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玲玲 繆友菊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和實施開啟了“依法帶娃”時代,標志著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下面讓我們通過5 個小案例,共同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爭做新時代智慧父母。
案例1:
每到寒暑假,米米的父母就會帶米米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文化陳列館、博物館等。今年暑假,他們參觀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看到一張張真實的戰爭照片,米米很受震撼,立志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律師解讀: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于少年兒童的培養教育,既是國家、社會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六條第(一)款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教育未成年人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主義,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觀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家國情懷”。本案例中米米父母的做法值得提倡。
案例2:
芩芩即將升入初一,身邊有不少同學的父母給孩子買了一大堆初中資料,期望利用暑假“彎道超車”。但是芩芩媽媽并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在和芩芩商量后,合理安排了芩芩的暑假生活,閱讀、旅游、觀影、上興趣班……在這樣輕松的安排下,芩芩度過了一個快樂暑假。
律師解讀:
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六條第(三)款指出,應當“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引導其培養廣泛興趣愛好、健康審美追求和良好學習習慣,增強科學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能力”。這是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要求,也是孩子健康發展的需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身心全面發展的孩子未來更容易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取得一定成績。本案例中,芩芩媽媽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值得點贊。
案例3:
翔翔今年13 歲,放暑假以來,翔翔一有空就想去水邊玩耍。翔翔父母有些擔憂,專門給翔翔科普了安全常識,不讓他單獨去水邊玩耍,還報了一個游泳興趣班,既滿足了翔翔的興趣,也增加了一項自我保護技能,翔翔很開心。


律師解讀:
孩子茁壯成長,安全要放首位。《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六條第(五)款,要求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從多方面對孩子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幫助孩子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有些安全技能是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比如案例中翔翔喜歡在水邊玩耍,父母就幫他報了游泳興趣班,即滿足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技能。
案例4:
涵涵今年7 歲,父母離婚后跟著母親生活。一開始,涵涵父親偶爾還會探望涵涵,可隨著再婚,很少再過問涵涵,也不再支付撫養費。看著別的小伙伴都有父親陪伴,涵涵時常獨自神傷,涵涵媽媽也很無奈。
律師解讀:
涵涵父親對涵涵的表現是典型的“父愛缺位”。“父愛缺位”顧名思義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童年時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大多來自父母,而缺乏父愛的孩子,性格上比較害羞、膽小、怯弱,等再長大一點,可能會演變成自卑。《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七條強調“共同參與,發揮父母雙方的作用”;第二十條提出,即使父母分居或離異,也應當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想要孩子茁壯成長,父母應牢記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