鑒集團園長日本訪學經驗,嘗試以日本的“柳澤運動”為敲門磚,探究小班幼兒運動游戲的新模式。在自主、趣味、安全的原則下,以跳躍、支撐、懸垂為基礎運動,通過漸進式的序列呈現和科學的正向指導,幼兒的動作發展從“不會”到“會”,逐步能夠進行身體控制、保持身體平衡。在活動身體的同時,體驗運動的快樂,促進身體機能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運動游戲? 基礎運動 身體控制和平衡能力
學前階段是身體控制和平衡能力快速變化階段,4歲前后更是平衡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汽車代步、上下樓坐電梯,這種方便之舉無形中減少了幼兒身體運動的機會;同時,成人的“包辦”養育保護和照顧過度、平板等電子產品帶來的高度視覺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孩子的運動機會。帶小班的老師深有感觸,如:有的孩子能獨立行走,但是經常會不自覺的摔一跤;有的孩子跑步時不協調,上身會往前傾或不擺臂、擺直臂、擺單臂等;有的孩子在蹦跳時,不能屈膝、雙腳無法并攏等;有的孩子上下臺階小心翼翼,不能雙腳交替,只能單腳前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目標中指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活。”那如何促進小班幼兒身體控制和平衡能力的發展呢?我們嘗試開展“柳澤運動”課程實踐,以身體的動作和活動達到快樂的目的,探究運動游戲的新模式。
一、運動游戲漸進式發展
策略一:跳躍游戲
跳躍中需要身體騰空、落地保持平衡,這是學前兒童發展身體控制能力的主要內容。小班幼兒最初雙腳跳時,不會做到統一,這是因為平常走路時是腳后跟先離地,腳尖最后離地,而跳躍運動則是以腳尖著地這種非常規的運動方式,它所使用的是腳踝前的肌肉,而這部分肌肉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很少鍛煉,所以小班幼兒在最初跳躍時會像大象一樣顯得很笨重。“那兔子是如何跳呢?”這時,引導幼兒嘗試用腳尖起跳的方法練習,這樣很快就能學會使用腳踝前的肌肉進行跳躍了。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一點一點推進即可,動作發展順序為:自由跳——雙腳并攏跳——腳尖跳——有節奏的跳。
[我的思考]孩子們喜歡“變成兔子自由跳”,經過幾次游戲練習,他們已能雙腳跳起,但是動作的協調性還沒有得到更好地發展,如:蹬地力量較小,彈跳能力差,手臂的擺動與腿的蹬伸配合不好,落地時勢頭較重,不會屈膝緩沖。所以,邊玩模仿游戲,邊不斷地練習。
策略二:支撐游戲
支撐游戲時會用胳膊支撐身體,使用的肌肉是肱三頭肌和三角肌,也就是位于腋下后側的肌肉。“爬”就是培養支撐力最好的運動,它是日常生活中較實用的身體活動技能,通過鉆、爬兒童的空間概念、本體覺得到了鍛煉。小班幼兒在“爬”時,多為低頭、手臂彎曲、步幅較小,因為腿步力量不足,所以“匍匐前進”能使他們更容易移動身體。然而,根據模仿動物的走路方法,支撐力的使用比例也是不一樣的,其動作發展順序為:狗走路——熊走路——小青蛙——單腳熊——青蛙的步伐——大青蛙(牛蛙)——海豹走路。
[我的思考]支撐游戲也是從模仿開始,它的要點是手臂伸直、手掌要張開。請注意,如果手指張開不夠,手臂的力量就不能充分發揮。如:跳箱、側翻這些動作,都需要支撐力,學會“單腳熊”后,只要將手能觸到的位置前后改變,就能進入側翻。
策略三:懸垂游戲
懸垂力是用雙臂在單杠等器械上懸掛,或向高處攀登時的手、臂、胸的力量。幼兒的懸垂練習主要是直體懸垂,正確的握杠方法是兩手虎口相對握杠,距離略比肩寬,身體垂直懸掛。游戲前需要進行充分的身體熱身,尤其是手指、手腕、手臂、肩部和腰部等,防止熱身不足造成脫和扭傷,還要在懸垂杠下放墊子,教師要側身保護。從小班開始加以練習,在動作掌握的基礎上,到中大班就能抓住時機從單桿上翻過了。小班的動作發展順序為:攀登——懸垂——蕩著懸掛——水平吊梯。
[我的思考]小班幼兒在游戲時,起初的動作是懸掛在單杠上,為了幫助幼兒消除離開地面的恐懼心理,教師作為輔助可以用手托住孩子腳的位置,或是在腳下放厚墊讓腳能隨時接觸到地面,這樣就能慢慢消除顧慮。能懸后,可以進行“比誰掛得久”的游戲,或鼓勵幼兒在懸垂后前后擺動、左右移動。
二、運動游戲的科學指導要點
1.教師示范與幼兒評價,相輔相成
掌握正確的動作時,一定要實際示范,把“好的例子和壞的例子”展示給孩子們看,讓孩子來進行評價。“評價”這個過程使孩子能夠準確地做出判斷,將正確的動作,滲透到自己的身體里,努力地嘗試“好的例子”,從中得到同伴們好的評價。所以,老師要親自出馬,示范正確的動作,給孩子提供視覺上的支持。
2.運動要點與趣味游戲,無縫對接
支撐游戲的要點之一是手掌張開,向孩子傳達運動的要點,是游戲的關鍵因素之一。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手指精細動作的發育不完善,手指的第一關節往往是彎曲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玩“熊走路”的游戲會傷到指尖。因為,手掌不能充分地支撐地面,身體會往前傾,然后沖向地板,這樣會非常危險。所以,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一定要在運動前進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讓孩子加深印象。
3.熱身游戲與器械使用,增添張力
首先,進行熱身運動,這樣所有的孩子都會感到自己控制身體的喜悅,即使動作很難,也能通過老師的援助而順利完成。其次,在器械上下功夫,同樣的運動,重復多了也會讓人厭倦,注意力會不集中。
三、細審運動游戲的三對關系
關系一:過程—結果
兒童在運動游戲的過程中,有著大量的快樂與體驗,同時通過“快樂”這一結果帶來動力,這也滿足了教育的需要,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能。所以,在運動游戲中,不要用現實標準去追求兒童某一動作結果,而要重視兒童的現實需要,時時提防容易出現的偏差。
關系二:練習—創造
運動中的重復是具有很強的練習功能,大量的動作練習可以產生運動記憶,形成一定的格式。格式是最初階段的認知結構,可以幫助兒童在新情景中解決新問題。因此,我們要鼓勵兒童、支持兒童練習,看到練習和創造的共生性。
關系三:愉悅一發展
運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愉悅身心,愉悅的同時還具有發展的功能。兒童在游戲、重復、創造的過程中,都是有發展的,就像我們小時候沒有什么玩具,我們也可以玩跳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因為游戲會讓孩子有快樂的情緒體驗,孩子這種愉快體驗和記憶將伴隨著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