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婷,周 博
(1.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2.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30)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國人對身體健康愈發重視,牛肉富含優質蛋白、低脂肪,近年來的消費量也逐年增加,高端肉牛更是供不應求。我國高端肉牛產業的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高端肉牛相關研究更多的還集中在品種繁育、肉牛飼養、快速育肥、飼料改進、牛肉等級劃分和質量安全等技術層面。現階段,對于高端肉牛產業相關的研究很少,多數文章針對某一地區高端肉牛發展現狀和對策進行介紹,從地區實際情況入手,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部分文章對高端肉牛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或是給出了發展思路,但研究成果發布相對較早。而對于高端肉牛與普通肉牛的利潤比較、成本分析和產業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更加匱乏,相關領域仍然具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齊齊哈爾市是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擁有肥沃的黑土地,耕地和草原資源豐富,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少,糧食產量高,具備發展高端肉牛產業的基礎條件。同時,發展高端肉牛產業既是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種植業和畜牧業產業融合、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探析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發展路徑,從產業發展角度對高端肉牛開展研究,拓展細化研究領域,以期豐富文獻資料、助力于區域間畜牧產業發展的經驗交流。
不同國家對于牛肉質量的衡量標準也都有所不同,一般會選取某些指標對牛肉的質量進行分級,其中,牛肉的大理石花紋的細密程度是最直觀的參考因素,肉牛的生理成熟度也是考察牛肉質量等級重要因素。我國開展牛肉品質分級認定工作比較晚,直到2003年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下同)才頒布《牛肉質量分級》(NY/T676-2003),對國產高端牛肉進行肉質評定。隨后根據實際情況又進行了修訂,2010年形成了《牛肉等級規格》(NY/T 676-2010),也是現行牛肉品質分級標準。我國牛肉等級評定相對簡單,依據大理石花紋細密程度和肉牛的生理成熟度進行確定,整體分為特級(S級)、優級(A級)、良好級(B級)和普通級(F級)四個等級。依據大理石花紋細密由多到少,劃分為5—1級:5級代表豐富,4級代表較豐富,3級代表中等,2級代表較少,1級代表幾乎沒有。根據肉牛生理成熟度,劃分為A—E級,分別代表24月齡以下、24—36月齡、36—48月齡、48—72月齡、72月齡以上。盡管我國牛肉等級評定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但也已經形成了一套明確鑒定標準。本文研究的高端牛肉是以我國《牛肉等級規格》(NY/T 676-2010)為評級標準、質量級別在A級及以上的優質牛肉。

圖1 中國牛肉等級評定
齊齊哈爾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土質肥沃,耕地、草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農作物一年一熟,農藥化肥的施用量低,農產品質量高,被譽為綠色食品之都,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基礎。齊齊哈爾市地處北緯47度,處于世界公認的黃金“玉米帶”,玉米產量高,同時,該緯度位置也適合牛羊等畜牧動物的繁殖生長,歐洲畜牧業發達國家普遍聚集在該緯度地區。齊齊哈爾市具備發展高端肉牛產業的自然資源優勢,擁有耕地面積3644萬畝,2020年齊齊哈爾市糧食總產量為236.4億斤,其中,玉米全年總產量為142.0億斤;草原面積810萬畝,牧草資源豐富;且當地原有的黃牛品種肉質好,適合與和牛進行雜交繁育。
自2015年開始,齊齊哈爾市就將現代畜牧列為12個重點推進產業之一,持續推動畜牧產業的發展。2021年初,齊齊哈爾市決定“用發展工業的思維發展現代畜牧產業,堅定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加快現代畜牧產業轉型升級,出臺了《關于推進現代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作為現代畜牧產業2020—2025年期間的發展綱領。在齊齊哈爾市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出,要實現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轉型,推進大型現代畜牧企業集團建設,支持企業、合作社、大戶帶動農戶開展托管養殖,通過寄養、代養形成區域規模養殖園區,引導養殖散戶進園入區,提高規模化養殖能力……做強百億級高端肉牛產業。加快發展普養肉牛規模養殖,推進肉牛生產擴群提效,提高肉牛養殖規模化率和基礎母牛存欄數量,支持龍頭企業帶動養殖基地開展雜交優質肉牛生產,穩步推進“華牛”品種培育。
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的畜牧業基礎相對較好,近年來,全力支持發展牛肉新品種,將高檔肉牛產業作為縣域的主導產業給予高度重視,并與脫貧攻堅任務相融合,以帶動貧困戶參與高檔肉牛產業的發展,實現脫貧致富。2004年,龍江縣為元盛公司提供畜牧養殖用地900余畝、草原20000畝,先后為公司爭取項目扶持資金6000萬元。為擴大改良肉牛的生產規模,龍江縣將扶貧產業與高檔肉牛產業發展相結合,制定了《龍江縣肉牛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龍江縣畜牧產業精準扶貧規劃》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不僅給予貧困戶購牛補助金、免費提供和牛冷凍精液,同時,與龍頭企業制定一套完備的養殖回購合作制度,以降低生產風險、鼓勵貧困戶參與和牛改良養殖,從而實現脫貧致富。此外,政府還給予青貯種植、畜牧機械購買等與高端肉牛相關環節給予補助政策。
在技術方面,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搶跑優勢。不僅高端肉牛生產企業十分注重專業技術的提升,建立專業化的肉牛改良育種繁殖基地,招聘專業人才組建技術小組,積極推進從育種繁殖到產品包裝上市的全方位技術水平升級,而且齊齊哈爾市政府、縣政府也高度重視畜牧產業技術發展,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與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畜牧研究所、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組建了和牛生產技術攻關專家團隊,重點在種牛擴繁、凍精生產、和牛育肥、雪花肥牛肉增產上尋求更大的突破,并不斷完善縣鄉三級服務體系。目前,龍江縣建立了縣級畜牧服務中心,并在14個鄉鎮都建立了獨立的畜牧獸醫站,在158個行政村設立村級畜牧獸醫服務室;擁有486名專業技術人員,覆蓋畜牧繁育、品種改良、飼養技術、疫病防治、飼草飼料等多個領域。此外,龍江縣政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齊齊哈爾畜牧獸醫分院、元盛公司共同計劃培育高端肉牛新品種“華牛”,現已編制形成《“中國華牛”新品種培育工作實施方案》并通過國家級專家組驗收,改良F1代存欄達到6000頭。
此外,政府和企業都注重培養畜牧產業專業人才,為了實現肉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龍江縣政府與黑龍江職業學院共同建立齊齊哈爾畜牧產業學院,大力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了貫通培養、定向培養、單獨招生、對口升學、在職培訓五大模式人才培養模式,針對企業需求,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員工培訓、就業創業等方面展開合作,通過產學院融合,培養畜牧產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此長期支撐和推動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好地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齊齊哈爾市的高端肉牛產業主要集中在龍江縣,現有兩家高端肉牛生產龍頭企業:龍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龍江和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中,元盛公司率先來到齊齊哈爾市龍江縣投資畜牧產業,2012—2013年從新西蘭、澳大利亞分兩批共引進純種和牛2000頭,經過多年改良繁育,創造出“龍江雪牛”“龍江和牛”“龍江華牛”等品牌肉類。2018年龍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等單位評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終點龍頭企業,帶動了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的發展。
A4級別以上的高檔牛肉,只有純種和牛能產生;改良肉牛最高評級能達到A3級別。A5級別的高檔牛肉的銷售價格能達到每公斤1800元以上,A4級別的牛肉的銷售價格為每公斤800—1200元。改良肉牛的肉制級別最高能達到A3水平,A3級別的牛肉的市場價格為每公斤600—700元,A2級別的牛肉的價格為400—500元,A1級別的牛肉的價格為200—300元。普通牛肉的市場價格僅為每公斤90元。對于企業來說,飼養一頭純種和牛的產值約為8萬元,去掉各項費用后,利潤約4萬元;飼養一頭改良肉牛的產值約為4萬元,利潤約為1萬元。而參加元盛公司改良肉牛養殖模式的農戶,在改良牛犢培育階段的收入比養殖普通肉牛的收入增加2000—3000元;在肉牛吊架子階段,養殖戶的純收入約為4000—5000元;后期育肥階段的純收入約為8500元。龍江元盛公司2018年—2020年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95億元、9.32億元、12.18億元,2019年和2020年收入分別比同期增長34.12%和30.71%;同期,龍江元盛公司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472.16萬元、8306.44萬元和9506.88萬元,其中2020年同比增長14.45%,企業的業績呈穩健增長的態勢。
高端肉牛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優化了齊齊哈爾市的農業產業結構,將低價值的玉米、牧草、青稞料轉化為附加值高的優質牛肉產品,不僅優化了種植業結構,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同時,也助力于地方的精準扶貧工作,帶動農民脫貧增收。龍江縣建立“政府+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國有資產+龍頭企業合作”“龍頭企業+金融”等扶貧模式,鼓勵、支持貧困戶參加改良肉牛的飼養,與企業簽訂協議,由農戶負責飼養,企業負責回購肉牛;利用國有資金建立現代化牧業示范場,將經營的部分收益建立專項扶貧資金,用在精準扶貧工作上;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擔保,幫助農戶申請貸款,用以開展改良肉牛的飼養育肥。截止到2019年底,高端肉牛產業帶動貧困戶參與降檔立卡4084戶,占龍江縣貧困戶總數的86.1%。另一方面,發展高端肉牛產業不僅增加了就業崗位,消化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還帶動了現代物流、飼料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僅龍江元盛公司就帶動就業崗位1000余個。此外,龍江縣高檔肉牛產業的發展,也為我國發展高端現代化畜牧產業起到示范性作用,每年都有全國各地考察團來到元盛公司學習肉牛改良技術經驗和企業經營經驗,并作為其當地畜牧產業發展的范本加以推廣宣傳。
齊齊哈爾市是黑龍江省肉牛生產大市,近些年不斷發展規模化、集約化肉牛養殖,已建成年出欄5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場(區)122個,其中,萬頭肉牛規模養殖場4個。龍江縣無論在全市范圍,還是全省范圍,都是畜牧產業大縣。特別是最近幾年,畜牧生產水平持續快速提升。2020年龍江縣肉牛、生豬、山綿羊、家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8.5萬頭、80.1萬頭、115.5萬只、1080.9萬只,同比增長18.3%、26.7%、14.9%和4.2%;奶牛存欄2.71萬頭,同比增長129.1%。2021年上半年,龍江縣畜牧業產值增長5.3%,對第一產業的貢獻率為96.4%,其中,肉牛出欄同比增長3.5%。齊齊哈爾市高檔肉牛生產也主要集中在龍江縣。自2013年引入2000頭的純種黑毛和牛,到2020年,經過七年的繁殖飼養,龍江元盛公司的純種和牛存欄達到1.4萬頭,優質種公牛存欄134頭,年向畜牧市場提供優質凍精50萬劑以上;企業和牛改良基地已覆蓋齊齊哈爾市9縣7區,以及黑河的嫩江縣、綏化的青岡縣、大慶的杜蒙縣等省內地區,省外已覆蓋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海拉爾、錫林浩特等市縣區,僅黑龍江省內地區已經累計改良高檔肉牛10萬頭。另外,2019年龍江縣和輝農業公司也引進了3000頭純種和牛,現已經開始投產養殖。
盡管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的發展狀況良好,但比起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需求,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模式的推廣顯得十分緩慢。目前,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發展還主要集中于龍江縣地區,集中在少數龍頭企業,其他地區在高端牛肉產業的參與僅限于改良和育肥等簡單環節,且規模很大,產業模式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廣。盡管“一縣一品”的發展戰略,能集中地區主要力量,做好支柱產業,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發展思路和發展渠道,抑制了區域內的溝通協作,不利于高端肉牛產業模式的推廣。
齊齊哈爾市經過國家農業農村部和出入境檢驗檢疫總局批準,自2012年開始引進純種和牛,已經近十年,而很多人認為國內沒有真正的和牛肉,即使有,也是走私而來,因為“瘋牛病”的原因,中國已經長期停止從日本進口牛肉。根據衛生部、國家質量監督檢疫局2002年第1號公告《禁止進口和銷售含有發生瘋牛病國家或地區牛、羊的有關產品》,禁止從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發生“瘋牛病”的國家進口牛羊肉制品。為了能實現日本純種和牛順利通關,元盛公司首先將從日本采購的純種和牛運至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飼養一段時間后,再轉運進口到中國。盡管通過繞道形式,成功引進了純種和牛,但由于禁止從日本進口牛羊肉制品的政策原因和引進和牛的宣傳不到位,齊齊哈爾地區生產的純種和牛肉和高端改良牛肉知名度并不高。
畜牧產業的高污染性是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同時也是不愿被提及的問題。畜牧養殖業在擴大規模、增加數量的同時,也產生大量的排泄物,對大氣、土壤、水資源等都有嚴重的不良影響。齊齊哈爾市高端牛肉的生產過程,農戶參與度較高,而農戶養殖過程中普遍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造成環境污染嚴重。而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與此同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畜牧業在面臨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下,將逐步由數量增長轉向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并重的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未來,我國畜牧業發展將圍繞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如果無法降低肉牛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勢必會影響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復制已經成型的、好的產業模式,比創造新模式的成本更低。經過多年來齊齊哈爾市對高檔肉牛產業發展模式的探索,現有模式已經成熟,養殖經營數據表明,高檔肉牛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好,值得進行推廣。目前國內高端牛肉市場還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為了能迅速拓展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產業的發展優勢,鞏固當地龍頭企業的先行地位,降低改良肉牛的養殖成本,及時適時擴大養殖規模,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養殖模式的推廣,盡快搶占在國內高端肉牛市場的優勢地位,不斷擴大消費群體。同時,需要注意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確保企業能夠應對規模擴大、企業上市等帶來的風險。
高度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及時將新研發成果申報為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并為新產品申請產品商標。注重品牌效益,積極開辦產品推介會、展銷會,適當增加產品宣傳投入,加強國內引進純種和牛的經驗和改良培育高端肉牛的宣傳,擴大齊齊哈爾市高端肉牛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提升消費者對高檔牛肉的認可。與此同時,進一步拓展高端肉牛產品的銷售渠道。除了在各大中城市設立直銷店、品嘗店、體驗店進行銷售外,還需進一步拓展電商市場,通過電商平臺突破地域的限制,將高端肉牛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可以通過與大中城市高端會所、高檔餐廳進行對接,促進高端肉牛產品的直銷,擴大高端肉牛產品的利潤。
為了實現齊齊哈爾市肉牛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提前探索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融合發展模式,加強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發,提升畜牧業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充分利用高端肉牛產業相關的秸稈、糞便等廢棄物,促進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抵扣畜牧業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同時,加強污染防治的知識普及給養殖戶,定期入戶傳授和講解技術,降低污染水平;環保部門要加強環境監督,對污染情況嚴重的農戶加強教育、適當處罰,及時協助污染治理。要進一步轉化高端肉牛產業發展模式,隨著產業的發展和精準扶貧的實現,逐步將散戶改良養殖“化零為整”,形成以大型龍頭企業為主、中小型養殖企業為輔的改良養殖模式,促進污染防治的專業化和標準化,從源頭上降低養殖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