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從堆積如山的書海中抬起惺忪疲憊的雙眼,窗外的天空好像明亮了一些,風也輕柔了許多,暖暖的,輕輕地吸了吸鼻子,春的氣息撲面而來。再忙不要負春光,遂約上兩位同學踏春,一路直奔云龍湖而去。
云龍湖沿岸,嫩黃的垂柳枝兒隨風微擺,仙氣飄飄,金黃色的迎春花奔放炫目,潔白的玉蘭花團錦簇,還有那梅花、杏花,白的、粉的,生怕落后了似的,趁著大好春光,都趕著出來露臉兒啦。放眼遠望,云龍湖恰似一面明鏡,鑲嵌在群山之中,天水一色,浩瀚無邊,微風卷起層層波浪,無數的浪花仿佛在追逐,在嬉戲。湖水被輕紗般的晨霧籠罩著,陽光穿過薄霧,一點點揉進湖水中,無數光點隨著波濤上下翻涌,似乎可以聽到輕快跳動的節奏。
陽春三月,春和景明,花香四溢,我們禁不住陶醉在這絕美的春光里,拂去了滿身的疲憊。遠處的云龍山高低有致,起伏連綿,在縹緲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向前望去,綠色的林海中間點綴著一簇簇金黃色的迎春花,像是一條金色的小路橫亙在山腰間,云龍山坡下的十里杏花和湖堤岸綿延的櫻花遙相呼應,蔚為壯觀,有如粉色的海洋,給云龍山平添了幾分繾綣的浪漫與柔情,讓人不由想起蘇東坡的詩:云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
幾只白天鵝陸續來到湖面,這些遷徙途中的匆匆過客停下來“歇歇腳”,它們在碧水中嬉戲,在藍天下高歌,在青山間盤旋,給“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增添了幾分生機,幾許靈動,更給踏春的市民們帶來不少驚喜。這一山一水似一個客棧,年年等候著來自遠方的客人。
我們漫步湖中路,走進湖中小島,進入小南湖景區,首先來到解憂橋。解憂橋為單孔石拱橋,十數米直徑的圓孔猶如一輪圓月從清澈的湖水中冉冉升起,似想與天上的望月相媲美。走不多遠,來到與蘇公島相連的泛月橋。瓷白色的橋身與紅色的瓦蓋相互映襯,像一幅古色古韻的水墨畫在綢緞似的湖面上鋪陳開來。
與小南湖南岸的連接處是一座石橋,名為蘇公橋,為了紀念蘇東坡在徐州抗洪治水、造福百姓而建。橋下傳來鳴琴一般淙淙的水聲,站在橋上可以看見高高聳立的蘇公塔,讓徐州人永遠銘記這位心系百姓情溢彭城的徐州知府。“十里燈廊漸入迷,波聲鳥語共吟啼。云湖不忍驚詩夢,畫柳緣何映紫霓。”蘇公的千古名句讓云龍湖,這座不遜色于杭州西湖的姊妹湖,又多了幾分深厚的歷史記憶。
走走停停間不覺已近中午,山的沉穩水的雋秀,不但美了古老又年輕的徐州城,還能夠滋養生命凈化心靈。被青山秀水飽了眼福的我們洗去一冬的沉悶與焦慮,像柳芽兒一般又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
邱實:徐州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學生,多次榮獲校級獎學金及優秀學生干部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