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 王淑娟

“新時代、新風尚、人人都把文明講,家庭教育是美德,立德樹人意義強,全社會都關愛未成年人,讓他們健康、幸福地來成長……”走進江蘇省漣水縣大東鎮大東居委會村部,遠遠就能聽到陣陣歡快的聲音,這是大東鎮“三全”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志愿者們,用快板的表演方式為村民們宣講家庭教育理念。
自“三全”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工作開展以來,全省各地農村社區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宣傳推廣“三全”理念,給居民提供優質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農村家庭教育賦能。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要生活化,在農村社區,“三全”行動志愿者們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身邊的故事、接地氣的方式,把家庭教育真正送到家長身邊,讓他們看得懂、聽得進、用得上,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
“歡迎收聽空中課堂……”4月16日下午6點,淮安市漣水縣大東鎮各村的大喇叭響了起來,村民站在村里任何地方,都能聽到大喇叭的聲音。一年前,漣水縣大東鎮每個村在電線桿上都架起了大喇叭。每周二四六下午6 點,“空中課堂”準時響起榜樣家教、好家風故事等內容,村民吃著飯、干著活就能聽到、學到。大喇叭聽久了,村民的科學家教意識也被喚醒了。有一天,村民陳爺爺碰到了鎮婦聯主席楊海霞,他說,楊主任,村大喇叭里放的內容真好,聽了以后我已經不打孩子了,我自己先不要生氣,跟孫子也能好好說話了,小家伙現在好像懂事多了呢。
除了采用大喇叭宣講的方式,大東鎮婦聯還成立了農村巡演小分隊,把家教方法融入節目編寫和演出中。63歲的蔣西亞是大東鎮居委會廣場舞的領隊,她帶領姐妹團發揮自身特長優勢,自編自演自唱,創作了快板、小戲等,走街串組為村民表演,講述大東本土的家教故事,頌揚身邊的好人好事。施洼村婦聯主席陳丹丹說:“宣講員們不講大道理,我們就夸夸身邊孝順善良的大姑娘、好媳婦兒,說說左鄰右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家長,談談家庭氛圍和諧的好故事。”
泗陽縣婦聯在各鄉鎮(街道)陸續舉辦送戲下鄉演出活動,通過歌舞、小品、快板等曲藝表演形式,送家風家訓家教故事進家庭,宣傳推廣科學家教理念。村民們一邊欣賞著節目,一邊拉著家常,談談收成,聊聊孩子,不知不覺就學習到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在農村社區,隔代養育相對多一些。農村老人大多憑經驗帶孩子,能照顧好孩子的吃穿,但缺少教育和引導方法。結合這一現狀,各地農村社區婦聯通過開展各種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將教育專家送到家長身邊。
南通市海門區四甲鎮合興村社區干脆把家長課堂搬到了四甲鎮國強小學校門口。心理教育專家老師就在校門口,農村家長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新鮮事,紛紛圍攏過來,有的甚至連頭盔都還沒來得及摘掉,就迫不及待地和老師交流起來。“你們對自己的孩子評價如何?”專家的這個問題引發了家長的討論,大家七嘴八舌,普遍回答學習成績不理想,不聽話,愛玩電子產品等。專家隨后從孩子的心理、習慣等入手進行專業講解,將科學育兒知識傳遞給家長。有家長邊聽邊指著自家孩子的腦袋說:“聽到沒有,以后不能玩手機了。”專家拍拍小朋友的肩膀,摟著孩子和家長說,要以朋友模式和平共處,“一指禪”不雅觀,也讓人不舒服,要積極改變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家長明白了要改變孩子,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尊重孩子,做到與孩子共成長。
“自從‘雙減’后,孩子負擔輕了,時間多了,這挺好的。但孩子沒事做也著急,我們也不敢讓他們到處亂跑,有河道什么的比較危險。看著孩子捧著手機玩,我們也不知道咋教育。”不少農村父母有這樣的困擾。鎮江市揚中八橋鎮八橋村婦聯,組建“陪你一起長大——家教車隊”,走村入戶,為孩子們送去一對一個性化的心理輔導、作業指導、健康教育、文化傳承等課后服務。

輔導作業問題解決了,課余時間去哪兒呢?
八橋村婦聯志愿者用征集的廢棄輪胎、鐵桶和水缸等材料,因地制宜,在小區文體小廣場打造出“向陽花”DIY 口袋公園。周末,小區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DIY 出一個個童趣又生動的創意輪胎,在涂鴉好的輪胎里,孩子們還親手種上小小綠植。現在一到假期和課后,小區的孩子們就在家門口的口袋公園玩耍,釋放天性、發展特長、增強體質。泰州市泰興延令街道五里墩社區則開辦暑期公益“四點半學校”,配置桌椅、書架、樂器、益智玩具等設施設備,免費為孩子們提供暑期托管、作業輔導等服務,成為社區孩子的“假期樂園”。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家庭教育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部分。我們將繼續關注“三全”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推廣農村家庭樹立科學育兒觀念、提高教養能力的做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