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玥 余永松 頓耀元 孫琦 黃進 王小麗






摘? ? 要:為研究不同覆蓋模式對陽荷出筍情況的影響,以鄂西北山區陽荷塊莖為種源,采用黑膜、黑桶、秸稈3種覆蓋模式進行對比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黑膜和黑桶覆蓋模式種植下,陽荷種姜的發芽率均達到90%以上。黑膜覆蓋模式下種植效果最好,陽荷筍的平均長度、單筍質量及產量分別為15.81±2.02 cm、17.73±1.00 g、2 622.45±100.05 kg·hm-2,并且陽荷筍外相較好,出筍時間最早。秸稈覆蓋模式種植陽荷筍的成本雖然最低,但出筍質量較差,主要表現在對陽荷筍直立生長存在影響。在實際操作中,黑膜覆蓋種植模式操作簡單便捷,方便定期通風和數據統計分析。綜合分析,黑膜覆蓋是陽荷出筍生長較適宜的種植模式。
關鍵詞:陽荷;覆蓋模式;生長情況;發芽率;產量;種植成本
中圖分類號:S626;S64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2.06.007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verage Modes on the Growth of Shoots of 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
ZHANG Yue, YU Yongsong, DUN Yaoyuan, SUN Qi, HUANG Jin,WANG Xiaoli
(Shi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iyan, Hubei 442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ulching modes on the shoots of Yanghe, using the tubers of Yanghe as the material, three mulching modes of black film, black bucket and straw were used to conduct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black film and black barrel mulching modes,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Yanghe ginger was over 90%. The planting effect was the best under the black film mulching mode. The average length, single bamboo shoot weight and yield of Yanghe bamboo shoots were 15.81±2.02 cm, 17.73±1.00 g, and 2 622.45±100.05 kg·ha-1, respectively. The appearance of Yanghe bamboo shoots was good, and the bamboo shoots grown earliest time. Although the cost of planting Sunflower bamboo shoots with straw mulching mode was the lowest, the quality of shoots was poor, which mainly affected the erect growth of Sunflower shoots. In actual operation, the black film mulching planting mode wa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 which was convenient for regular ventil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lack film mulching is a more suitable planting mode for the growth of shoots of the sun lotus.
Key words: shoots of 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 coverage modes; conditions on growth; germination rate; yield; planting cost
陽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又名茗荷、野姜、蓮花姜、觀音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藤黃目姜科姜屬[1],喜陰耐涼,常見于樹蔭、溪邊、溝渠處,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云南、重慶、貴州等地[2-3]。陽荷營養物質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蛋白質、維生素等物質[4-5]。試驗表明,在100 g鮮陽荷中,蛋白質含量為12.4 g、脂肪含量為2.2 g、粗纖維含量為28.1 g、總糖含量為3.41 g、維生素含量約為104 mg,并且含有磷、鈣、鐵等多種礦物質[5]。據《中國藥典》和本草綱目記載,陽荷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化痰止咳、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活血調經等藥用功效[6]。同時,對治療糖尿病、便秘具有很好的效果[7]。
陽荷全身是寶,陽荷筍、陽荷花苞都是重要的可食用部位,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陽荷筍是陽荷春季初生的鮮嫩芽,呈圓錐形的筍苔,其頂部呈紫紅色,顏色向下逐漸變白色,是一種天然的綠色山珍,可炒食,也可涼拌食用。自然生長的陽荷通常在3—4月份發芽,采用避光和控溫等措施,可促進陽荷筍提前生長,降低其纖維素含量,改善陽荷筍的品質,提高陽荷筍產量[8-9]。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陽荷認識的提高,對陽荷筍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市場需求隨之增加,種植陽荷的農戶也隨之增加,陽荷筍與陽荷花苞相比,芳香脂含量較低,具有更佳的食用滋味,更易被消費者接受[10-11]。因此,如何提高陽荷筍種植的效率,提高種植產量,增加農戶收入,是目前陽荷種植區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有研究表明,農田覆蓋物不僅可以起到抑風阻沙的作用[12],而且不同覆蓋模式對玉米[13]、馬鈴薯[14]等大田作物農藝性狀及產量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可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15]。綜合考慮鄂西北陽荷種植區農戶的種植習慣、種植成本、覆蓋物的易獲取程度等因素,本研究選擇了黑膜、秸稈、黑桶3種覆蓋物作為對比研究對象,通過不同覆蓋物對陽荷進行遮光保溫處理,研究不同覆蓋物對陽荷筍生長情況的影響,探索適宜的覆蓋種植模式,為實現快速高效種植陽荷筍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預處理
試驗材料為鄂西北地區陽荷品種,選擇塊大、芽多、無病蟲害的陽荷塊莖進行試驗。為促進陽荷塊莖的萌發,采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46 %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 000倍混合液浸泡陽荷種30 min消毒處理,接著晾曬2 d,并且每天早晚各翻動1次,然后在屋內堆放4 d,溫度保持在18~25 ℃。
1.2 試驗設計
不同處理的陽荷塊莖均在大棚內種植對比。在種植地塊施撒草木灰750 kg·km-2、腐熟有機肥餅肥7 500 kg·km-2,然后翻挖整細。在8 m寬大棚內開6廂,每廂長8~10 m。在廂面將陽荷種塊按照一個生長點為一塊的標準進行播種,播種時將每塊種子緊鄰放置,深挖整細,塊莖間隔10 cm。播種完成后,整廂覆蓋25~30 cm厚食用菌菌渣,鋪撒之后適當澆水,使菌渣濕潤即可。
以無覆蓋物種植的陽荷為對照(CK)。每塊試驗地面積12 m2,播種50 kg,每個處理重復3次,陽荷生長期間,時刻保持大棚通風換氣。
1.2.1 黑膜覆蓋處理 在壟的四角各栽植1根離地高度約為30 cm的木樁,各木樁之間拉上鐵絲,壟的寬度為1.5 m,壟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在薄膜上覆蓋一層黑色不透光絨布,并將絨布固定,遮蓋嚴實,充分做到保溫遮光,避免漏光。
1.2.2 秸稈覆蓋處理 采用試驗區常見的玉米秸稈對陽荷進行覆蓋處理,將玉米秸稈均勻鋪在田壟上,厚度約為10 cm,秸稈鋪厚鋪嚴,避免漏光。
1.2.3 黑桶覆蓋處理 將直徑為40 cm,高度為60 cm的黑桶倒扣在陽荷種植點,用細沙土沿桶邊鋪撒,將桶沿覆蓋嚴實,避免漏光。
1.3 生長情況觀測及數據統計
觀察記錄陽荷筍發芽個數,計算發芽率;記錄出筍時間、筍長、單筍質量、每塊試驗地產量,估算產量;統計不同覆蓋模式下用材料成本,評價不同覆蓋模式的綜合成本。
發芽率=發芽終期全部正常塊莖發芽數/播種數×100%。
運用SPSS 20.0進行相關數據統計與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數據間的差異進行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覆蓋模式下陽荷筍的發芽率比較
由表1可知,無覆蓋物栽培的陽荷筍發芽率為90.67 %,黑膜覆蓋下陽荷筍的發芽率為95.33 %,秸稈覆蓋發芽率為88.67 %,黑桶覆蓋發芽率為92.67 %,4種模式下發芽率存在的差異較小,黑膜覆蓋下的陽荷筍發芽率稍高。另外,在統計陽荷筍發芽率時也觀察到,即使4種栽培模式同處于一個大棚內,黑膜覆蓋下的陽荷筍出筍時間最早,其次是黑桶覆蓋、秸稈覆蓋,無覆蓋模式下的陽荷出筍時間最晚。
2.2 不同覆蓋模式下陽荷筍的長度比較
由表2可知,無覆蓋物栽培的陽荷筍的平均長度為14.13 cm,黑膜覆蓋下陽荷筍的平均長度為15.81 cm,秸稈覆蓋下平均長度為13.33 cm,黑桶覆蓋下平均長度為14.96 cm,黑膜種植模式下陽荷筍的平均長度最長。由圖1可見,黑膜覆蓋和無覆蓋下的陽荷筍生長較勻齊,秸稈覆蓋下的陽荷筍出筍時受到秸稈阻礙,對直立生長有影響。
2.3 不同覆蓋模式下陽荷筍的單筍質量比較
由表3可知,無覆蓋物栽培的陽荷筍綠色纖維化比較嚴重,纖維素含量較高,無法采摘食用,未計入單筍質量。黑膜覆蓋下陽荷筍的單筍質量為17.73 g,秸稈覆蓋下單筍質量為15.27 g,黑桶覆蓋下單筍質量為14.40 g,黑膜種植模式下陽荷筍的平均單筍質量較大,且顏色均勻。
2.4 不同覆蓋模式下陽荷的產量比較
由表4可知,無覆蓋物栽培的陽荷筍纖維素含量高,無法采摘食用,計算產量無意義。以試驗設計密度估算一次產量,黑膜覆蓋下陽荷筍的產量為2 622.45 kg·hm-2,秸稈覆蓋下產量為2 181.15 kg·hm-2,黑桶覆蓋下產量為2 342.1 kg·hm-2,黑膜種植模式下陽荷筍的產量較大。
2.5 不同覆蓋模式種植陽荷筍的成本分析
由表5可知,根據栽培過程中所涉及的種姜、人工、肥料、材料等,秸稈覆蓋以一小塊(12 m2)成本計算為60元,成本為50 000元·hm-2,黑膜覆蓋以一小塊(12 m2)成本計算為150元,成本為125 000元·hm-2,黑桶覆蓋以一小塊(12 m2)成本計算為400元,成本為333 333元·hm-2。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黑膜覆蓋方便通風和定時觀察,秸稈和黑桶覆蓋不方便通風和觀察。另外,即使同一種栽培模式,出筍的時間也有先后,采摘陽荷筍需要分多次進行,黑膜覆蓋下的陽荷筍比較方便揭膜采摘。
3 結論與討論
陽荷同時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陽荷高效栽培、陽荷筍軟化栽培試驗、陽荷內含成分研究等[9]。試驗發現,未覆蓋的陽荷筍呈綠色纖維化,而有覆蓋的陽荷筍通過模擬野外潮濕、陰涼、光線暗的生存環境,可實現陽荷筍早期呈嫩白色、中后期呈嫩紫色。不同覆蓋下陽荷筍的顏色有差異,可能跟覆蓋物的顏色和透光度有關,后續研究可通過對陽荷有效內含物質含量的測定,進一步確定陽荷筍最優的培養方式,達到提高陽荷筍有效內含物質含量的目的。通過遺傳物質提取對比,研究在陽荷筍生長過程中控制纖維素合成的主要基因,通過遺傳轉化等手段,培育低纖維素含量的植株,提高陽荷筍的生產效率。
本研究以鄂西北秦巴山區陽荷種姜為試驗材料,采用黑膜覆蓋、秸稈覆蓋、黑桶覆蓋3種覆蓋模式對陽荷出筍情況進行試驗對比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陽荷塊莖進行消毒、晾曬處理,3種覆蓋模式下的陽荷發芽率整體比較高,不同覆蓋模式對陽荷的發芽率影響不大。黑膜覆蓋模式下,陽荷筍的平均長度最長、平均單筍最重、估算產量最高;秸稈模式種植陽荷筍的成本最低,但對陽荷筍直立生長有影響,陽荷筍的外相相對較差,并且秸稈覆蓋下存在漏光情況,導致部分陽荷筍出現綠色纖維化;在實際操作中,黑桶覆蓋保溫遮光效果比較好,但成本較高,在采摘陽荷筍時需要人工揭桶查看陽荷出筍情況,導致采摘效率較低,間接提高采摘人工成本;另外,黑膜覆蓋下的陽荷筍纖長、外相比較好,在4種栽培模式下出筍時間最早,可以提早上市,能夠讓種植者獲取更大的市場、更穩定的價格。綜合分析,黑膜覆蓋是陽荷筍生長較適宜的模式,可以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德鄰. 中國植物志: 第十六卷·第二分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1: 146.
[2] 白雅竹, 梁詩, 林河通, 等. 陽荷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最新研究進展[J]. 亞熱帶植物科學, 2019, 48(4): 373-377.
[3] 黃澤彬. 陽荷揮發油的成分分析及抗炎活性評價——基于中國姜屬植物的種質資源分析[D]. 廣州: 廣東工業大學, 2020.
[4] 吳金平, 丁自立, 郭鳳領, 等. 我國蘘荷資源開發利用現狀[J]. 長江蔬菜, 2013(22): 10-12.
[5] 蔡依. 陽荷降糖、體外抑菌物質基礎研究[D]. 武漢: 武漢工程大學, 2018.
[6] 楊秀偉, 譚凱, 鄧寬平, 等. 藥食兩用蔬菜陽荷的生物學特性及其應用[J]. 吉林農業, 2016(7): 110.
[7] 高學玲, 岳鵬翔. 襄荷的營養成分分析和綜合開發利用研究[J]. 食品科學, 2001, 22(3): 58-60.
[8] 吳金平, 陳磊夫, 郭鳳領, 等. 高山陽荷筍軟化栽培基質配方試驗[J]. 中國園藝文摘, 2014, 30(9): 1-2, 17.
[9] 陳澤文. 陜南洋荷姜日光溫室大棚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要點[J]. 陜西農業科學, 2019, 65(11): 103-104.
[10] 石達金, 閆飛燕, 呂巨智, 等. 不同覆蓋方式對玉米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 2014, 45(6): 961-966.
[11] 張成程, 張新欣, 江念, 等. 陽荷氨基酸組成分析與營養價值評價[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2(4): 380-383.
[12] 李琳, 石顏通, 楊林, 等. 北京冬春覆蓋作物對農田土壤風蝕揚塵的影響[J]. 天津農業科學, 2021, 27(1): 83-86.
[13] 王正榮. 不同覆蓋方式對冬種馬鈴薯生長特性及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3, 29(15): 117-122.
[14] 屈尚藍, 夏亮, 宋流東, 等. 陽荷研究進展[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5, 36(5): 111-113.
[15] 陳汝, 黃永業, 季興錄, 等. 不同覆蓋材料對煙富10果園土壤、葉片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 天津農業科學, 2018, 24(2): 45-47,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