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據奈良縣警方9日公布司法解剖結果稱,安倍頸部和左上臂共2處有中彈傷口。而警方公布的死因是“左上臂中槍損傷左右鎖骨下動脈導致失血過多死亡”?,F場視頻曝光后,安倍這位日本前首相的安保工作引發廣泛質疑。根據現場視頻和司法解剖報告,襲擊者能打中安倍要害,有一定巧合成分,但松懈的警衛仍然要負主要責任。
按照日本慣例,現任閣僚和前首相都必須有警視廳警備部安排的“安全警察”隨行,提供安全警備保障。日本的“安全警察”制度始于1975年,日本參照美國總統的特保模式建立了“安全警察”制度。而常年擔任首相的安倍顯然應該是日本最高級別的安保對象之一。當天,安倍身邊有奈良縣的地方警察和日本警視廳的“安全警察”同時在場,也事先確認了現場有無安全隱患。不過,日本要人的警備更側重刀具和鈍器防備訓練,而歐美更側重于防范槍擊。在槍支管控非常嚴格的日本,顯然是警察當局對槍擊的警備存在漏洞,安保水平與美國等國有質的差距。
從視頻看,襲擊者山上徹也第一槍似乎并未打中,當時安倍未躲閃,仍然站在演講臺上。致命傷來自襲擊者的第二槍,槍響后,安倍緩緩倒地。中國專家張學峰分析認為,發第二槍時,在襲擊者和安倍之間已經有多人,并且有人高舉“防彈公文包”進行遮擋,所謂防彈公文包,通常是由防彈的芳綸材料制作的,攜帶時呈公文包狀,遇到緊急情況時可快速展開,擴大保護面積,但當時防彈公文包并未展開。
多位專家認為,安倍的相關安保至少存在三大漏洞。一是警方對槍擊的可能沒有充分準備,這可能和日本國內槍擊案發生較少有關。其次,安保級別不夠,在日本,大概是根據現任首相、前首相等級別來劃分安保等級。作為自民黨最大派系的領導者,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安倍晉三,應該擁有較高等級的安保。最后,安保人員處置不力,安保人員沒有在聽到第一聲槍響時迅速做出反應,比如將安倍迅速撲倒。當時沒有一人這樣做,而是都在扭頭看,這導致襲擊者有機會在數秒后開了導致安倍致命傷的第二槍。
(據環球網 7.1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