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華,施曉晶,王 丹
山東協和學院商學院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速,城市人口的密度亦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城市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差,城市居民對鋼筋混凝土的生活越來越厭倦?!按笞匀弧痹俅纬蔀樗腥说睦硐胩焯?,土地變得越來越親切。由此“農家樂”“郊區游”“采摘園”等再次成為大家口中的高頻詞匯。郊區土地已成為城市居民外出休閑的絕佳熱土,中國旅游業在重視城市旅游和風景旅游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這不僅促進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而且為鄉村振興等提供了助力?;诖舜蟊尘跋?,研究新農村休閑旅游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休閑是人類文化的一種,也是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本身就具有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放松心情等特點。在它所具備的功能中,大自然的風景及當地的人文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看風景、體驗人文就需要走出去,于是,休閑旅游應運而生。休閑旅游與休閑文化息息相關,同為休閑類,休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休閑旅游是將文化與精神層次的享受結合起來,通過旅游去實現,將大自然的種種環境要素與自身的感官與情緒結合起來,從而讓人得到一種極致的放松,增加身心的愉悅感。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后選擇留在所在城市,或者奔赴一線及二線城市,幾乎沒有返回農村的,于是城市人口越來越多。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擁擠的交通,忙不完的工作匯報,讓現代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向往自然的生活,向往清風明月,蟲鳴鳥叫的生活,大自然以一種無限包容的姿態再次成為人們心靈棲息的所在。人們的休閑旅游也不再局限于名山大川,只要心靈得到滋養,去哪里效果都相同。所以,農家樂越來越受到都市人的歡迎。
2.1.1 政策支持
在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提出了當下發展的主要目標,就是要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的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農村休閑旅游等。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對農村休閑旅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實際的運行中制定并出臺了諸多政策,有力保障了農村休閑旅游的發展。
2.1.2 農村基礎設施的擴建為休閑旅游創造了條件
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目前多數農村都是舊貌換新顏,整齊有序的樓房,寬敞的道路,水電暖等的相關保障也逐步到位,這些都為城市人口在節假日到農村小住提供了便利條件?;A設施的改變為新農村休閑旅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1.3 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休閑旅游提供了強勁動力
據相關數據統計,當人均GDP超過1 000美元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及結構需求就會發生較大變化,我國在2008年時,人均GDP已經高達3 000美元,2020年人均GDP更是高達7.2萬人民幣。結構需求發生變化,經濟上富足,農村休閑旅游也就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休閑方式。
2.1.4 原有園區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建設現代農業提上日程,各地都對郊區農業、科技示范園、旅游農業、城市農業等一系列園區進行建設,雖然建設理念和基本內容部分略同,但這些都為休閑旅游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發揮了休閑旅游的特殊作用。如果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完善、科學規劃,將會明顯加快農村休閑旅游建設的步伐。
3.1.1 發展潛力巨大
當前社會,游客對傳統的旅游方式漸漸不再興趣十足,而是在傳統旅游的基礎上有了更多的追求,更渴望鄉村生態旅游,綠色、健康的鄉村生活深深吸引了他們,人們更渴望和向往體驗到充滿自然生活氣息、享受自然景觀的慢節奏生活,這樣的生活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因此,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加之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農村休閑旅游呈現出廣闊的空間。
3.1.2 體驗活動多樣化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已經發展了30多年,鄉村旅游體驗活動早已不是以往單一的“農家樂體驗活動”模式,而是充滿了各種不一樣的、多元化的體驗活動。最特別和最受歡迎的體驗活動是“體驗自主采摘園的活動”,以及“假日旅游活動”。同時“民宿”也更受城市游客的歡迎,這類體驗活動在農村休閑旅游中充滿了地方特色,除了平時普通的農村休閑旅游活動外,根據本土的風俗習慣及人文特色,游客還可以體驗到富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活動,如少數民族節日的親身體驗,或夜間的篝火晚會活動,還可以品嘗少數民族美食,為枯燥平淡的生活增添異域色彩。
農村休閑旅游市場雖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以及體驗活動多樣化的優勢,但是,一些問題還是很明顯的。
3.2.1 市場受到的監管力度不夠
總體而言,農村休閑旅游市場尚未標準化,具有不規范性。這個問題在農村旅游市場的進一步拓展中造成了許多連鎖問題。首先,許多旅游區的“農家餐廳”沒有達到健康標準,甚至很多都沒有營業執照,從長遠來看,這將對游客的健康構成影響。其次,還有部分旅游項目屬于當地居民自行設置,并未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亦屬于無證經營范疇,其安全性等均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這些都為農村休閑旅游的發展帶來隱患。
3.2.2 經營理念千篇一律
在經營理念上,很多農家樂等還是僅僅停留在菜品的質量、口感和價格等對顧客吸引力比較小的方面,旅游業不是餐飲業,農村休閑旅游重在休閑,休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如果文化屬性不足,對于游客而言,也就沒有了吸引力。所以在經營過程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可以讓游客感受不一樣的氛圍,文化具有多重屬性,且包羅萬象,充分利用這一點才能更好地發展農村休閑文化旅游。
3.2.3 市場競爭意識不強
隨著農村休閑旅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這個經營的浪潮,但是在競爭意識上確實不得其法。主要表現在經營者的理念和游客的需求之間不對接,市場競爭意識不強,在競爭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所以會出現打壓同行、因為降價而降質量等現象。競爭有利于市場的發展,但是無序競爭卻很容易步入惡性循環。
山東文化資源豐富,在發展農村休閑旅游的過程中,以傳統文化為依托,發揮山東旅游文化的特色,將農業、旅游業與文化產業進行充分融合,有利于促進山東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路徑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文化”背景的農村休閑旅游發展對策
當下農村休閑旅游的主要矛盾表現在農民的素質與現代旅游行業的需求之間的脫節;當地農戶哪怕知道所在地區的相關傳說,也很難完美地將其融合到當地的旅游產業中,但是如果通過培訓、示范等引導,借用典故傳記進行地域文化的宣傳,不僅讓游客在接近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過程中放松自己,同時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宣傳而言更是一大助力。農村休閑旅游只有融入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才能有效地增強其吸引力和競爭力。
一個項目要想在競爭中立足,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新農村休閑旅游必須突出農村意象。農村意象在農村休閑旅游中的作用好比一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具有導向性的作用。例如江南“水鄉之冠”的周莊,“小橋流水人家”的同里古鎮。要樹立自己的招牌,讓人看到什么就能夠想起那個地方,必須根據自身的地域屬性,打造自己獨特的標志并用這種品牌文化進行宣傳。農村休閑旅游的發展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千村一面”的問題。因此,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應注重品牌效應,確保因地制宜,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努力打造動靜相襯、橫側不同的特色農村休閑旅游品牌。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旅游業也開始進行兩條腿走路,線上旅游逐步發展起來,農村休閑旅游在發展進程中,需要融入高科技元素,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等發展農業農村新的旅游方式,從線上吸引到線下體驗,從線下體驗再到線上虛擬仿真等,進行全方位發展,滿足不同需求的游客的要求,進一步增強新農村休閑旅游的軟實力。
農村休閑旅游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其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該產業對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多樣化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農村休閑旅游業毫無疑問成為未來新農村發展的方向。融入文化要素,不僅能夠促進農村休閑旅游的發展,更是為傳播傳統文化提供了助力,二者的融合對促進新農村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