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中國民族資本獲得了喘息機會,經濟呈現出上升趨勢。經濟的發展,需要大批職業技術人才,然而當時國內的職業教育非常落后。這時,黃炎培、張謇等人,走到了職業教育的前沿。
出國考察,黃炎培大受刺激
黃炎培在整個民國職業教育運動史上處于執牛耳之地位。1915年,中國實業界組團考察美國,就在這個考察團中,后來成為職業教育領袖的黃炎培以隨團記者的身份出訪。對美國25個城市的52所各級各類學校均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在專門采訪了愛迪生之后,黃炎培對美國科技的發達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美國考察之后,他感慨萬千,深切體會到不能不以職業教育為方今之急務。
兩年之后,黃炎培受到民國政府教育部委托,考察日本和菲律賓。這次考察對于黃炎培而言,可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中國畢竟與美國在地緣上相距甚遠,科技嚴重滯后于美國倒也不易傷了國民自尊,日本和菲律賓則完全不同。姑且不說日本正在迅速崛起為東方強國,就連一向落后的菲律賓也因為推行職業教育,使社會狀況大為改觀。這大大刺激了民國教育家們的自尊心,他們高呼“提倡愛國之根本在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推向全國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興辦職教,卻被罵“文化之賊”
1918年,黃炎培在上海一片蔓草叢生的貧民區——陸家浜,創辦了著名的中華職業學校,提出了“勞工神圣”和“雙手萬能”的口號,黃炎培別出心裁地設計以“雙手萬能”作為該校校徽。這所職業學校實行全日制職業教育,學習課程特別強調基本職業技能的訓練,實習課程占據較大比重。中華職業學校從創辦到新中國成立前,畢業生達到八千多人,這對推動當時國內的職業教育發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然而,職業教育是對學生生計問題而非傳統的仕途問題的關注,這引起封建教育衛道士們的激烈反抗。一大批思想保守者攻擊職業教育是“啖飯教育”“飯桶教育”,曲解這種教育的宗旨是“職業就是混飯碗”,甚至有人公然罵黃炎培是“文化之賊”。
耗盡家財,張謇探索職教路
其實,早在黃炎培等人在國內大聲疾呼職業教育救國之前,眼光長遠的江蘇南通人張謇(清末狀元、實業家)已經開始了實業救國的探索。
張謇的職業教育觀念非常開放。由他實踐的職業教育幾乎涉及了當時社會需求的各個方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通女工傳習所。
南通女工傳習所創辦于1914年,這是一所刺繡專門學校。傳習所以刺繡專業教育為主,附設編制杞柳、麥稈、織花、發網等女子職業技能訓練。此前尊奉“女子無才便是德”觀念的舊中國女性,終于在勞動職業上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地位。她們在幽靜的學校里學習、讀書,其繡品不僅銷往國內各地,在國際市場上也獲得了很好的聲譽。
不幸的是,混亂的政局、凋敝的經濟、腐朽的制度,嚴重制約了當時職業教育的發展。在經歷了風風火火的上世紀20年代中期以后,職業教育在登峰造極的1926年開始盛極而衰。到了后期,中華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連黃炎培親自出面做工作,能找到工作的也僅五六人。
? 同樣,張謇為了創辦職業教育,也耗盡家財、負債累累。一生節約勤儉的張謇,于1926年走完了輝煌而艱難的人生之路。致力于解決就業問題的職業學校,最終淪落到無職業可做,此時的民國職業教育已經走到了末路。
(摘自《亂世猶聞讀書聲:中國教育1912—1937》 張興龍/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