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中國重要的糧油作物,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大豆產業也是關系民生的重要產業。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輪作補貼和產油大縣獎勵力度,集中支持適宜區域、重點品種、經營服務主體。但是中國大豆供給仍存在總量不足的問題,2021年大豆產量為1640萬t,需求量為11125.7萬t,進口量為9652萬t,雖然與2020年相比減少了3.8%,但2021年12月份大豆進口量達到了887萬t,同比提高了18%,這說明中國大豆產業供需矛盾突出,對外依存度依然較高。
禹城市作為黃淮海大豆產區,自然條件適宜黃豆生長,擁有以禹王產業為龍頭的大豆產業全鏈條及發展大豆產業的良好基礎和充足條件。但隨著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大豆價格變化,禹城市大豆產業發展正面臨困境,種植效益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小,專用機械和創新水平較低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根據禹城市大豆產業發展現狀,探討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對推動禹城市大豆產業發展安全和山東省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禹城市大豆產業發展現狀
1.1基本情況
1.1.1種植情況
90年代初期,禹城市小面積種植大豆,1999年種植面積達4 906 hm2,總產12 612 t,單產2 565 kg/hm2,之后種植面積減少,2010年左右,禹城市大豆種植面積不足66 hm2。2017年,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禹城市大力發展大豆種植,通過訂單農業模式,種植面積達到333 hm2。2018年,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項目,擴種大豆4 133 hm2。近年來,由于大豆單產水平低,收益低,挫傷了農民種豆積極性,禹城市大豆種植面積趨于放緩。2020年,禹城市響應國家大豆振興計劃,承擔了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大豆種植任務666hm2,2021年承擔任務933hm2。
1.1.2龍頭企業種植情況
2017年起,禹王集團與德州市農科院、房寺鎮政府聯合在房寺鎮種植大豆,面積66 hm2,2018年,結合市農業農村局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項目,發展訂單種植4 133 hm2。同時,禹王集團在黑龍江省克東、嫩江、拜泉等地認證了18萬hm2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基地,被國家發改委評為“中國非轉基因大豆之鄉”。
1.1.3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情況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是禹城市大豆產業迅速發展的“秘訣”,是保障玉米生產穩定、提升大豆供給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效緩解了糧油爭地的矛盾[1]。2017年,德州市農科院在房寺鎮鄉澤種植家庭農場示范種植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33 hm2。2018年,增加到73 hm2,之后玉米大豆間作面積一直維持在100 hm2左右。該模式與玉米凈作相比,在全程機械化生產基礎上,保證玉米基本不減產,大豆增產100~130 kg,每公頃增收4 500元以上。
1.1.4大豆產業鏈發展情況
禹城市現有大豆制品精深加工企業14家。龍頭企業有禹王生態、魯櫻食品等。其中,禹王生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食品及其原料加工基地,也是唯一一個實現大豆產業鏈向醫藥領域延伸的企業。先后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業100強、中國豆制品加工企業50強。禹王低溫豆粕連續22年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禹王大豆蛋白產銷量全國第一。魯櫻食品公司是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食品餡料企業,主導產品有豆沙餡、糖納豆等系列100多個品種。
2禹城市大豆產業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2.1種植環節
2.1.1種植比較效益低
缺少高產高蛋白高植物油大豆品種。禹城市種植大豆品種為齊黃34、菏豆12等,品種產量較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深受市場歡迎。但禹城市大豆單產在200~250 kg,很少突破300 kg大關。加上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補貼外,收入比種植玉米低600元左右。即使間作效益高,收入也遠遠不如玉米。
2.1.2補貼政策不完善,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
目前,黃淮海地區大豆輪作種植實施補貼,間作種植無補貼;項目區有補貼,非項目區無補貼。禹城市現有大豆種植補貼標準為2250元/hm2,補貼額度低。另一方面,大豆種植效益不及玉米、花生等作物,由于缺少配套的栽種技術,種植標準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多年來,禹城市農民形成了夏播種植玉米的習慣,玉米生產配套機械齊全,省力、省工、省事。大豆出苗頂土能力較差,對土壤墑情要求較高,適合種植模式的配套機械較少,種植管理措施較玉米繁瑣,導致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自發種植大豆的農民較少。
2.1.3大豆品種低產劣質,高質高效配套機械缺乏
目前,市場上缺乏高產、優質、廣適、機收,適宜在禹城種植且能滿足加工企業需求的夏大豆新品種,特別是適宜玉米大豆間作高效種植且耐蔭抗倒的大豆品種,例如金豆99、中黃301、齊黃34等。近年來,隨著禹城市大豆種植面積小幅提高,但受禹城市多年來小麥、玉米一年兩季的種植習慣影響,致使大豆播種機、專用收割機與生產不配套,大豆株距小、基本苗在1萬株以下,造成群體小、缺苗斷垅嚴重、損失率高等。
2.1.4玉米大豆間作種植推廣程度不高
目前,禹城市玉米大豆間作種植在播種環節科技程度不高,大多依靠人工操作機械及肉眼觀察播種行距。而玉米大豆間作對行距有著嚴格要求,機械在回轉播種時,單靠機手肉眼觀察和經驗操作,行距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情況。在推廣環節,禹城市播種和專用植保配套農機具偏少,特別是在全市大規模種植時可能會出現“人不等機”的現象。一旦出現“人等機”的現象,種植計劃將受影響,影響收獲效率和質量。玉米大豆不能實現一次性收獲,特別是在玉米收獲時,由于采取“2:4”的種植模式,玉米收割機在收獲時存在“怠工”問題,影響效率。大豆收獲時收機手水平不足和缺乏大豆專用收獲機械,導致損失較重,個別地塊損失率達到50%以上。
2.2加工環節
2.2.1產品加工技術含量較低
禹城市現有大豆加工企業加工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大豆深加工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及科技進步貢獻率較小。科技支撐不足,科研人才匱乏,財力限制等因素影響了大豆產業升級及可持續發展。禹王集團現有研發團隊60余人,均為本科生、研究生,與院士、國家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等領軍人才合作不緊密。同時,大豆深加工是流程性加工,因缺少中試設備,國內大豆新產品開發基本在實驗室研發基礎上直接進入生產線進行大試,每次實驗均需耗費大量原料,使得研發成本高昂,限制了高端大豆蛋白新產品開發上市。
2.2.2大豆深加工水平較低
豆制品加工包括傳統豆制品加工(豆漿、豆腐、豆干等)、新興豆制品(沖調飲用蛋白制品、磷脂制品等)和油脂制品加工。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以大豆為原料的加工制品已達1.2萬種[3]。目前,禹城市大豆加工還主要集中在低溫豆粕和沖調飲用類大豆蛋白上。以禹王集團為例,2020年企業銷售收入20億元,其中低溫豆粕、大豆蛋白等原料產品銷售收入占80%以上,終端產品中僅生產子葉油、蛋白粉,素肉和肽飲料剛上市,其他終端產品目前都處于研發、中試階段,還未批量生產。
2.3銷售環節
2.3.1銷售渠道不暢
經過多年的小麥及玉米種植,農戶們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玉米小麥銷售渠道,而大豆銷售渠道單一,目前,大豆銷售渠道是企業收購,而近年來加工企業處于利潤考慮,不積極入市,大豆銷售渠道不通暢。
2.3.2企業資金制約明顯
近年來,企業發展主要依賴銀行貸款和企業利潤,融資渠道窄,聯合意識不強。而大豆季節性收儲對產品質量和成本影響很大,短期內需要大量資金,企業缺乏流動資金。
2.3.3大豆產業鏈系統化政策支持欠缺
近年來,中國支持大豆產業振興的政策力度越來越強,政策含金量不斷提高,但是禹城市大豆產業發展仍然缺乏全面系統的支持政策。在大豆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上的政策制度還不到位,在提高大豆品質拓寬大豆銷售渠道、培植壯大龍頭企業、促進農戶增收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
3促進禹城市大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培強生產端,建設中國大豆育種種植示范基地
3.1.1加大政策補貼,加強機械化生產,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
一方面要加大補貼力度,將大豆種植補貼標準提高到4 500元/hm2以上,并保證補貼政策連續性,穩定種豆收益預期,提高豆農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大豆生產機械化水平。研發大豆播種機、專用收割機與大豆生產配套專用機械,例如氣吸式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實現農機農藝結合。同時也要引進配套機械,例如行間及苗間除草機械、噴施藥劑機械等,推進大豆種植全機械化[4]。
3.1.2推廣高產優質豆種,實現育種產業化
在良種培育方面,加強“禹王一號”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種子研發試驗培育;在良種推廣方面,與企業簽訂品種購置協議,為禹城市大豆種植儲備好良種,確保滿足生產需求。同時在中科院禹城試驗站附近建立大豆育繁推種植示范基地,帶動禹城市建立大豆種植基地,推動育種產業化。
3.1.3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在選種方面,選擇成熟期相近的玉米大豆種子,實現玉米大豆一次性機械播種、施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在農機方面,立足禹城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經驗(2行玉米、4行大豆),實現玉米大豆機械一同播種、接續收割。在植保方面,為破解除草劑相互影響的難題,推進物理遮擋簾技術,單獨定向噴施除草劑,有效降低除草劑飄散現象。
3.2深耕加工端,建設中國大豆產業孵化培育基地
3.2.1攻堅發力“食”產業。
大豆油和大豆蛋白含有人體多種必需的氨基酸,且容易被人體吸收。禹城市可以發揮國內非轉基因大豆油重要生產基地和大豆蛋白產銷全國領先的優勢,推進大豆“食”產業做大做強。在植物油升級方面,可以以大豆子葉為原料,研發高規格小包裝豆油產品“子葉油”;在植物蛋白升級方面,可以發展手撕素肉、蛋白肽飲品等新興食品;在匯源豆飲品改造升級方面,可以加大與魯櫻公司的合作,利用蒸煮豆水開發豆飲產品。
3.2.2攻堅發力“健”產業
規劃建設國內首個中國大豆創新產業園,整合提升現有項目,招引優質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健全大豆產業鏈生態圈。加快推進禹王大豆蛋白擴產能,研發生產高凝膠大豆蛋白新品類,深化與娃哈哈、雅士利等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關系,全力提升禹城大豆蛋白市場占有率。
3.2.3搭建科技研發平臺
禹城市應在現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個省級科研中心基礎上,謀劃建設中國大豆產業研究院,積極創建國家級豆類產品實驗室等,全力推動大豆產業轉型升級[5]。同時,禹城市要持續加大數字賦能力度,建設中國大豆全產業鏈數字平臺,支持禹王、魯櫻等公司開展智能化、精密化、信息化大豆精深加工裝備研制,逐步實現核心精深加工裝備國產化。
3.3聚焦銷售端,建設中國大豆深加工銷售基地
3.3.1拓寬大豆銷售渠道
一要發揮主渠道作用,依托龍頭企業禹王公司,與大豆種植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按照每斤1.9元的價格保底收購,對達到一定質量標準的大豆每斤再加價0.05元。二要加快電商平臺建設。培育壯大禹城本土農產品電商主體,發揮線上大豆營銷陣地作用。同時要組織禹城市大豆生產經營企業和電商、購銷商對接。積極利用第三方平臺,鼓勵大豆生產加工企業在淘寶、京東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開設地方館、特色館,實現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融合,擴大大豆銷量。
3.3.2構建系統的大豆產業支持政策體系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成立禹城市大豆產業發展基金,專項用于大豆種植補貼、扶持龍頭企業,支持大豆全產業鏈發展。對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推廣示范區,在國家沒有出臺補貼政策前,由市、縣兩級統籌按4 500元/hm2的標準發放補貼。對成功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大豆技術創新中心的牽頭企業增加補貼或稅收優惠。二是要落實“人才興禹”政策,大力引進、培育、獎勵大豆產業人才,針對來禹工作的大豆產業人才,在項目、經費等方面予以傾斜。三是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面向大豆產業的專項金融產品或服務,增強信貸對大豆產業的支持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麗穎,楊瑞雪.大豆振興的禹城實踐[N].農民日報,2022-02-09(1):1-2.
[2]王紅梅,李麗霞,欒輝,等.山東省大豆產業發展現狀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作物研究,2021,35(5):485.
[3]肖衛棟,杜志雄.中國大豆產業發展:主要問題、原因及對策建議[J].全球化,2019(5):107.
[4]李素真,李繼存,趙云,等.山東大豆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10(9):124.
[5]毛瑞喜,王京京,王洪濱,等.山東省大豆生產可持續發展建議[J].種子科技,2016,34(1):31-32.
基金項目:云南農業大學第十五屆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行動基金項目“延遲退休年齡對云南省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研究”(2022RSX017)
(1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李文珂;2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田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