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永澤

“爸爸,快來看,蒼耳,蒼耳。”魚兒歡快的聲音,銀鈴般清脆。
爸爸靠近一看,果然,一大株蒼耳秧隱藏在荒草和牽牛花之間,一團團蒼耳籽緊湊在一起,綠中泛黃。爸爸伸出食指,用指甲靈巧地一撥,一顆蒼耳落到了手心里。
“采到蒼耳嘍,采到蒼耳嘍。”魚兒歡呼雀躍。
這一年,魚兒讀二年級,剛好學了《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讀到“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魚兒瞇著眼睛,不解地問:“爸爸,蒼耳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怎么能掛在動物的皮毛上呢?”
“蒼耳渾身都是刺,重量很輕,所以能掛在動物身上。”爸爸伸出拇指和食指比畫道。
“那咱們這有蒼耳嗎?”
“應該有的,爸爸小時候經常采蒼耳玩兒。”
“我們可以去找蒼耳嗎?”
“那咱現在就去找找看。”
爸爸騎上自行車,帶著魚兒就往鎮上的小廣場奔。
小廣場周圍長滿綠植,不時有蝴蝶和蜻蜓飛過。爺倆睜大眼睛,在草叢間仔細尋覓,他們見到了柵欄上纏繞的喇叭花,找到了顏色很特別的粉色雛菊,還見到了野豌豆和紫色的葉內花,可是,直到目昏眼花,他們也沒有見到蒼耳的影子。
回到家,父子倆面面相覷。魚兒一副失望的樣子:“爸爸,咱們可能找不到蒼耳了。”
“魚兒不要灰心,明天咱倆繼續找。爸爸相信,只要想找,就一定能找到。”
第二天,爺倆在荒蕪的電力站舊址找到了蒼耳。回家的路上,爸爸把幾個小蒼耳粘在了魚兒的衣服上,任憑魚兒怎么蹦跳,那些蒼耳就是頑皮地不肯下來。
“噢,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鄉間小路上,魚兒一邊跑一邊喊。
回到家,魚兒擺弄著心愛的蒼耳,愛不釋手。媽媽有些擔憂:“魚兒,為了找蒼耳,你沒少耽誤時間,老師留的作文你還沒寫呢。”
“這兩天光顧著找蒼耳了,還沒想好寫什么呢。”魚兒有些掃興。爸爸狡黠地一笑:“這兩天咱父子倆尋找蒼耳,就可以寫成一篇作文呀。”魚兒睜大眼睛:“爸爸,這樣的事兒也能寫進作文?”
“當然,作文就是記錄你的生活、你的發現呀。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寫出一篇很棒的文章來。”
魚兒找來紙筆,一口氣寫下了一篇三百多字的作文——《尋找蒼耳》。文中兒子這樣寫道:
我發現了一種在課本里才見過的植物,它綠綠的身體,渾身長滿了刺,像一個個小刺猬。爸爸告訴我,這就是蒼耳。雖然蒼耳渾身長滿了刺,很容易扎傷我的手,可是我一點也不怕它,因為它很調皮,喜歡去田野里、山洼里玩,跟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