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鄒家角,綠肥紅瘦,生機盎然。
靜默流淌的時光里,正孕育著美好的事物。六年前,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zhèn)鄒家角社區(qū)還是群眾口中的“邊角料”,如今,這里成了“最佳角”。鄒家角的蝶變,離不開社區(qū)的黨總支書記、江蘇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江玉琴付出的艱辛。
我面前的江玉琴,短發(fā)素顏,衣著簡樸,穿著平跟鞋,推著自行車,車簍子里放著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社區(qū)群眾都認識她的這個小本子,故事就從她的小本子開始——
社區(qū)治理的有心人
2016年8月,江玉琴到鄒家角擔任黨總支書記、社區(qū)主任,“以前沒有過村、社區(qū)的工作經驗,我也不是本村人,原來我連稻麥都分不清的。”江玉琴笑稱自己是“新人”。這個“新人”面對的鄒家角村居合一,且外來人口眾多、人員結構復雜、利益訴求多元,管理和服務難度大。初來乍到的江玉琴倍感壓力,反而激起了迎難而上的決心。她到社區(q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次次走村入戶,了解居民的訴求。
在鄒家角居民的眼中,白襯衣、黑西褲、平底鞋和小本子是江玉琴的標配。衣著簡樸是為了方便走村入戶,小本子則為了隨時記錄社區(qū)居民的切身事。江玉琴此前在企業(yè)擔任過管理工作,一次去車間巡查時,總經理看到跟在身后的她兩手空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不帶紙和筆,就像上戰(zhàn)場不帶槍。自那以后,她養(yǎng)成了筆與紙不離身的好習慣。到社區(qū)后,她每次出去巡查走訪,都把發(fā)現的問題及時記錄在小本子上,回去后研判處理。
三年前的一天,她領著社區(qū)同事在轄區(qū)內巡查時,在一處小樹林里發(fā)現有小孩玩火,將一堆枯枝敗葉點著了,人卻跑開了。他們立馬停車救火,可關鍵時刻,車載滅火器卻失效了。所幸火勢不大,很快被撲滅了。
吃一塹,長一智。從那以后,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車上除了帶著紙與筆,還常備水桶與鐵鍬,以應不測之需。
正如江玉琴當初鼓勵自己的那樣:“不懂可以學,任何工作只要用心去做,負起自己的責任,肯定都能做好。”社區(qū)工作千頭萬緒,但說到底,就是要為民服務、為民辦事。路燈亮不亮、下水道堵沒堵、環(huán)境干不干凈……江玉琴的小本子上記滿了這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她一件件加以解決,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社區(qū)群眾的貼心人
江玉琴做社區(qū)工作不僅用心,還用情。
社區(qū)居民小段一家因做飯時發(fā)生液化氣泄漏導致火災,全家三人不同程度燒傷,段妻全身燒傷面積高達70%多,經治療后,生活起居仍不能自理。段妻完全喪失了面對社會的勇氣,整天悶在家里唉聲嘆氣,以淚洗面。江玉琴履新鄒家角黨總支書記不久,聽聞此事后,即便工作再忙,每月都要擠出時間上門看望,與她促膝談心,主動了解困難,施行心理撫慰疏導,幫她恢復和建立自信。江玉琴還十分關注小段兒子的學習狀況,勉勵他正視現狀,消除自卑,快樂成長。如今,小段兒子已大學畢業(yè),找到了一份較為理想的工作。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在江玉琴的不懈努力下,段妻終于有勇氣跨出家門,融入社會大家庭中,重樹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社區(qū)居民老鄭因房產繼承問題,與女兒發(fā)生矛盾,雙方互不相讓,劍拔弩張,最后對簿公堂。法庭接到當事人訴求后,經梳理案情,給出了客觀公正的調解意見:女兒欲繼承房產,就必須相應承擔撫養(yǎng)父親的義務,將每月從其工資卡內扣除一定額度的撫養(yǎng)費。
可老鄭的女婿身患疾病,家庭經濟原本就不寬裕,若再要扣除撫養(yǎng)費勢必雪上加霜。更讓老鄭女兒揪心的是,其時法庭已將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不能購買高鐵票陪丈夫去上海就診。老鄭女兒獲知消息,急得當場大哭。村民把她領到了江玉琴那兒。
當晚,江玉琴揣上慰問金,主動登門做老鄭的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慢慢打消老鄭的顧慮。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江玉琴耐心仔細的反復勸說調解,最終雙方冰釋前嫌,和睦如初。很快,老鄭到法庭撤回了訴狀,籠罩在家庭上空的陰霾也隨之云開霧散了。
這樣將心比心的事例還有很多。“上得了門、說得上話、解得了難、贏得了心”,社區(qū)群眾這樣評價江玉琴。
六年時間,江玉琴始終把群眾關心的“結”、揪心的“難”、生活的“憂”記在心中、抓在手中,落實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六年時間,江玉琴帶領大家將鄒家角打造成“最佳角”,成功培育了黨群服務點“黨那里”品牌,相繼建立“紅色之光”服務隊、“紅色管家”行動支部、“媽媽支部”等社區(qū)志愿者團隊,長期開展安全巡查、助老愛老、困難幫扶志愿服務,社區(qū)逐漸形成“臉從陌生到熟悉、心從遙遠到貼近、活動從單一到多元、社區(qū)從小家到大家”的良好氛圍。
回顧這六年,江玉琴說,“居民們的一句肯定,都讓我覺得這份工作值得扎根下去。如果我們真心熱愛這片土地、真心熱愛這份職業(yè),我們一定容不得它有一絲玷污,所以我們要守底線、守家園、守幸福。”牢記為民服務的初心,就一定能讓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解決,就能把社區(qū)建設成人民群眾放心、安心的港灣。
褚福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散文集《掬水聞香》《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