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亞地區農業灌溉依賴于雪融水、季風降水與地下水。氣候變化使水文條件發生改變,導致這類水源的歷時、組成和規模發生變化。與此同時,隨著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用水需求增大。通過高分辨率冰凍圈-水文-作物模型對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的關系進行了預測,評估了灌溉水源在21世紀可能產生的變化。結果表明:雪融水與地下水對農業灌溉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在印度河流域,5~6月種植季開始時,雪融水峰值的出現時間提前,使灌溉抽取雪融水的水量增大;隨著7~8月灌溉需水量峰值的增大,盡管印度河與恒河徑流量增加,農業灌溉對不易再生的地下水抽取仍進一步加劇。隨著該地區降雨徑流的年際變化增大,在未來遭遇干旱年份時,更需要雪融水與地下水補給降雨徑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2-01355-z#Ab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