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經常像拖拉機一樣在田地里翻土覓食,而這一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遠大于汽車排放。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使用數量預測模型,結合先進的制圖技術,確定了野豬在五大洲造成的氣候影響。他們發現,通過“鏟除”土壤中的碳,全球野豬每年釋放約490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于110萬輛汽車的碳排放。
論文作者、昆士蘭大學的Christopher OBryan博士說,人類犁地或野生動物翻土會給土壤帶來影響,使其中固存的碳釋放到大氣中。因此,全球野豬數量的不斷增加可能對氣候造成重大威脅。
“由于土壤中的碳含量幾乎是大氣碳含量的3倍,因此,即使土壤只排放出其中一小部分碳,也有可能加速氣候變化。”Bryan說。
研究模型顯示的廣泛結果表明,野豬目前可能在非原產地環境中,將3.6萬至12.4萬平方公里土地中的碳“連根拔起”。
“被‘連根拔起’的土地面積巨大,這不僅影響了土壤健康、增加了碳排放,而且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都受到了威脅。”Bryan博士說。
利用現有的野豬數量和分布模型,研究小組模擬出1萬張全球潛在野豬密度圖。然后,他們模擬了在一系列氣候條件、植被類型和海拔高度(從低地草原到亞高山林地)下受到野豬干擾的土壤面積,又根據之前在美洲、歐洲和中國的研究,模擬了野豬破壞土壤造成的全球碳排放量。
論文作者、坎特伯雷大學博士生Nicholas Patton說,這項研究將有助于遏制氣候變化對未來的影響。
“物種入侵是人類造成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認清其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并為此承擔責任。如果允許野豬入侵到土壤碳儲豐富的地區,可能會有更高的溫室氣體排放風險。”Patton指出,野豬繁殖量大,可造成大面積的破壞,對其進行管理花費巨大,具有挑戰性。對野豬的控制肯定需要跨區域協作。
“我們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幫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野豬帶來的影響。”Patton說,“很明顯,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完成,但在此期間,我們應該繼續保護和監測生態系統和其中的土壤,因為它們很容易因入侵物種影響而產生碳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