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淵
摘 要:書法教育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形成良好的書寫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是增強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素質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書法課上,同學們的專注度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在書法教學實踐中,同學們很可能會開小差,有些人聽著就會走神,有些人根本就不會去聽,只是在自己的紙上寫字。因此,適當地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育,提高課堂注意力,從而真正地傳承和發揚書法的文化,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職責。
關鍵詞:小學書法;課堂注意力;教學研究
1 堅持啟發性教學原則
“啟發性”是每一門學科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的根本,書法課程也同樣強調啟發性,在課堂中運用好啟發性的教學理念,將有助于提升課堂的注意力。啟發性教學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獲得良好的啟發性教學效果,就得把握它的根本。啟發性思維的本質就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運用多種恰當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注重于訓練他們提出問題和分析解答問題。其中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意識是激發學生激發靈感的重要因素。
1.1 引導參與課堂互動
在授課時,教師的講授要富有啟發意義,要常常將問題交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而不能像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那樣,總是由教師一個一個地講下去。例如,以“返”字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何要用“反捺”代替“斜捺”,這樣有何意義?學生會陷入沉思,盡管不一定能正確的答案,不過,不管答案的正確與否,問題的提出都會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讓問題的回答變得更有說服力。
再比如,講解如何運用懸針豎。當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回答時,可以進行相近字的對比,比較“種”和“非”,然后詢問學生:“種”和“非”字都包含了兩個豎畫,“種”在右邊是懸針,而“非”在右邊是垂露,這是怎么回事?學生從觀察中發現:“種”字右邊的豎畫是最后一筆用了懸針,右邊“非”不是最后一筆,沒有運用懸針。根據這個結論,老師可以進行總結:在一個字的末尾,可以使用懸針來寫最后一筆。
1.2 善于進行教學比較
在教學中,通過對比能夠使學生自主理解和掌握書法的基本規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和分析得到結論,多使用比較可以使同學更專注,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講到上緊下松的時候,在黑板上寫出一些不同的詞,然后詢問同學們哪些詞更好,大部分同學都能準確地做出正確的評價,這就是對比的效用。另外,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多種多樣,使學生的精神更加專注。例如,“效”的偏旁“攵”很容易寫成“夂”,所以在學生作業中,首先要將“效”拆開來看,也就是“交”、“攵”,最后才是“效”。這種訓練次數多了,就會增強同學們的觀察和書寫的能力。這可比一句一句地念出來要好得多,一字排開或者幾行枯燥的話,聽起來就像是一位老僧在誦讀佛號。
2 靈活運用教學語言講授
“傳神”是各個學科教學的一個基本條件,尤其是書法課。由于書法課不具有理論性和邏輯性,而更注重視覺形象性,因此,在書法教學中,注重運用形象化的文字和巧妙的比喻對于提升書法課堂的教學水平是至關重要的。而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比喻,更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1 注重傳統書法學習
歷代書法家為我們在書法藝術上留下了豐富的瑰寶。在這里面,多是生動的語言、形象的“畫作”,例如:“屋漏痕”、“折釵骨”、“蠶蝕木”、“錐畫沙”、“印印泥”等用筆方式;還有“懸針”、“掛水”、“覆舟”等點畫技巧;在結構上有“上緊下松”、“書法之祖”等區別。這一系列的生動的傳統教學和隱喻對于我們的書法教育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2.2 聯系生活語言教學
我們要時時刻刻注意從日常生活的自然事物中汲取鮮活的教學素材,并善于使用形象的形容詞。例如,在談到主筆與非主筆之間的聯系時,用“枝葉清晰”恰如其分地比喻;在“上緊下松”的特點中,用身體的比例來表示文字的大小。通過比喻,能夠使學生快速記憶,不但知道怎么寫,還知道為什么這樣寫。通過實踐驗證,形象的語言和比喻的巧妙運用,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書法教育方法。所以,書法教學必須重視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
3 教師講授結合學生練習
在書法課上,常常會用例子來解釋,即要對例字進行解析。在聽了教師的解釋后學生會大致了解這個例字,然后借此練習。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們學習比較隨心所欲,只要用心聽講,就能使學生的書寫順暢,但如果沒有認真的練習,那他們的學習就會變得毫無章法。所謂的“練習”,就是要把當堂學習的內容和作業練習結合起來,學生們在做作業的時候,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上,但最終的學習效果還需要經過教師的檢驗。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才能更好地引起學生們的關注。
4 鼓勵學生參與展示評比
鼓勵學生參與展示評比,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態度,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教學節奏,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首先讓學生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識,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清楚,就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其次要在臺上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和語言技巧,從而讓他們更早地融入到學習的狀態中,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根基。一開始,學生說一點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也不會用一些專門的詞匯,這個時候老師要及時指導,幫助學生講述,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熟練進行展示。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率作用也很大,在課堂上要做到符合教學標準,要做好書法學習的榜樣作用。這種教學方法在充分利用了教師的領導力和主動性的情況下,更好地體現了當代的教育理念,因此,對于學生們來說,用于參與展示評比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幫助。互評是指學生之間相互的評估。例如,教師監督每個人在白紙上寫下規定的東西,當所有的同學都做好了之后,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由學生觀看、思考一下,然后再由學生上臺點評。
在展示評比教學的三大階段,從書寫、觀察、思考到評講,所有學生都是積極參與的。雖然大家都在忙著書寫,但并不代表著僥幸不會被選到展示,因此沒有人會掉以輕心,如果學生不用心準備,就會感覺到壓力。在講課的時候,學生們也很認真,不僅是講臺上的同學們,就連坐在教室里的同學們,也是全神貫注地聽著,甚至超過了教師講課的時候。
自評是指學生對自己進行的評估。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認真寫出要求的內容,并對自己的書寫進行深刻反思,不僅要評價優劣,有道理有依據,還要詳細地分析原因,不能籠統的去評判。假設給學生五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由部分學生拿著他們的書寫在臺上發表評論,或是贊同或是反對,或是解釋或是分析。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個人之間的交流變成面對全體師生的溝通,就相當于在講臺上當著所有人的面,將書寫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學生的注意力也都被講臺上的人牢牢的吸引著。
5 結束語
書法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普適性。當前,我國教育目標正在從注重應試水平轉向綜合素質培養。因此,怎樣指導學生的書法,就成了很多教師學者所關注的問題,而在書法課上,提高學生的專注能力的方式是無限的,要靠教師自己去發掘和提煉,我們堅信在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方面,我們的書法教育之道必將更加寬闊、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 趙建芳. 小學書法課堂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習慣[J]. 思維與智慧, 2020(16).
[2] 索朗群培[1]. 怎樣上好一堂書法課[J]. 散文選刊:中旬刊, 2019(3):1.
[3] 秦柏成. 書法課如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J]. 中國鋼筆書法, 2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